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森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森玉(1881—1971),男,名鴻寶,字森玉,以字行,浙江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國著名文物鑑定家、金石學家、版本學家、目錄學家、文獻學家。

  • 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上海博物館館長、全國第二中心圖書館館長等職。
  • 對徵集珍稀文物、圖書不遺餘力。晉代王獻之書鴨頭丸手卷,宋代司馬光的書簡,蘇軾文同合繪的手卷,以及宋拓孤本鳳墅帖、郁孤台帖等稀世珍品,都是徐森玉主持徵集的。在徐森玉的推動下,使僅存殘本的《王文公集》死而復生,孤本《蘿軒變古箋譜》得以複製。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徐森玉任國務院文史館副館長、國務院古籍整理三人小組成員。在他主持下,出版《上海博物館藏書》《中國叢書綜錄》等。因他的督促,上海松江的唐經幢在原地修復;嘉定的唐經幢也從田野里挖掘出來,置於古漪園內。
  • 他對海關出口文物的鑑定把關甚嚴,常說:「國家把文物是否可以出口的『鑰匙』交給我們,我們一定要把好鑑定這個關口。」文化部於1962年為他特頒獎狀,並舉行頒獎儀式。「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徐森玉  
字號    名鴻寶,字森玉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職業    文物學家、文獻學家  
出生地   浙江吳興
出生時間  1881年   
去世時間   1971年 
主要成就   中國著名文物鑑定家、金石學家、版本學家、目錄學家、文獻學家    

人物生平

青少年時

少讀家塾,後就讀於著名的白鹿洞書院,後中舉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考入山西大學堂,讀化學。在校期間,即著有《無機化學》和《定性分析》,校中稱為「奇才」。山西大學堂監督(校長)寶熙十分賞識他的才華,經常邀他鑑賞古物,共同探討、考證、鑑定、研究文物,從而奠定了他成為文物鑑定家的基礎。歷任奉天測圖局局長、清廷學部圖書局編譯員。民國建立後,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1924年11月,參與清室善後委員會工作,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館長。後任北平圖書館採訪部主任。1937年七七事變前後,參加主持故宮文物南運。抗日戰爭時期,定居上海,與張元濟鄭振鐸張壽鏞何炳松等組成文獻保存同志會,多方尋訪、購置散落於淪陷區瀕於危境的珍籍善本,予以妥善保護。

建國後

  • 建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物處處長兼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上海博物館館長、全國第二中心圖書館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三人領導小組成員、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一生為查訪、發掘祖國文物奔走天南地北,發現大同的遼代古寺、趙城的元代戲台、房山石經山唐代地契、北京的元代阿拉伯式浴池、薊縣唐代寺廟、三門峽摩崖石刻等,尤其是趙城古寺藏的多達44卷的石刻大藏經,更是稀世之珍寶。為國家徵集鑑定大量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其中有晉代王獻之,宋代司馬光蘇軾的真跡,春秋、戰國和商代的青銅器,殷墟出土的一批甲骨片,秦漢以來的不少帝皇印璽等。居滬30餘年,積集書籍15000餘冊。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遭殘酷迫害。

1971年5月19日,徐森玉在上海含冤去世。

徐森玉與國寶

  • 徐森玉畢生為文物、古籍的保護作出了卓越貢獻。
  • 抗日戰爭開始,北平淪陷前夕,他將北平圖書館珍藏的一批善本書和唐人寫經8000多卷,搶運到上海保存。上海淪為「孤島」時期,他又與鄭振鐸一起幾次設法轉移,才未遭日軍掠走。
  • 抗日戰爭初期,他冒險潛回北京,與孫仲章共同策劃將尚陷北大研究所的「居延漢簡」2萬餘枚秘密運出北平,寄存香港大學圖書館。民國27年(1938年)春,不辭艱險,押運故宮文物轉移至後方安全地帶。途經貴州安順,由於車禍事故,足部受傷致殘。「孤島」時期上海不少珍貴古籍流失海外。上海文化界著名人士張元濟、鄭振鐸致電重慶,要求政府搶救古籍。民國28年底,他受重慶方面委派赴滬收購善本圖書。歷時七個月,與鄭振鐸一起竭盡全力搶救舉世聞名的藏書家——劉氏嘉業堂、張氏適園、劉氏回海堂、陶氏涉園、鄧氏鳳西樓等所藏珍貴版本古籍,揀選、收購了一大批,而且冒險將最精的82部宋元版本502冊,親自攜帶經香港轉運至重慶,為保護祖國古籍作出了貢獻。
  • 抗戰期間得悉日本帝國主義計劃搶走山西趙城的金代刻本《趙城藏》佛經4000多卷,為了避免這批國寶落入日軍手中,他通過鄭振鐸轉告中共地下組織,終於由山西的八路軍派出一支隊伍趕赴趙城,把這批珍貴文物搶救了出來。
  • 全國解放前夕,國民黨逃往台灣,行政院下令故宮博物院把珍貴文物造冊上報、裝運台灣,遭徐森玉反對。國民黨五個部門聯合聘請他赴台灣主持文物工作,他卻婉言謝絕,毅然留在上海。

徐森玉與二希帖

  • 解放初期,徐森玉參與籌備建立上海博物館和上海圖書館。他利用自己與國內收藏家的關係,運用本人鑑別專長,全力以赴開展了文物徵集工作,訪求文物珍品、善本圖書,為博物館、圖書館收購了大量稀世之寶。1951年,為了徵購晉王獻之《中秋帖》和王詢《伯遠帖》,親自陪同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赴澳門,將《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中的「二希」購歸。此外,他還在上海的銀行保險柜中,發現了太平天國的重要文物「天王玉璽」兩方,後調撥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 徐森玉在擔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和上海博物館館長期間,徵集了晉王獻之《鴨頭丸帖》、唐懷素《苦筍帖》、宋司馬光《手跡》、宋蘇軾《文同合卷》、宋拓孤本《鳳墅帖》、《郁孤台帖》和明天啟刻《蘿軒變古箋譜》等,均為稀世珍品。
  • 1962年,經徐森玉動議和督促,將密封在鐵箱內30多年的宋刻龍舒本《王文公文集》玻璃版底片從故宮博物院找出來,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予以影印出版,為古文獻的整理、保存作出了貢獻。
  • 由於徐森玉對文博工作的重大貢獻,中央文化部於1962年12月21日上海博物館建館十周年時為徐森玉頒發了獎狀。

人物軼事

  • 中國文物學與文獻學的「國寶」
  • 帶傷赴上海搶救古籍文獻
  • 「一切看在書之面上」
  • 再次秘赴上海保護珍貴圖書

人物評價——錢鍾書贈詩讚揚

徐森玉的大智大勇令人欽佩,因此錢鍾書先生才會充滿深情地寫了《徐森玉丈(鴻)間道入蜀話別》:

  • 春水生宜去,青天上亦難。
  • 西江望活鮒,東海羨逃鰻。
  • 送遠自崖返,登高隔隴看。
  • 圍城輕託命,轉賺祝平安。

(現收入《槐聚詩存》第88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