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姜博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姜博瀚:作家、编剧、导演,生于山东胶州湾畔,在洋河小镇度过童年。曾独立导演纪录片《金色玛可河》90分钟,入围第二届中国纪录片电影周展映。九十年代初期做过三年铁路桥梁工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编导本科,获文学文士学位。同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系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

姜博瀚,男,1976年5月出生,党员。作家、编剧、导演,生于山东胶州湾畔,在洋河小镇度过童年。

人物事迹

最欣赏的导演:张艺谋 侯孝贤 安东尼奥尼(义大利)布莱松(法国)。

姜博瀚:姜博瀚九十年代初期做过三年铁路桥梁工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编导本科,获文学文士学位。同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系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

最喜欢的电影:《红高粱》《美国往事》《霸王别姬》《东京物语》。

曾独立导演纪录片《金色玛可河》90分钟,入围第二届中国纪录片电影周展映。

履历

九十年代初期做过三年铁路桥梁工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编导本科,获文学文士学位。同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系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

姜博瀚:《电影是一种乡愁》是博瀚和父亲,宝虎,宝凤,爷们四个的作品综合集,真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集子的出版据说还有一份孝心在里面,因为,博瀚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他们想用这种方式让老人高兴一下。

2004年编剧/导演毕业电影短片《死囚婚礼》1入围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细亚竞赛单元。

2005年独立导演纪录片《金色玛可河》290分钟,入围第二届中国纪录片电影周展映。

2006年编剧电影《麦田里的中国芭蕾》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摄制。

2007年主演数字电影《盛世秧歌》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2009年编剧/导演电影《甜》。

2011年在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托斯卡》《赵氏孤儿》,为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制作《假面舞会》。

2012年出版首部小说集《电影是一种乡愁》3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作序,题签。

2013年4月在广州拍摄完成的数字电影《怀孕大冒险》1 由姜博瀚首次导演都市题材的家庭爱情电影。

姜博瀚导演拍摄电影《怀孕大冒险》,在珠海电影制片厂试片。

参演电影

剧名 上映时间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甜》2009-09-10 导演姜博瀚,侯璎珏 郭晓峰 姜明

《盛世秧歌》2008-03-15 芒种 孙小茹 季晨 朱子岩

《伟大的伟》 2007-09-09 流浪艺人 王之 李佳

《春风沉醉的夜晚》 2004-05-05 郁达夫 方向明 杨明敏

2012年出版电影小说作品集《电影是一种乡愁》著作,并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作序题签。

导演代表作:《天灯[1] 《甜》《死囚婚礼》《金色玛可河》《时光》(纪录片)《霞》2012年第12期《齐鲁文学》杂志 齐鲁文学杂志社出版。

胶莱河的姑娘》 2014年第2期《芳草潮》杂志 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2]

《野犸虎在嗥叫》 2014年第5期《雨花》杂志 江苏作家协会主办[3]

《童男女》 2014年第2期《延河文学》杂志 延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洋河理发店》 2014年第6期《伊犁河》杂志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联主办

《好孩宝红》2014年第11期《广西文学》杂志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我和父亲的过去和现在》2015年第1期《芳草》杂志 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洋河来了马戏团》2015年第1期《芳草》杂志 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获奖记录

2012出版电影小说作品集《电影是一种乡愁》 :[4]

电影是一种乡愁》是博瀚和父亲,宝虎,宝凤,爷们四个的作品综合集,真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集子的出版据说还有一份孝心在里面,因为,博瀚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他们想用这种方式让老人高兴一下。这让我很感动。

看这个集子里的作品,我比较喜欢《大牛站》(《王八犊子的青春期》)。小说写的是一群修路工人与黄土高原上一个女孩的情感纠结,篇幅不长,但容量不小。语言活泼,甚至有些粗砾,但他始终用一种幽默快乐甚至有些放恣的语调写着一个让人痛苦揪心的爱情故事。人物着墨不多却鲜明,很多细节看似无心却十分到位。这是博瀚所熟悉的工人生活,有一种熟悉的气味在里面。另外,在博瀚的一些乡村题材的作品中,也有这种独特的气味,这是值得赞许的。


以上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作序

姜博瀚主要电影作品

2001年编剧导演《迷人的海》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2002年编剧导演《

2003年编剧导演《小城茂腔》

2004年编剧导演《死囚婚礼》 入围17 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2004年导演纪录片《金色玛可河》 入围2005年韩国全州电影节

2004年主演电影《春风沉醉的晚上》饰演:郁达夫

2005年编剧导演电影《神曲》

2005年被中国推广中心《DV数码影像》杂志选为青年导演代言人

姜博瀚主要文学作品

《麦田里的中国芭蕾》《梅岗的天空》《琴姑》《洋河水》《死囚婚礼》

采访姜博瀚的这几天,他正在忙着帮电影学院的同学拍DV版的《卡门》,并在其中饰演卡门的情人--堂.何塞

这是他第二次正经八百的当演员了,上一次是在电影《春风沉醉的晚上》中饰演郁达夫。仔细观察才发现,外形极像蒙古人的姜博瀚原来有着一双诗人般忧郁的眼睛。

一直想知道,姜博瀚是个怎样的人。

20岁,工人。

23岁,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25岁,开始拍DV。

28岁,参加东京电影节。

他说,自己离成功好像已经只有一步之遥。眼睛盯着那个目标,横下一条心,用自己的努力,执著的往前走。

现代都市中充满了浮躁与喧哗的声音,有时候,人活得简单一点,才可能做成事。

做片子前先做人

姜博瀚认为,无论什么作品,在谈技术之前,首先要看作者的为人。一个品质极好的人不一定能拍出好作品,但人格有问题的人一定拍不出感人的东西。

在中国第五代导演中,博瀚最欣赏的导演是张艺谋。他的书桌上,除了各种电影理论方面的书,最多的就是有关张艺谋个人传记类的书了--《张艺谋这个人》、《论张艺谋》整整齐齐的摆在桌上。博瀚迷恋的不只是张艺谋富于乡土气息的影片,更多的,是对于张艺谋个人魅力的崇拜。"一个导演如果没有个人的魅力,他的片子也就不要去看了",对博瀚来说,作为个体的导演对于影片艺术性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十面埋伏》上映的时候,各种舆论众说纷纭,有关注画面技术的、有关注叙事结构的。而当宝龙在看电影《十面埋伏》的纪录片《如花》时,见到张艺谋在梅艳芳去世时的惋惜之情,却禁不住也为之叹息。

那时候在班里的网站上,所有的人,包括老师都在骂。只有博瀚和另一个女孩意见一致为张艺谋辩护,"那个女孩说得好'要是我们将来当了导演,人家也这么说我们的作品,心里该有多难受。"博瀚是很善解人意的。

宾贤影视小组

想到曾经拍出《小山回家》等影片的贾樟柯的影像小组,同为文学系出身的姜博瀚也在01年组建了自己的"御用班底"--宾贤影视小组。宾贤是自己家乡的一处地名,而小组的很多作品也是在家乡或以家乡的题材完成的。

对于很多导演来说,最难以摆脱就是拍摄时候的紧张和劳累的感觉,而博瀚却能充分享受电影拍摄过程的快乐。"05年5月1日我们坐着长途大巴回到我的老家青岛拍摄长片电影《神曲》,车一路上走走停停,身边坐着的都是民工,乌烟瘴气的。我们当时甚至想算了吧,又不是什么大剧组,只是一个个人的作品,其他人有没有报酬,但当我们大家真正来到海边,我们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了。"

"大家都很兴奋,有的人穿着很名贵的鞋就往海里走,鞋都被水泡坏了。但大家当时真的很高兴。"

"我喜欢剧组的感觉,大家在一起就像亲人一样,互相关心,彼此照顾,当然之间也会有一些小小的争执,但关键看怎么调节了。做演员需要勇气,而做导演要更综合一些,更需要一些管理素质。"

"做导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关键看为人,就是导演怎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家认可,让大家觉得为你做事情没有白耽误功夫。"

"现在的人都很现实,毕竟,这种个人化的作品不能和真正在影院放映的电影一样,演员会有机会出名。得奖的话也都是导演和制片的事,更何况一般不会给演员什么劳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领导剧组成员和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就变得很重要了。"

在博瀚的剧组中,所有的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和摄影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博瀚就会叫摄影连着拍两条素材,一条是摄影建议的,另一条是自己想要的。"不在乎谁提出来的,关键是谁的剪辑出来效果更好。就连谢飞导演也承认在《本命年》中有不少镜头是姜文想出来的。"博瀚一向认为艺术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很多人的帮助和意见才能完成一项真正的好作品。

博瀚做导演从来不骂演员,他认为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不过是一个职位,"演员尤其不能骂,本来正入戏呢,你一骂就演不好了,想要的感觉就更出不来了。导演只不过在拍戏的时候在领导着大家干的人,要是态度不好,人家一撂挑子,你导演怎么干呢?导演属于受夹板气的那种人"。姜博瀚愿意采用新人作为他影片中的主角,而巧的是他影片中的主角最后几乎都被知名电视剧组挑走了。

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

17岁,在多数同龄人还在上学,交女朋友,头脑中充满各种简单幻想的时候,姜博瀚离开家乡,去武汉做了建筑工人。三年,博瀚和他的工友们建筑起无数座桥梁:无锡江阴长江大桥太原原太高速公路大桥等等。白天和工友们顶着毒辣的太阳在几十米的高架上作业,晚上和工友们睡在宿舍里。博瀚切切实实的沉浸在生活中,那时的空气中充满燥热的肌肤的味道。

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每天繁重的劳动之后,大多数工人们都玩牌看电视。博瀚不甘心这样下去,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在被一寸寸的侵蚀掉,他发誓一定要逃离这里。他采用的方式就是不停的写作。家里传来大哥考上大学的新闻学院的消息,于是他更加坚定-- 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是这种简单执著的愿望,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

那年三月,博瀚去了北京。

那时候宝龙觉得自己性格内向,认为演员在屏幕上唱啊跳啊的,做了演员性格就能够改变。所以,在上文学系之前,他考了三年表演系。

"表演系考试的时候都是按号叫人上去表演。第一次叫到我的时候,我不吭气,等老师叫完一圈人上去表演,再叫晚来的人表演的时候,我才冲上去唱歌。老师问:'你刚才不就在那坐着呢么?'我说'我不会表演,就先坐那看看别人怎么演!'"讲到这些往事,博瀚依旧有些腼腆。

一门心思地考了三年,也许命运就是没安排博瀚做表演这个行当,所以每次都是在初试就被刷下来。后来表演系的一位主考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小伙子你就别考了,你看你唱歌跑调都跑到哪里去了,你学过表演么。我看你简历写着你之前发表过很多作品,文笔应该不错,你要是学编导应该会更适合,人应该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还是去考文学系吧。这位老师就是黄磊的老师王淑琰教授。

王老师推荐他去考编导专业。于是有着多年文字功底的博瀚顺理成章的成为文学系编导专业的学生。

执著而单纯的DV

上了文学系之后,姜博瀚才发现曾经自己一直想逃离的建筑队生活却使自己积累了大量扎实的生活素材,成为日后创作的重要基础。家乡的影子一直萦绕在宝龙的梦中,故乡村里的女孩;故乡风俗化的婚礼;故乡的父老乡亲……对故乡满含深深眷恋的宝龙一直想拍有关家乡的电影。

就像他所崇拜的张艺谋一样,宝龙认为,作为一个中国导演,就应了解中国的农村,了解农民,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

01年姜博瀚带着自己的宾贤影视小组回到老家,拍摄自己的第一部DV电影作品《迷人的海》。

《迷人的海》字幕是这样的:献给生我养我的土地,献给在乡村任教了三十年的爹娘。他在诗中写道:"故乡,让我离开,又让我回去!我是一粒漂泊的种子!故乡的泥土才能让我生根发芽 !"

后来参加大学生电影节,《迷人的海》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这也给了博瀚极大鼓励,坚定了他从此走上DV之路。

而对于博瀚影响最大的电影,应该要说《死囚婚礼》。这部电影给了博瀚一次走出国门的机会。

影片的灵感源于01年中国新出台的法规,规定监狱里表现良好的犯人可以获得和亲人在监狱里团聚的机会。博瀚当时就想把这件事拍成一个纪录片,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中国现实人权的问题。但是考虑到纪录片中将涉及到警察、监狱等实际问题,于是博瀚写出了《死囚婚礼》的剧本。讲述了一个死刑犯在行刑前十分钟的时间回到家中结婚的故事。博瀚相信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爱情是可以战胜一切的。

博瀚力求剧本的真实性,拍摄之前甚至看了十几遍陈凯歌的《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体味当中所反映的对当代中国文化的缺逝和将要被改变的现状的沉思。《死囚的婚礼》结尾,千辛万苦,婚姻获得了自由,哪怕这自由是短暂的,哪怕婚礼之后死囚依然要面对法律。

在影片的创作初期,学校的老师都觉得死囚的这个选题不可信,没有真实感,有的老师甚至劝他放弃这个剧本。"当是那么多人都觉得不好,只有薛晓路(电影编剧《和你在一起》)一位老师支持我。尽管这样,只要有一位老师觉得可以继续,我还是坚持做下来。就拿了1万块钱,回家去拍了这部片子。"

而在东京电影节的放映期间,《死囚的婚礼》场场爆满,其真实的镜头语言甚至使一些评委误认为这是一部纪录片。博瀚确信,电影只有拍出来了才能知道好不好。"我做片子,觉得可以拍了,就赶紧找人拍出来。我想到什么事就干紧做,不太想后果。想得太多了事情就做不下来了。"

在那次国际电影节上,博瀚见到了韩国日本亚洲国家的50多部影片,使他眼界大开,他欣喜的发现自己的影片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同时也学习到别的国家的影片,尤其是韩国影片的优秀之处。

而后,博瀚远赴西藏拍摄了纪录片《金色玛可河》。三个人,二十五天,九十分钟。讲述青海东宗寺的活佛在玛可河畔创办慈善小学的故事。回来之后,宝龙把片子拿给司徒兆敦老师看,恰巧,田壮壮导演也在。

"小伙子,辛苦了!"看完片子之后,田壮壮用力拍着博瀚的肩膀说。当时,田壮壮的《德拉姆》正热火朝天的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影院放映。

谈到将来的打算,姜博瀚说最近在做一个关于老年人的家庭生活的长篇剧本《麦田里的芭蕾》,这次有可能用胶片。

有人说,其实很多事情,想简单了,也就没那么难了。就因为我们往往过多的关注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往往什么也得不到。

在北京这个充满诱惑的都市,从海滨小城一路走来的姜博瀚,就像《卡门》中浪漫的骑士堂.何塞一样,单纯的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堂.何塞为了爱情;姜博瀚为了电影信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