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吉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利吉层 |
---|
|
利吉层是一种岩相的代表,它的厚度可能到处不一,有利吉混同层、利吉泥岩、利吉恶地、利吉月世界等别称。利吉层为一个标准的混同层,由泥岩填充物夹著许多外来岩块组成。本地层是徐铁良在1956年调查海岸山脉地质时所提出来的名称,因这些物质出现于台东市东北方的利吉村附近,而称为利吉层。且利吉层为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的证据。<
历史
利吉层原分布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海洋沉积物、海洋地壳物质与火山物质,受板块挤压上升至大陆地壳之上。为古代海底盆地被挤出地表后所形成。因堆积海底生物遗骸的沉淀泥层,呈青灰色属蛇绿岩系。[1]
台湾利吉层
台湾利吉层,沿海岸山脉南段的西麓狭长地带往北延伸到安通温泉附近的乐合,长约70km,宽1-3km。[2]
地理
利吉层属于混同层的一种,地形上则属于恶地地形,处于易受地表迳流侵蚀和切割的泥岩层与砾岩层分布区,岩层透水性低,土壤贫瘠,常年无植被覆盖,而容易因雨崩塌、产生蚀沟。因位处板块边界,常有复杂的错动和剪移、但仅在露头较好的地方可看到大致层理。他的层面常和剪裂面的方向一致,他的似面状构造现象的排列则方向随地而异,具有略呈南北走向与倾角陡峭。厚度为在一〇六一公尺以上。利吉层主体为泥岩,含有多种火成岩与沉积岩块。其中基性和超基性的外来岩块,可能来自深海的海洋地壳,称做蛇绿岩系,大多具有摩擦痕以及剪移和倒转的现象,直径由数公分至数公尺不等,少部分岩块为一平方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