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氏先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六氏先生是指1896年1月1日于台北市芝山岩附近遭抗日人士杀害的六位日本籍小学老师,先生于日语即为“老师”的意思。此事件震撼全台湾甚至全日本,不但造成任职的芝山岩学堂停课三个月,日本首相伊藤博文[1]亲自拟碑文悼念,也于1929年兴建芝山岩祠祭祀该六位老师,并于每年二月一日举行祭典。
背景
1894年,大清与日本因为朝鲜的主权问题而爆发甲午战争。次年4月17日大清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廷一方面承认朝鲜独立;另一方面也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割让予日本。5月17日,该条约生效,台湾与澎湖归属日本领土。5月21日,台湾总督府成立,桦山资纪成为第一任台湾总督。
在教育方面,当时日本政府对台湾在“放任驱逐”与“同化”两教育政策中选择了后者,并任命伊泽修二为台湾总督府第一任学务部长,积极展开普及日语工作,藉以加快同化政策。基此政策伊泽修二积极于日本本土招募老师前往台湾,并顺利招募到六位老师。
经过
1895年6月26日(一说1895年7月12日),因应八芝兰一带文教气息浓厚,台湾总督府学务部特地从大稻埕迁至芝山岩惠济宫,并于该宫后殿开设芝山岩学堂招募国语传习生,因此这里是日本时代的“全台教育发祥地”。其中,国语即指日语,而传习生任务即担任推广普及日语的责任。
伊泽修二与六氏先生开始招生至9月20日止,共招台湾本岛人21名,分甲 、乙、丙三组,并于惠济宫后殿内,由此六位老师对其21名传习生教授日语。
1896年1月1日,六位任教于芝山岩学堂的老师本想前往台北城内的总督府(时为日治初期,新总督府尚未建成,总督沿用原台湾布政使司衙门办公,即今台北中山堂址)庆祝元旦,于中途遭遇台北城内动乱,于是返回学校。不料,返回山上途中于山下遭遇到数百名抗日人士,并惨遭斩首杀害(六位老师的金品也被抢光),史称芝山岩事件。
该事件震惊日本政府,为免尔后招募老师与推广日语工作困难,台湾总督府除了积极追捕涉案者,也决定郑重安葬六位罹难者。
碑文
1896年2月1日,台湾总督府将六位遇难老师骨灰安葬于芝山岩山顶的大樟树处,并举行盛大追思典礼。7月1日台湾总督府于芝山岩山顶设立“学务官僚遭难之碑”[2],并由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伊藤博文亲拟碑文及篆字。该碑文为:
台湾全岛,归我版图,革故鼎新,声教为先,正五位楫取道明等六人,带学务,派八芝兰士林街,专从其事,会土匪蜂起,道明等死之。时明治廿九年一月一日也。内阁总理大臣大勋位侯爵伊藤博文书。
1903年,台湾总督府再设“台湾亡教育者招魂碑”与“故教育者姓名碑”于六氏坟墓附近,上面刻着包含六氏先生的所有在台亡故日本教师教育者之姓名。1930年,于六氏先生墓地原址附近设立的数十坪大的芝山岩祠落成,规定每年2月1日为例祭日。并将“六氏先生”塑造成全台湾日本教育者的精神中心,即所谓的芝山岩精神。
视频
六氏先生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你不知道的甲午战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差点成了中国宰相... ,搜狐, 2020-2-2
- ↑ “芝山岩事件,搜狐,20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