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鈐
朱啟鈐(1871年11月22日-1964年2月26日),字桂莘、桂辛,號蠖園。祖籍貴州紫江(今開陽縣),生於河南信陽。中國政治家、實業家、中國北洋政府官員,愛國人士、古建築學家,工藝美術家。
朱啟鈐 | |
---|---|
實業家 | |
出生 | 1872年月日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桂老 |
職業 | 實業家 |
知名於 | 歷經5個歷史時期 |
知名作品 |
《哲匠錄》 《李仲明營造法式》 《女功傳征略》 《絲繡筆記》 《芋香錄詩》。 |
朱啟鈐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71年11月22日 File:Flag of the Qing Dynasty (1862-1889).svg 大清河南信陽 |
逝世 |
1964年2月26日(93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
國籍 |
22x20px 大清 22x20px 中華民國 22x20px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別名 | 朱蠖公 |
職業 | 政治人物 |
活躍時期 | 20世紀 |
親屬 |
姨夫 瞿鴻禨 義父 徐世昌 10個女兒 |
代表作
|
目錄
生平事跡
朱啟鈐,字桂辛(晚號蠖公),是光緒朝舉人。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3月,他出任京師大學堂譯學館工程提調及監督[1]:85。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10月,出任北京外城巡警總廳廳丞。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出任東三省蒙務局督辦。任內曾赴日本北海道考察開墾事業。1909年(宣統元年),他就任津浦路北段總辦。
1912年(民國元年)7月起,朱啟鈐歷任北京政府陸徵祥內閣、趙秉鈞內閣交通總長[1]:86。1913年7月3日,國務總理趙秉鈞因為宋教仁遇剌事件下台,朱啟鈐以內務總長之順位代理國務總理,代理兩天後把位子交給新國務總理熊希齡[1]:86。
在政治上他屬於梁士詒領導的政治派系交通系。9月,出任熊希齡內閣內務總長[1]:86,兼任京都市政督辦等職務。1915年(民國四年)袁世凱稱帝,朱啟鈐為主要策劃人之一。他決定支持袁世凱稱帝,9月成為「登基大典籌備處」處長[1]:86。
朱啟鈐愛好建築和交通,負責重建北京市很多重要建築物,包括天安門廣場和中南海大門等保存至今之超級建築;他還參與創建中國最早之警察、最早之公園、最早之博物館等,是中國社會現代化先驅[1]:86。1914年他主持創建中國第一個公園:北平中央公園(今北京中山公園),創建中國第一所博物館:故宮古物陳列所(後併入故宮博物院)[2]。1915年他主持拆正陽門瓮城。
1916年6月,隨著袁世凱迅速滅亡,朱啟鈐成為助袁世凱稱帝之「四凶」之一,被新大總統黎元洪下令通輯,朱啟鈐政治生命從此走下坡路[1]:87。朱啟鈐逃到天津英租界。1917年參與經營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興輪船公司。直到1918年(民國七年),朱啟鈐才被代理大總統馮國璋下令赦免[1]:87。
同年8月,朱啟鈐當選安福國會參議院副議長,還發起國人開發北戴河等工程。翌年2月南北和談時,朱啟鈐任北京政府方面總代表,在上海同南方政府代表唐紹儀交涉。5月和談破裂後,他再到天津隠居。此後,朱啟鈐在實業界活動,開辦山東中興輪船公司和煤礦公司總經理[1]:87。
1930年,朱啟鈐創辦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學術機構——中國營造學社,並任社長。學社中堅為建築學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1]:87。同年,他被張學良委任為北平市長(未就任)。
日本侵華,朱啟鈐拒絕出面主政,直至日本人投降[1]:87。他留在中國大陸[1]:87。1949年後,曾任全國政協委員。1962年被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接見。1964年2月26日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創辦
創辦北京市的第一個公園--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創辦中國的第一個博物館--古物陳列所(1946年與故宮博物館合併),任命治格(滿族)為所長;朱啟鈐又爭取到美國庚子退款20萬元,在故宮咸安宮舊址新建了文物庫房,這樣,古物陳列所基本具備了後來的故宮博物院的雛形。1924年11月,馮玉祥將溥儀逐出故宮後,北京政府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清理故宮資產並籌備成立博物院。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在故宮內廷展示北京故宮文物。1946年,國民政府將古物陳列所和故宮博物院合而為一,統稱故宮博物院。 開放了天壇、先農壇、文廟、國子監、黃寺、雍和宮、北海、景山、頤和園、玉泉山、湯山等處名勝風景區。
開發北戴河療養區,維護國家尊嚴。朱啟鈐於1918年開始號召在北戴河避暑的中國上層人士,創辦地方自治公益會,朱任會長。公益會的成立,有效地控制了帝國主義分子企圖霸占海濱的野心;限制了石領會、東山會等教會組織向西山一帶的擴張。
1920年任《四庫全書》印刷督理。朱啟鈐對中國古建築藝術頗有研究,曾組織中國營造學社,自任社長。對織繡、漆器藝術也頗有研究。1925年開始籌辦中國營造學社,從事古典建築文獻的整理研究, 1930年營造學社正式成立,任社長。這是研究祖國建築文化遺產最早的學術團體,對這項工作起了啟蒙和推動作用。1930年,張學良委任為北平市市長,未就任。
堅持民族氣節:
1937年日本侵華以後,江朝宗出面聯合一批舊官僚組織"維持會",江任會長兼"北平特別市"市長。1937年底在日本侵略者操縱下,以王克敏為首的偽臨時政府成立。但日本人認為王克敏資望不夠,壓不住陣,欲請朱啟鈐這樣北洋時期的首腦人物出來捧場。因而對朱施展了種種威脅利誘的手段,但朱堅持不就偽職。由於朱一直不肯就範,於是敵偽對朱加緊迫害,先是派特務監視朱的住宅,朱仍未屈服,繼之又以朱住的趙堂子胡同是警備地區,一般人不宜居住為由(因當時偽政府的頭目之一王克敏住在朱的隔壁),強行用低價徵購了朱在趙堂子胡同的住宅,共有八組四合院和全套家具。朱被迫移居北總布胡同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一直裝病在家,始終未與日偽同流合污。
1939年,天津水災,營造學社存於英資麥加利銀行庫中的全部調查測繪資料慘遭損毀,朱啟鈐立刻電告梁思成、劉敦楨設法搶救出這批資料。但是膠版被水泡壞已無可挽回。朱與原學社職員喬家鐸、紀玉堂等人一起將這批圖紙膠版逐漸攤開整理晾乾,作為原始資料留存。由於底片已毀,朱啟鈐又指導喬等人將過去洗印的照片重新翻拍,複製了一套底片妥為保存。為了支持梁思成、劉敦楨二人在大後方的研究工作,他又從這批覆制膠片中選出了一批最重要的古建築圖片各加印兩套,寄給梁、劉二人各一套。梁思成能夠在四川撰寫中國建築史,就因為手邊還有這樣一套重要的參考資料。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築史的研究也主要是依靠朱啟鈐整理出來的這批資料。
還有大批古建築的測繪圖稿,凝聚了全部學社成員多年的辛勤勞動,但因紙薄又經水泡,稍不小心即被碰破。朱更是對喬等人千叮嚀萬囑咐,小心翼翼地將它們逐頁晾乾,重新裱在座標紙上,生怕碰損。今天,這批測繪圖稿珍藏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只要看到這批圖紙的人,無不為之深深感動。朱啟鈐確可稱為我國20世紀最早的一位中國古建築研究的卓越組織者及開路先驅。今天我們在為北京中軸線上的明清建築宮殿而驕傲時,在分享北京奧運會可以彰顯人文奧運的文化快樂時,在努力完善文化北京的一個個主題時,不能不感謝留住北京傳統建設根系的朱啟鈐先生。
朱啟鈐還是一位收藏家,病故之前即將大部分藏書捐贈北京圖書館。由於對家鄉貴州的眷戀之情,還要求將"捐贈北京圖書館的圖書中的黔人黔宦著作轉交貴州"。
從商經歷
從1917年起經營實業,先後經辦中興煤礦、中興輪船公司等企業任董事長。
經營中興煤礦:
1917年朱啟鈐脫離政界,從事實業。朱啟鈐是一個傑出的管理人才,在經營上十分重視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並大膽使用技術專家。到1936年產煤量達到173萬噸,從而使中興公司走向以煤為主,煤、焦、電、鋼鐵、農林、鐵路運輸為主船運輸為輔的多種經營的綜合性大企業。
北平解放前夕,朱啟鈐寓居上海。周恩來曾授意來北平參加國共和談的章士釗寫信給他,勸他留在大陸。上海解放後,周恩來即派章文晉(朱的外孫)接他來京。到京不久,他便以中興輪船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同其他常務董事共同努力,把跑到香港的九條貨輪召回大陸支援國內海運。1950年,朱氏將珍藏的明岐陽王世家名貴文物56件捐獻給故宮博物院,文化部頒發獎狀予以表彰。還先後將大量藏書分別捐給北京圖書館、清華大學、古代建築修整所和貴州圖書館。1952年中興煤礦公司改為公私合營,繼任董事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3年5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是第一屆北京市政協委員,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古代建築修整所顧問。1961年老人90壽辰時,周恩來總理親自在全國政協為他主持了祝壽活動。
公益事業
朱啟鈐熱心公益事業。1914年,時任北洋政府內務總長的朱啟鈐發動紳士、商人捐款,將社稷壇開闢為公園,命名為"中央公園",又名"稷園",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園"。中央公園是北京城內最早開放的公園,當時建設的主要景點,諸如四宜軒、唐花塢、水榭、來今雨軒、習禮亭、格言亭、投壺亭、迎暉亭和蘭亭八柱等,仍然是今天的中山公園的主要景點。當年園中有一楹聯--"名園別有天地,老樹不知歲時。"
喜好收藏
朱啟鈐喜好收藏,尤以緙絲收藏為最,據說朱啟鈐堪稱"中國緙絲收藏第一人"。據朱啟鈐後人說,民國初年,清皇室貴族日趨潦倒。朱啟鈐從恭親王奕欣的後人手中購得一批緙絲珍品,有的年代可至宋朝。有日本人聞訊後,曾出價百萬想購買,朱啟鈐不為所動。但當時時局動盪,朱啟鈐惟恐國寶有失,遂以20萬元轉讓給了張學良。1950年,朱啟鈐將珍藏的明岐陽王世家名貴文物56件捐獻給故宮博物院,文化部頒發獎狀予以表彰。
極喜藏書,特留意地方文獻,故儲書頗多。有藏書樓曰"存素堂"。在經營營造學社期間,收藏河渠、建築等類圖書,自稱:"河漕為經國大猷,工官之掌錄,幕客之秘籍,方州文獻,臣僚奏議,故家架藏,往往而出"。編撰有《存素堂入藏圖書河渠之部目錄》1冊,著錄有400餘種,是研究中國水利史必備資料。《存素堂入藏黔籍之部目錄》1冊,著錄黔人文獻有400餘種。1953年,他將多年所藏書捐獻給北京圖書館,其中黔人文獻歸貴州省圖書館。刻書有《黔南叢書》8種,著有《李仲明營造法式》、《存素堂絲繡錄》、《貴州碑傳集》等。
奠基人
朱啟鈐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奠基人。1917年,朱啟鈐在江南圖書館發現了宋代李誡的《營造法式》手抄本,便委託商務印書館以石印本印行,同時又在北京刊行仿宋本。之後,又組織人員對《清欽定工部工程做法》一書進行校注。
1930年,朱啟鈐得到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資助,成立了"中國營造學社",自任社長。設文獻組和法式組,朱啟鈐兼任文獻組主任,建築學家梁思成擔任法式組主任。營造學社是最早研究中國傳統建築式樣、設計的學術團體,奠定了中國古代建築學的基礎。
中國營造學社1937年因北平淪陷而停辦。其間,先後出版了《中國營造學社彙刊》、《工段營造錄》、《元大都宮苑圖考》、《營造算例》、《牌樓算例》、《清式營造則例》、《梓人遺制》、《哲匠錄》、《同治重修圓明園始末》等書刊。朱啟鈐評價:"中國營造學社在歷史上,在美術上皆有歷劫不磨之價值。"
與周恩來總理的私交
朱啟鈐年長周恩來近三十歲,他們二人在不同的時代都擔任過政府總理,周恩來尊重朱啟鈐,朱啟鈐佩服周恩來。
1957年深秋的一個傍晚,周恩來到東四八條111號看望朱啟鈐。周恩來說他在北戴河看到一篇碑文,上面有他叔父周嘉琛的名字,問朱啟鈐知道不知道。朱啟鈐說:"民國二年,我任內務部總長,舉辦縣知事訓練班時,你叔父是我的門生,當時他正在臨榆縣知事任內。"周恩來笑着說:"那你比我大兩輩,我和章文晉(朱啟鈐的外孫)同輩了。"
談話時,朱啟鈐因耳聾經常打斷周恩來的談話,家裡人就向他擺手示意。周恩來看到後說:"不要阻止他,讓老先生說嘛!"
朱啟鈐擔心死後被火化,託付周恩來:"國家不是說人民信仰自由嗎?我不願意火葬,我死後把我埋在北戴河,那裡有我繼室於夫人塋地,我怕將來辦不到,所以才和你說,你幫我辦吧!"周恩來高聲回答:"我一定幫你辦到,你相信我,放心吧!"朱啟鈐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朱啟鈐對家裡人說:"總理是我在國內外所遇到的少有的傑出政治家,也是治理我們國家的好領導。可惜我生不逢時,早生了30年,如果那時遇到這樣的好領導,我從前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一定能辦到。"
家庭
- 外祖父傅青余。
- 父朱梓臬,母傅太夫人。
- 姨夫是清朝軍機大臣瞿鴻禨[1]:85。姨母傅氏。
- 義父為徐世昌。
- 岳父於森圃。
- 妻于氏。
- 其長子朱沛曾任津浦鐵路賑房總管、總務處處長和交通銀行董事。
- 其次子朱海北曾在張學良團部任少尉副官,後從商。
- 其二女朱淇筠嫁周恩來在南開中學的同學章以吳,是外交家章文晉的母親。
- 其四女朱津筠嫁張學良的副官吳敬安,後夫婦與九妹朱洪筠於1948年中航機從上海到香港航班中空難身亡。
- 其五女朱湄筠是張學良親信朱光沐的妻子,其女秦羽畢業香港大學,為六十年代著名編劇,後移民美加。
- 其六女朱洛筠嫁給張作霖次子張學銘[1]:87。
- 其七女朱浦筠、八女朱沚筠早夭。
- 其九女朱洪筠是吳俊升的兒子吳泰勛的妻子,後於1948年中航機從上海到香港航班中空難身亡。
- 其十女朱沅筠是台灣榮民總醫院院長盧致德的妻子,朱沅筠在1981年曾捐贈其父委託郭葆昌監燒的「洪憲瓷」嫁妝給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其孫朱文榘任天津市商會主席、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朱文相任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院長。
- 外孫章文晉是周恩來重點培養之外交官[1]:88。
著作
參考文獻
- 劉紹唐主編. 民國人物小傳 第1冊.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5.
- 徐友春主編. 民國人物大辭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劉壽林等編. 民國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