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基普湾登陆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普湾登陆战
图片来自revolutionarywarjournal

基普湾登陆战英语:Landing at Kip's Bay),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发动的一场登陆战,发生于1776年9月15日。

简介

长岛会战后,大陆军撤回曼哈顿岛,但在撤离纽约市一事上仍然犹豫不决。至于英军也没有即时包围大陆军,以至延误战机。

9月11日,英国与美国代表举行斯塔滕岛和议,但未有成果。翌日英军开始部署攻打曼哈顿岛,而乔治·华盛顿终于获得其他将军支持,陆续把军队撤退到曼哈顿岛中部的哈林高地

9月15日,英军在曼哈顿岛东面的Kips Bay登陆,驻守的康涅狄格州民兵溃散而逃。接著英军兵分两路,一路往南占领纽约,另一路则往北追截美军。以色列·普特南的部队侥幸避过英军,成功撤回哈林高地。

英军在同日占领纽约市后,何奥下令军队休整,等待更多援军登陆。不过一支英国侦察步兵却在9月16日与美军交火,并引发哈林高地战役

事件背景

1776年8月27日,大陆军长岛会战落败,撤回曼哈顿岛。由于曼哈顿岛三面环水,拥有海军优势的英军可轻易包围大陆军,再将其一举消灭。

不过,英美双方都没有妥善掌握形势。英军在长岛会战后,一直沿著东河东岸缓缓前进;第一艘英军军舰更要到9月3日,才带同登陆舰驶进东河,并到基普湾(Kips Bay)外停泊。

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亦没有下令即时登陆,反而请兄长理查德·何奥大陆议会招手,要求再次召开和平谈判。9月11日双方召开斯塔滕岛和议,但未有成果。不过在和会举行前一日,何奥派出更多军舰进入东河,并占据了兰德尔岛(Randall's Island)。

至于美国方面,大陆军在长岛落败之后,乔治·华盛顿已经发现纽约市难以防守,而且军队脱逃情况严重。然而大陆军的军官,却在撤离纽约一事上犹豫不决。华盛顿希望先获得大陆议会准许撤退,然后把纽约市彻底焚毁;部分将军则主张死守纽约,等待英军正面进攻,以重演邦克山战役的战果。病愈的弥敦内尔·格连在9月5日复职后,催促华盛顿召开军事会议表决,但会上大多数军官仍然决议死守;大陆会议也回复华盛顿,禁止他破坏纽约。

不过,当更多英军军舰在9月10日进入东河时,大陆军的军官态度开始逆转。在格连推动之下,大陆军在12日决议即时撤出纽约,优先把伤兵及补给送到哈林高地,并由以色列·普特南的4,000人殿后。14日华盛顿也接获大陆议会指示,准许他放弃纽约。

至于基普湾则由(William Douglas (colonel))威廉·道格拉斯上校的1,500名康涅狄格民兵防守。不过这批民兵饱受疾病及饥饿所苦,只有少于500人有能力作战,而且装备甚差。

与此同时,英军的军事会议也达成了进攻共识。起初,亨利·克林顿主张派军舰进入东河及哈林河,然后登陆占据英皇桥(King's Bridge)。哈林河隔开了曼哈顿岛与大陆,而英皇桥则是曼哈顿岛通往大陆的唯一陆上通道。英军只要控制这两处要地,便可包围大陆军。

不过,与会的海军军官却大力反对,指东河与哈林河的交汇处水流过激,素有“地狱大门(Hell Gate)”之称,并不适宜船舰通行。至于哈德逊河两岸,又有(Fort Washington (New York))华盛顿堡及(Fort Lee, New Jersey)宪法堡看守。何奥最终决定在基普湾登陆,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向南攻取纽约,另一路则向北攻打哈林高地。

英军登陆与美军撤退

9月15日,英军在曼哈顿岛东面的基普湾登陆,驻守的康涅狄格州民兵溃散而逃。接著英军兵分两路,一路往南占领纽约,另一路则往北追截美军。以色列·普特南的部队侥幸避过英军,成功撤回哈林高地。英军在同日占领纽约市后,何奥下令军队休整,等待更多援军登陆;而大陆军则退守曼哈顿岛北部。不过一支英国侦察步兵却在9月16日与美军交火,并引发哈林高地战役。

纽约大火发生始末

1776年纽约大火(GreatFireofNewYorkin)发生于1776年9月21日。当时正值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乔治·华盛顿的大陆军刚在8月27日长岛会战落败,并决定放弃纽约市。由于纽约市必定会遭英国军队占据,华盛顿打算将纽约焚毁,却遭大陆议会严令禁止,只好放弃计划。

9月21日早上,纽约市东南面突然起火,并顺著东南风向西北蔓延,几乎将整座城市焚毁。所幸下午风向出现转变,而英军及市民又合力灭火,才保住了纽约市西北部的市区。

大火发生后,效忠派及革命派居民互相指责对方纵火。华盛顿事后特别向大陆议会主席约翰·汉考克澄清自己没有派人纵火;而英军则在纽约实行军法统治,直到战争结束。

纵火的猜测,主要是目击者指有多个地方同时起火,但英军事后审讯了200多人,都没有找到纵火疑犯。不过英军却在9月22日捉获大陆军间谍弥敦·哈尔,并以间谍罪将其绞死。这使哈尔经常被指与大火一事有关。

另一种说法,则指火灾纯属意外,只是当时的木屋屋顶起火后,著火的木屑随风四散,才引致多处同时起火的现象。[1]

事件后续影响

基普湾登陆战后,英军占领纽约市,并获得市内的效忠派热烈欢迎。当日何奥决定暂时停止追击,等待更多援军。

参考书目

  • 《How America Fought Its Wars: Military Strategy From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uthor= Victor Brooks、publisher= Combined Publishing、isbn=978-1-58097-002-0、1999
  • 《Washington's Crossing》、author= David Hackett Fischer、publish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19-518159-3、2006
  • 《General George Washington》、author= Edward Lengel、publisher= Random House Paperbacks、isbn=0-8129-6950-2、2005
  • 《1776》、author= David McCullough、publisher= Simon and Schuster、isbn=978-0-7432-2671-4、2005
  • 《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1775-1783》、author= Richard Middleton、publisher=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isbn=978-0-582-22942-6、2012

参考文献

  1. 基普湾登陆战 .lsqww.com 201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