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南麓,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地处海南省南部内陆,北纬18°23′~18°53′,东经109°21′~109°48′,东接陵水县,南邻三亚市,西连三亚市乐东县,北依五指山市琼中县。县境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54公里,总面积1166.6平方公里,占海南省陆地总面积的3.42%。 2017年3月,入围“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单。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保亭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著名的旅游景区有: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5A级)、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5A级)、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什进村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等。*[1]

保亭的来历

民国24年(1935年)春,陈汉光在"抚黎计划"中拟将五指山黎区建立五个县。4月,广东省政府民政厅正式批准设置三县(乐东、保亭、白沙)。一说是因清朝曾设“宝亭营汛”而得名;另有一说是清末冯资材(宫保)征黎时带兵驻此,建亭一座,后人称为“冯宫保亭”,日久简称"保亭",县以亭名。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广东省政府决定设置保亭县,由崖县(现三亚市)的不打、六罗、首弓、三弓、抱龙峒、同甲峒、水翁峒,陵水县的保亭、六弓、七弓、乌牙峒、巅门团、百石团、五指山七指山、水满峒、分界岭吊罗山,万宁县的税司、南桥、西峒、北峒,乐会县的竹根峒、太平峒、茄曹峒、合水园,定安县的船埠、南引图、冬加团、母端山等地组成。 1948年2月11日保亭解放,4月16日成立保亭县民主政府,县府驻地保城镇,隶属琼崖东区专员公署。同年8月,成立少数民族边海区地委和专署,保亭隶属该专署。1949年3月,白沙、保亭、乐东三县成立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同年7月保亭县民主政府改为人民政府,隶属自治区行政委员会。 1951年2月,撤销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保亭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管辖。1955 年10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改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属自治州辖。1958年12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海南行署合署办公;同年,保亭、陵水、崖县、国营兴隆华侨农场合并称崖县。1959年11月恢复保亭县,隶属海南行政公署。1962年2月,恢复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7年成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全县设6镇3乡,境内有2个国营农场、1家海胶集团金江分公司和1个省农垦科学院保亭试验站。1987年12月,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同月,成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隶属海南行政区。1988年4月,隶属海南省。

行政区划

201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辖6个镇、3个乡:保城镇、什玲镇、加茂镇、响水镇、新政镇、三道镇、六弓乡、南林乡、毛感乡。

地方政策

海南省出台《关于做好稳定房地产市场工作的通知》 2018年3月30日,海南省出台《关于做好稳定房地产市场工作的通知》,保亭非本省户籍居民家庭在保亭区域内购买住房,须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海南省累计60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建设的商品住宅只能面向本市(县)居民家庭销售。非本省户籍居民家庭只能购买1套住房,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70%,且住房,包括商品住宅(普通住宅、高档公寓、低层住宅和酒店式公寓)、产权式酒店客房、保障性住房,含新房和二手房。该通知印发后购买的住房,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5年内禁止转让。

地理环境

保亭处于北纬18°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0.7~24.5℃,冬季温暖如春,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800~2300毫米,负氧离子浓度在每立方厘米8200个以上,可谓“温而不热、凉而不寒、爽而不燥、润而不潮”。

地 形

保亭属丘陵山区,主要由山地、丘陵、台地和河谷阶地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38.7%,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海拔100—500米的丘陵占37.5%,海拔100米以上的占15%;河谷阶地占8.8%。东南部大部分地域海拔在500米以下,这部分约占总面积的61.3%。 主要山岭有122座,均为五指山向南的放射状余脉。自北部香蕉岭起,向西有水贤岭、创造岭、石土岭、亲尊岭、生毛岭和阿陀岭等共10余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从好悟岭向东南有峨屈岭、甘蔗岭、鹅灶岭、同安岭;中部从七指岭起向西有三角岭、九曲岭、铁钻岭、大本岭、昂日岭和马咀岭;南部有常树岭、六大岭、芒丛岭、万俄岭等。 境内较大的河流有什玲河、藤轿东河(俗称加茂河)、志妈溪和南改河。什玲河发源于境内,与石硐会合后流出境外称陵水河,干流长39公里,集雨面积433平方公里。藤桥东河发源于境内,干流长28公里,集雨面积366平方公里。志妈溪发源于境内的尖岭,流长25公里,集雨面积为207平方公里。南改河发源于境内,流出境外进入三亚市后称宁远河,干流长19公里,集雨面积129平方公里。

气 候

保亭年平均气温21.6-24.5度,1月份平均气温19.10C,极端最低气温为0.8度,7月份平均气温为37.2度,极端最高气温为39.7度。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最大年雨量为1964年的2482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1013.5毫米。年平均雨日为140天以上,但全年雨量不平衡,4—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7%。10月份至翌年4月份为旱季。年平均受3.9次台风袭击或影响。年平均日照1949.8小时,日照百分率达45%。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全县常住人口15.19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0-14岁2.74万人,15-64岁11.27万人,65岁以上1.18万人。城镇化率为39.5%。 公安部门数据显示,全县户籍人口1678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042人,乡村人口111774人。计生部门数据显示,全县出生人口1911人,其中男孩984人,女孩927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31‰,自然增长率为6.5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15(女孩为100)。

民族

黎族苗族为保亭县世居民族,截至2012年3月底,全县人口17.03万人,其中黎族占总人口的59.9%,汉族占总人口的33.4%,苗族占总人口的4.1%,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2.6%。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保亭县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终年花果不断,河沟纵横,自然条件优越,为各种陆栖脊椎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县境内动物种类繁多,仅鸟类就有300多种和10多个亚种。据1980年统计,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就有58种。 1990年县内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海南黑冠长臂猿、海南坡鹿、海南山鹧鸪、孔雀雉、四爪陆龟、巨蜥、蟒等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穿山甲、黑熊、海南水獭、海南大灵猫、小灵猫、海南免、海南巨松鼠、山瑞鳖、虎纹蛙、风头鹰、斑尾鹃鸠、绯胸鹦鹉、棱皮龟、地龟、三线壳龟、凹甲陆龟等17种;属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椰子猫,果子狸、红狭狳、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海南鹩哥、海南八哥、龟科(所有种)、赤麂、鹧鸪等11种。由于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和人为的捕杀,保亭县境内的珍稀保护动物也日益减少,有的绝迹。

水电资源

保亭县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大小河流密布,水能蕴藏量9万多千瓦,已开发利用8580千瓦,占可供开发利用的24%。

林产资源

保亭县经济林木主要有特类木材:花梨、坡垒、子京、荔枝、母生等5种乔木;一类木材:陆均松、脉叶罗汉松(竹叶松)、短叶罗汉松(短叶竹叶松)、竹柏、海南油杉、绿楠、毛苦梓、黑枝苦梓、荔枝、桢楠、青梅、铁棱、乌营、鸡尖、吊兰苦梓、观光木、石碌苦梓、油丹、枇杷丹、海棠、蝴蝶树、孔雀豆、科礼、红锥、红稠、薄皮红桐、乌稠、赛胭脂、红椤、麻楝、细子龙、柄果木、赛韶子、石梓、莺歌等34种乔木;二类木材:粗榧、海南粗榧、南亚松、海南五叶针松、黄果桂、麦卡桂、广东钩梓、毛丹、尖尾楠、山刺血、乌果、刺血、肖蒲桃、多腺水翁、乌墨、皱萼、蒲桃、李万蒲桃、碎叶蒲桃、米花木、海南米花木、三脉木、海南三脉木、长柄银叶树、石斑、车轮梅、毛车轮梅、油楠、倒卵阿丁枫、陈木、海南锥、台湾锥、越南榆、菠萝蜜、小叶胭脂、大叶胭脂、洛罗、红果、坚木、红椿、龙眼、单叶豆等46种乔木;三类木材:鸡毛松、隆兰、黄樟、厚壳桂、华桢楠、海南加赐、海南红楣、五梨木白茶、相思、白格、黑格、黄檀、灰稠、盘壳木、海南樫木、苦楝、毛荔枝、酸枣等110种乔木。这些树木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同安岭、情安岭、马咀岭、红水岭、南蓄岭以及南改岭和东南部的七指岭、驳百岭、四方岭。

矿产资源

保亭县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铁、金沙、水晶、石灰石、大理石等11种,其中已探明具开采价值的有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结晶灰岩。

经济

综述

地区生产总值45.09亿元,比上年增长6.0%。高于年初预计目标1.5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2%;二季度累计同比增长6.6%;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7.2%;四季度累计同比增长6.0%。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全年增加值17.18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达5.96亿元,比上年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1.95亿元,同比增长5.5%。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8.1:13.2:48.7。 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2017年我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683元,按现行平均汇率计算为4314.3美元,同比增长5.3%。 2017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9074万元,同口径增收7225万元,增长17.2%;按收入结构划分,税收累计完成38226万元,同口径增长21.1%;非税收入累计完成10848万元,增长5.6%。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完成217935万元,同口径增支42414万元,增长24.2%。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完成9642万元,下降22.6%;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完成28595万元,增长101.1%。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4.3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地方政府投资6.5亿元,增长82.2%;房地产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18.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7.6%,比重较2016年提高4个百分点;旅游项目投资由2016年的7.6亿元下降为4.5亿元,同比下降40.7%。 目前全县在建项目70个,其中政府投资项目35个,旅游投资11个,房地产投资24个。

第一产业

全年农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其中,五项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种植业增加值为11.6亿元,增长5.7%,占比64.2%;林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7.5%;牧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6.0%;渔业增加值0.24亿元,增长1.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82亿元,增长7.6%。 主要农产品中槟榔种植面积(年末实有面积)10万亩,总产量1.9万吨,增长15.4%;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分别为6.9万亩和7.1万亩,总产量分别为9万吨和5.4万吨,蔬菜总产量同比下降11.8%,水果总产量同比增长9.1%;养殖业肉类总产量1.65万吨,增长10%;生猪出栏量14.9万头,增长5.0%。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9124万元,同比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16万元,同比增长25.9%,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508万元,同比增长2.4%。建筑业增加值50478万元,同比增长7.0%,占整个第二产业的比重为84.7%。 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18702万千瓦时(不含线损),同比增长9.7%;其中城乡居民用电分别为1634万千瓦时和442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3%和8.9%;分行业用电来看,用于农业的电量为472.8万千瓦时,增长10.8%;工业用电量为1057万千瓦时,下降10%;服务业用电量10017.8万千瓦时,增长14.4%。

第三产业

2017年,我县接待游客596万人次,同比增长18.3%;旅游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41.5%;景区接待游客量中,槟榔谷年接待150万人次,增长15.9%;七仙岭接待游客12万人,增长8%;呀诺达接待游客227万人次,增长12.7%,占景区接待游客量58.3%。旅游过夜人数92.7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1.9%。 房地产行业因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业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下降1.3%;房地产房屋销售面积为2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房屋销售额20.5亿元,同比增长2.4%。 全年全县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实现增加值3254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6.4%。货物周转量1754.24万吨,增长1.5%;旅客周转量5872.23万人,下降13.6%。 2017年,全县商贸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增长5.3%。 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4亿元,同比增长9.3%。按经营地分,乡村实现6.4亿元,增长7.8%,城镇实现9亿元,增长10.2%,增速比乡村市场快了2.4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来看,商品零售实现12.5亿元,增长7.5%,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81.6%;餐饮收入实现2.8亿元,增长17.8%。 截止2017年底我县金融机构存款期末余额为89.9亿元,增长18.1%;其中储蓄存款55亿元,增长19.6%。贷款期末余额为35.27亿元,增长34.6%;其中中长期贷款25.5亿元,占总体贷款比例的72.3%。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1044.71万元,增长20.5%。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2313.85万元,增长43.9%;在人身险业务收入中,寿险收入7190.28万元,增长10.9%;人身意外伤害险收入369.39万元,增长28.6%;健康险收入1171.19万元,增长48.3%。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7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有各级各类学校98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9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其中1所民办1所)、完全小学30所,教学点22个,幼儿园35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4所)。现有中小学在校生21693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390人,初中在校生5442,小学在校生13861人。幼儿在园人数6462人,中职学校在校生172人。 全县公办学校、幼儿园共有教职工1980人,其中专任教师1871人,职工109人。专任教师中,幼儿园专任教师111人,小学专任教师1045人,初中专任教师511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70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34人。 2017年,我县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84.8%,高中毛入学率55.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6%。

卫生

截至2017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共有医院病床位590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770人,减少15.9%;其中执业医师196人,比上年减少5人;执业助理医师129人;注册护士209人;药剂人员17人;检验人员31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01%,比上年减少了0.8个百分点。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507人,比上年增长12.7%;甲类传染病病发人数0人,乙类传染病发人数543人;报告传染病率每十万人1280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2449人,同比增长2.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38566人,增长0.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33696人,增长3.3%;参加工伤保险18000人,下降3.5%;参加生育保险18283人,下降18.6%。 年末全县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18人,较2016年减少6人;医疗救助2223人次,增长45.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05人,下降16.8%;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677人,增长7.4%;累计发放低保金2099.9万元,增长4.5%。农村五保户供养对象132人,较2016年减少14人。2017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07万元,增长1%。投入救灾救济资金178.4万元,增长51.8%。2017年粗结婚率12.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粗离婚率3.2%,比上年提高了0.45个百分点。

2019年4月27日上午,海南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通报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成功退出贫困县。

科技

截至2017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科工信局牵头组织全县20多家单位组成科技小分队赴全县各乡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把农民迫切需要的先进适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服务到田间地头。采用课堂授课与田间地头授课的方式在全县各乡镇组织开展冬季瓜菜种植、果树病虫害防治等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共28期,发放技术资料5500多册,受益人数5600多人。 技术推广方面:2017年共投入65万元引进5个科技挂职副乡镇长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推广7种新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我县62个行政村(居委会)已经实现光纤覆盖,覆盖率100%;已有495个村小组(连队)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全县村小组(自然村)、农场连队光纤覆盖率达95%以上。新建城区光网小区163个,城区小区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97%以上,4G信号城市覆盖率达到99.5%以上,4G信号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6%以上。新增光缆1754公里。新建铁塔119 座,4G基站290个。学校(教学点)光纤宽带覆盖41个,覆盖率100%;移动通信信号、光网覆盖所有在册22个贫困村。

文化

截至2017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图书馆一年来共接待到馆读者12.45万人次,图书流通累计8.69万册次,编目整理图书1.14万册,开展图书流动服务阅读推广活动30余场次;数字文化馆接待参观单位、团体34个,参观人数6100余人次;博物馆全年累计接待人数1.97万余人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71场,开展“电影下乡”活动1205场。 文艺活动方面:成功举办了“元宵节”、“三月三”、嬉水节等系列传统节庆文体活动;另外还组织举办了元宵文艺晚会、全县文艺汇演、扶贫文艺晚会、第四届“候鸟族”文艺汇演等各项文艺演出。*[2]

文化创作方面:《与中国煤矿文工团共同创作的大型民族现代舞剧《甘工鸟》已成功在海南省歌舞剧院进行首演。创作推出舞蹈《相聚三月三》《葵叶情怀》,黎族竹木器乐唎咧合奏《好日子》、黎族生态歌谣《木棉花开爱情来》等节目。

体育

截至2017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体育竞技方面是参加海南省少年田径竞标赛、海南省少年篮球锦标赛、海南省少年游泳锦标赛、海南省少年举重金比赛中,荣获金牌18枚,银牌15枚,铜牌9枚。在参加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全国少年举重锦标赛、全国少年游泳竞标赛中,荣获银牌3枚,铜牌2枚。

生态保护

2020年2月12日,保亭县入选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

民族文化

传统器乐

海南省保亭地区的黎族有杞、哈、赛等方言,每个方言区的语言、生活习俗亦有所异,但其文化艺术娱乐等方面基本相同。千百年来,黎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民歌、故事、神话、寓言、谚语、谜语、舞蹈、音乐的艺术和织锦等。以民歌最具特色,种类有劳动歌,情歌、哀歌、生活自然等。 黎族民间舞蹈《打柴舞》、《打碗舞》、《八音舞》、《双刀钱铃舞》、《逗娘舞》等等。黎族民间传统竹木乐器种类主要有口弓、鼻箫、利咧、洞勺、拜、哔哒、独求鼓、叮咚木等八类。爱好者组合的业余“八音乐队”,即小铜锣、小木鼓、木琴、竹笛、唢呐、铜铃、小钹、毕哒8种乐器组合的演展队。乡村举行婚礼、入新屋的时候,都请来八音队,吹吹打打通宵正旦。它是黎族社会文明进步史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宝库的精品。

黎族织锦

海南省黎族织锦起源于殷周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海南岛上的黎族先民就已掌握了纺织技术,是中国各民族中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民族之一,其中保亭是全海南省黎锦最集中的市县之一。在宋元两代时,黎族的棉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其棉纺技术和棉纺织工艺品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特别是这一时期历史上最杰出的纺织家黄道婆,在学习和总结黎族纺织技术的基础上,不仅改革和创新了去籽、弹花、纺线、织布等纺织工具,还运用和推广黎族纺织错纱、配色、综线、絮花等技术,织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花纹图案。到明清两代,黎族织锦发展达到顶峰,黎族织造的"龙被"等黎锦精品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风景名胜

和坊茶楼

和坊茶楼地处保亭县城七仙大道南端东侧(毗邻保亭车站),项目占地2200多平米,总建筑面积950平米,建筑高度21.3米。汲取明清建筑中阁楼的精髓与当地黎苗民族元素,被誉为“海南第一茶楼”,民间有“不到和坊喝一壶,别说来过黎苗族”这一俗语。建筑由仿古阁楼、厢房、四柱七楼牌等建筑物有机组合而成被授予“两岸交流基地”美誉。

七仙岭温泉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保亭县七仙岭脚下的一座盆地内,是海南岛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也是“游客最喜爱的海南岛特色精品景区”之一,其地理坐标为东109°35′~109°45′,北纬18°14′~18°44′,她三面群山环抱,有保存较为完整的热带雨林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七仙岭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3℃左右,冬暖夏凉,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200个/立方厘米,宛如天然“氧吧”。*[3]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游览区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游览区坐落在海南省保亭县三道镇的甘什岭、位于南榆中线274公里旁,距海南省三亚东线高速公路6公里,面积300亩,始建于1993年,于1995年10月28日正式开业。*[4]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自然景观包括:黎族田园风光、海南岛面积最大、最古老的摈柳园、多种亚热带古树、山泉溪水成多级瀑布从园中穿流而形成的怪石群。人文景观有:“奥雅宫”(黎族头人住的房);“隆闺屋”(黎族姑娘居住和娱乐的场所)等。来海南旅游观光客可参与黎家古老的弓骛射击,品尝黎家竹筒饭和黎家山茶,观赏多姿多彩的黎族歌舞。

由于景区位处海南岛屿的脊梁——五指山山脉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峻峭,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椰子代表海南,槟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这“槟榔”二字可以说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符。*[5]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位于保亭县三道镇,是中国唯一地处北纬18度的真正热带雨林,是海南岛五大热带雨林精品的浓缩,是最具观赏价值的热带雨林资源博览馆,堪称中国钻石级雨林景区。景区距三亚市仅35公里,距凤凰机场52公里,是名符其实的三亚后花园。景区北与五指山七仙岭比肩相连;东眺南海万倾波涛,美丽的海棠湾近在咫尺;与南中国第一温泉南田温泉仅一水之隔。在三亚市最新修编的旅游总体规划中,本景区位于大三亚旅游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轴上,是“三亚旅游圈”的“金三角”地区。*[6]

仙安石林

仙安石林位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境内,距保亭县城约40公里路程。1992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只有极少数采药人偶尔闯进过林中,因为不了解这奇怪的石头,他们敬畏地将此山称为“鬼山”或“神山”。1992年,海南师范学院的杨火教授在偶然中发现这一处瑰宝,并命名为“仙安石林”。仙安石林集奇石青山、悬崖洞穴、古树巨藤于一体,本已独得大自然万般宠爱。1996年,距此数十里地的一个苗村搬迁到南片石林旁的一处平地上,石林又平添了一层浓郁的苗家风情。*[7]

名优特产

红毛丹

红毛丹是典型的热带珍稀水果之一,其果实外形美观、肉质细嫩、鲜美爽口,营养丰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果中佳品,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红毛丹生长对气候、土壤、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苛刻,在中国大陆地区,只有保亭最适宜发展种植红毛丹。*[8]

四棱豆

四棱豆:又称翼豆、大翼豆、四角豆等,是豆种植物四棱豆属中的一个栽培品种,在保亭四季都能正常生长,其鲜豆荚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优质豆荚单荚重25克以上,荚长20公分以上,型如杨桃成棱,鲜荚翠绿,可炒、可煮、可生吃或泡成酸菜吃,还可作冷盘,肉质香脆,风味鲜美,在部分大中城市为稀有新奇的高档菜。

树仔菜

树仔菜:属热带灌木,树仔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2含量是普通蔬菜的10多倍,维生素C和蛋白质是普通菜的45倍,其嫩梢细嫩多汁、肉质脆、无渣滓、味道鲜美,炒食、煮食均可,由于粗生耐长,种植不需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保持了原有天然属性,是具有保亭山区特色的"绿色食品"。

龙眼

龙眼俗称“桂圆”,是中国南亚热带名贵特产。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明李时珍曾有“资益以龙眼为良”的评价。据分析,果肉含全糖12.38%~22.55%,还原糖3.85%~10.16%,全酸0.096%~0.109%,维生素C43.12~163.7毫克/100克果肉,VK196.5毫克/100克果肉。龙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干、制罐、煎膏等。龙眼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现代医学实践证明,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龙眼对生产环境比较挑剔,世界上能种植龙眼的地方有限,一般在亚热带、偏温和气候无严重霜冻地区为合适。因此,龙眼历来被人们称为岭南佳果,因其既可鲜吃又可作药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保亭龙眼种植面积26000亩。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26日,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9]

视频

保亭招商宣传片001


视频

保亭宣传片


视频

保亭什进村 - 海南美丽乡村


视频

国家4A级景区——保亭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宣传片


参考文献

  1. 保亭县城风光美——千年黎苗古韵新风. 06 七月 2018 [24 三月 2020] (中文). 
  2. 保亭县农民群众打造既接地气又具民族特色的”浓情三月•醉美保亭”三月三文艺演出. 31 三月 2017 [24 三月 2020] (中文). 
  3. 保亭七仙岭 海南的天然氧吧. 30 八月 2018 [24 三月 2020] (中文). 
  4.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在这里,守护传统文化. 14 十二月 2017 [24 三月 2020] (中文). 
  5. 【海南】槟榔谷的原生态黎苗文化. 14 三月 2015 [24 三月 2020] (中文). 
  6. 攻略保亭呀诺达雨林刺激项目大盘点,等你来挑战!. 13 四月 2019 [24 三月 2020] (中文). 
  7. 保亭仙安石林:千雕万凿的“人间宫殿”,够胆你就来!. 11 九月 2017 [24 三月 2020] (中文). 
  8. 海南特色水果—保亭红毛丹. 10 一月 2017 [24 三月 2020] (中文). 
  9. 厉害了,保亭竟然被国家……. 16 六月 2017 [24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