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名字叫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8年。该小说讲述16世纪末,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

一位细密的画家失踪了,奉命为苏丹绘制抄本的长者也惨遭杀害。苏丹要求在三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藏在图画某处。作品以巧妙的后现代叙事,用一件发生在伊斯兰世界的谋杀案件作为故事主轴,以貌似侦探小说的结构性线索展开故事,实则是在讲述一段古老的奥斯曼艺术史的往事,由冲突、痛苦、共存三个不同的层面入手,借古喻今,探讨生命与艺术的存在意义及信仰的冲突,呈现给读者的是关于“文明冲突”的理性思考以及关于全球化语境中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历史性解读。

《我的名字叫红》获得欧洲发现奖、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法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在内的欧洲三大文学奖项。[1]

内容简介

1590年末的伊斯坦布尔,国王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颂扬他与他帝国的荣耀。他找来当时最优秀的四位细密画家——高雅先生、“蝴蝶”、“鹳鸟”和“橄榄”——以欧洲的风格为此书作画。在原教旨主义盛行的当时,这是一项危险的计划,被视为异教主义。为此,画家们只有暗中进行绘画。

此时,离家十二年的青年黑回到他的故乡,并与他深爱的初恋情人、姨表妹谢库瑞重逢,而黑的姨父正是奉命为苏丹绘制抄本的长者。不久,秘密作画者之一的高雅先生被发现死于深井中。随后,黑的姨父也惨遭杀害。凶手究竟是谁?苏丹要求黑与反对绘制该书的画坊总监奥斯曼大师在三天内查出结果,否则全体受罚。而线索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在众人合力下,他们找出了凶手——“橄榄”。“橄榄”在逃窜途中被黑的情敌哈桑杀死,而书最终没有完成。

激发帕慕克写作这本书的是伊斯兰细密画。帕慕克把细密画里不可胜数的细节都放进了小说。伊斯兰细密画艺术最初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埃及卷物上的描绘和希腊化时代的艺术以及拜占庭时期一些为手抄经典和科学书籍装饰所用的插图。伊斯兰细密画艺术,直到公元8世纪才开始出现。在整个中世纪,细密画这一艺术形式在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普遍流行,多是用单一、精细、规范的线条在书籍、徽章、象牙板和手抄本上画一些微型的肖像画或装饰画。

作品影响

《我的名字叫红》自1998年出版后就受到世界文坛关注,该小说2001年被译成英文版本,被翻译成超过60种文字,出版版本不下百种。

《我的名字叫红》在2002年获得法国最佳外文书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3年获得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8年BBC Radio4将其改编播出。2010年《我的名字叫红》英文版被列入Everyman's Library当代文学经典系列。

作品评价

《我的名字叫红》已臻至经典的层次。——强纳森·李维(Jonathan Levi)《洛杉矶时报书评》(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我的名字叫红》是一本值得信赖以及具有原则性的沉思录……是具有企图心的作品。——马文·朱力斯(Melvin Jules Bukiet)《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我的名字叫红》就像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们》一般,超越原有的界线,虽然是以古典的伊斯兰文学技巧来说故事,却富涵十九世纪欧洲小说处理细节的方法。帕慕克的小说技法融合东方的与西方的两种技艺,而且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并具独创性……形式出色,措词巧妙诙谐,有高潮迭起的情节……它以完整且具说服力手法传达情感。——迪克·戴维新(Dick Davis)《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UK)

《我的名字叫红》是一本令人惊喜的丰富小说,非常令人注目。这是一本重要的作品,这本小说奠定了帕慕克是全世界最好的小说家之一的作品。——盖·曼尼斯—阿博特(Guy Mannes—Abbott)《独立报》(The lndependent UK)

作者简介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年6月7日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

视频

我的名字叫红 相关视频

我的名字叫红
解读《我的名字叫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