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嬪,又稱「皇嬪」,是中國古代皇帝妃嬪的一種位號[1],亦見於東亞其他地區,如古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嬪」最早見於上古時期周禮中的記載:「一后(嫡妻)、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而在之後的朝代對於「嬪」的使用仍時有可見:
中國
魏、晉時期
南北朝時期
隋、唐時期
- 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
在獨孤伽羅崩後,隋文帝才又增加後宮位號,並將嬪擴充到定員九人。隋煬帝繼位後,自治嘉名以充實後宮,其中有「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品正第二。
- 唐朝初,李淵開國時,所設置的後宮位號中便有「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正二品。除九嬪之外,有貴嬪之號。李淵的妾室莫麗芳在武德元年逝世,追贈貴嬪。其後李淵楊嬪的位號亦可能是貴嬪。同時,貴嬪可能同貴妃一樣用作泛稱。有研究者亦認為,貴嬪是妃以下嬪妃的泛稱,而「下嬪」則是寶林、御女、采女之類低階妃嬪的泛稱。
宋、金時期
- 宋朝的宮制,經過幾代皇帝的經營之下日漸完善,而後宮位號中有一階級為「九嬪」,但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以往的九嬪是的確只有九位,但宋朝的九嬪卻有整整十八位:太儀、貴儀、妃儀、淑儀、婉儀、順儀、順容、淑容、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 金朝宮制雖幾經修改,但仍沿用「九嬪」的規制: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