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牡丹皮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黃牡丹皮湯 出處: 金匱要略
組成
功能
瀉熱破瘀,散結消腫[2]
主治
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小便數如淋,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亦可下也。
臨床經驗
蟲垂炎、盲腸周圍炎、結腸炎、直腸炎、潰瘍性大腸炎、直腸潰瘍、痔核、脫肛、肛門周圍炎、睪丸炎、子宮及附屬器炎症、橫痃、腎盂炎、慢性闌尾炎、腎結石、膀胱炎、前列腺肥大、淋疾、帶下、筋炎、疝氣、肥胖症、皮膚病、眼疾等。
說明
本方為大腸癰之症,不拘膿之已成未成,本方皆主之。凡下腹部有緊張性炎症化膿症,自覺的症狀激烈,出現腫瘤或硬塊,按之疼痛,並伴有發熱與便祕,而體力充實的實證者,即其適應症。 方中大黃瀉熱解毒,牡丹皮涼血散瘀共為主藥;芒硝瀉下通便;桃仁活血散瘀,均為輔藥;冬瓜仁排膿散結為佐藥。
臨床加減
七、頑固性濕疹、搔癢、不眠、右下腹壓痛: 加薏苡仁、大黃、芒硝。
九、毒甚; 加金銀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