杜元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杜元穎(769年-833年)[1][2],封爵建安男,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中國唐朝大臣,唐穆宗時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的錯誤政策被指責使唐朝中央政府再次失去河朔。而後來擔任西川節度使(總部設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引發南詔入侵。
背景
杜元穎生於唐代宗大曆四年(769年)[3]。他是唐朝初年名相杜如晦的後代,《舊唐書》說他是杜如晦的裔孫[3]《新唐書·杜如晦傳》說他是杜如晦的五世孫[4]《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說他是杜如晦叔叔杜淹的六世孫,[5]《資治通鑑》稱杜元穎是杜淹的第六代孫。[6]杜元穎五世祖杜敬同,擔任中書舍人、東陽公。高祖父杜從則,為工部侍郎。曾祖父杜自遠、祖父杜繁沒有仕官記錄,父親杜佐擔任大理正。杜元穎行十四,他的弟弟杜元絳出任太子賓客[5]。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杜元穎登進士第。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登博學宏辭科。元和十一年(816年)復登茂才異等科。兩次受辟節度使幕府。[3]
唐憲宗時代
唐憲宗元和年間,杜元穎出任門下省左拾遺,轉任太常博士,充翰林學士,元和十二年(817年),改中書省右補闕,仍充翰林學士。杜元穎寫文章文辭敏捷,受到憲宗的讚賞。[3]平定吳元濟,[7]起草詔令很多,朝廷賜給杜元穎緋魚袋,[3]四品、五品官員使用緋色官服及魚袋,[8]右補闕只是七品[9]。元和十四年(819年)三月,加吏部司勳員外郎,知制誥[3]。
唐穆宗時代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憲宗駕崩,其子唐穆宗即位[6]。召見杜元穎到思政殿,賜金紫,提拔他為中書舍人。穆宗讓杜元穎擔任戶部侍郎、學士承旨。[3]長慶元年(821年),杜元穎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6]穆宗封他為上柱國、建安縣男。從右補闕到侍郎,不到一年升任宰相,文學之臣得到升遷的速度,沒有比得過杜元穎的。 [3]
長慶元年(821年),盧龍節度使(治今北京市)劉總提出辭職,取消割據,歸附中央。劉總提出將劉總一分為三,幽州、涿州、營州為一道,請求任命張弘靖為節度使;平州、薊州、媯州、檀州為一道,請求任命平盧節度使薛平為節度使;瀛州、莫州為一道,請求任命代理京兆尹盧士玫為觀察使。同時他還派了一個數量的人員,把部下驕縱強橫難以管轄的將士,如都知兵馬使朱克融等人挑出來,送到京城,請朝廷獎勵並予以提拔,讓幽州人都能產生羨慕朝廷官祿的意向。唐穆宗沒有完全實現劉總的計劃,以盧士玫為瀛莫觀察使。但剩下的州都由張弘靖管理。宰相崔植、杜元穎缺乏深謀遠慮,不理解劉總的計劃。朱克融等人在京城客居很久,窘迫到借衣討食的地步,每天到中書省去請求授予官職,崔植、杜元穎不理。張弘靖為幽州節度使,勒令朱克融等人歸回幽州,受張弘靖指使效力。朱克融等人十分怨怒。[6]821年秋天,盧龍士兵譁變,廢黜了把張弘靖,擁立朱克融為節度使。最後不僅盧龍,成德節度使(治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魏博節度使(治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也恢復了藩鎮割據。朝廷再度丟失河朔地區,直到唐朝最終滅亡,一直未能收復。傳統史家歸咎於宰輔大臣杜元穎、崔植、王播的無能。[10]
長慶二年(822年),宣武軍(治今河南省開封市)發生軍變,李㝏驅逐了節度使李願。杜元穎和戶部侍郎、判度支張平叔想要仿照河北的慣例,任命李㝏為節度使來安撫他。李逢吉主張打擊李㝏:「河北藩鎮割據跋扈,朝廷予以承認,是不得已的事。現在,如果連宣武也姑息,恐怕江淮以南的廣大地區都要脫離朝廷。」杜元穎、張平叔和他爭論說:「為什麼要可惜幾尺長的節度使符節,而不愛惜宣武一方百姓的生命呢?」唐穆宗接受了李逢吉的建議,李㝏很快被下屬李質殺死,宣武軍投降朝廷。[10]
長慶三年(823年)九月初八,唐穆宗任命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杜元穎兼同平章事的榮譽職務,充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治今四川省成都市),穆宗親自到安福門為他餞行。[11]
唐敬宗時代
長慶四年(824年),唐穆宗駕崩,其子唐敬宗即位[11]。唐敬宗年輕喜歡玩,追求奢侈,杜元穎為了取悅皇帝,經常向皇帝進貢罕見、有價值的珍寶。杜元穎因此加緊盤剝西川,這引起當地軍民的不滿。[3]杜元穎不懂軍事,卻專門積蓄財產,減削士卒的衣食供給。[12]同時,李逢吉讓知樞密王守澄對敬宗說:「陛下所以能被立為皇太子,主要是李逢吉的功勞。像杜元穎、李紳這些人,都是要立深王李察(李悰)的。」唐敬宗後來發現裴度、杜元穎、李紳上疏請立自己為皇太子的上奏,才重新信任杜元穎等人。[11]
唐文宗時代
西南戍邊的士卒衣食不足,紛紛到南詔境內去掠奪偷盜。南詔國贈送他們衣物和糧食,得以知曉西川的動靜虛實。南詔國蒙嵯顛執掌朝政,密謀大舉侵犯西川,西南的邊防州郡多次向杜元穎報告,杜元穎不信。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嵯顛率兵來攻,邊城毫無防備。南詔以西川的降卒為嚮導,襲擊並攻陷了雟州(今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戎州(今四川省宜賓市)。十一月二十八日,杜元穎派兵和南詔軍隊在邛州以南交戰,西川兵大敗。南詔乘勝攻占邛州。南詔徑直抵達成都城下,十二月初四,攻陷成都外城。杜元穎率領將士退守牙城,抵抗南詔軍隊。杜元穎幾次想離城逃亡。南詔軍前鋒部隊遠抵東川節度使駐地梓州(今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的西城。南詔軍隊駐留成都西城十天。退走時,大肆掠奪婦女和各種工匠幾萬人,以及各種珍寶奇貨。南詔國工匠的技術水平可以和西川媲美。十二月初六,唐文宗貶杜元穎為邵州(今湖南省邵陽市)刺史。嵯顛派遣使者上表唐朝,說這次軍事行動只是由於杜元穎不愛護士卒,士卒痛恨他,才爭相做我的嚮導,請求我出兵誅殺杜元穎。要求唐朝處死杜元穎。十二月二十一日,唐文宗再次貶杜元穎為循州(今廣東省惠州市)司馬。新任西川節度使郭釗抵達成都後,和南詔國簽訂友好條約,規定兩國互不侵擾。[12]杜元穎的屬下判官崔璜貶為連州司馬,紇干臮貶為郢州長史,盧並貶為唐州司馬。大和六年十二月丁未日,杜元穎卒於循州貶所。杜元穎臨死前,他上書乞求死後贈官,於是文宗追贈他為湖州刺史。杜元穎和李德裕關係很好,唐武宗會昌年間,李德裕執政,恢復杜元穎的官爵。杜元穎的侄子、杜元絳的兒子杜審權和杜審權的兒子杜讓能、杜讓能的兒子杜曉後來擔任宰相。[4]《新唐書·藝文志》記載杜元穎五題一卷,《全唐詩》存詩一首。
參考文獻
- ↑ 《舊唐書》卷17下
- ↑ 《舊唐書·文宗本紀》稱杜元穎死在大和六年十二月丁未日,但是當年十二月沒有丁未日。大和六年十二月主要是在833年1月。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舊唐書》卷163
- ↑ 4.0 4.1 《新唐書》卷96.
- ↑ 5.0 5.1 《新唐書》卷72
- ↑ 6.0 6.1 6.2 6.3 《資治通鑑》卷241
- ↑ 《資治通鑑》卷240
- ↑ 《新唐書》卷24
- ↑ 《新唐書》卷47
- ↑ 10.0 10.1 《資治通鑑》卷242
- ↑ 11.0 11.1 11.2 《資治通鑑》卷243
- ↑ 12.0 12.1 《資治通鑑》卷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