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价格闯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价格闯关是指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试图进行的物价改革。这次改革,试图通过政府短期内提高大部分商品的价格,解决价格双轨制下的一系列复杂的经济问题。但改革还未及实施,消息便已经走漏民间引发抢购潮,在已有的通货膨胀基础上又引发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改革被迫搁浅。

背景

从1984年第四季度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信贷发放过猛。中央曾试图以行政手段控制信贷发放,但未能奏效。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国民收入增长1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以上,农业增长近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7.3%。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一定程度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商品价格实行价格双轨制[1],即一部分商品价格由国家计划控制,另一部分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由国家控制商品价格带来的问题是,一方面国家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城市农副产品等的价格补贴,另一方面工人发放的工资过低、购买力不强;而企业生产又没有积极性,无法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改革,从而获得真正的竞争力。这导致国家、企业和人民三方面都不满意。同时,一部分人利用价格双轨制进行套利,以各种手段通过低价囤积国家计划控制内的产品,再以高价在市场出售牟取暴利,既影响国家控制价格,又造成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

1988年初,CPI增长达到拐点。在1986年至1988年的通货膨胀周期中,月度CPI自1987年1月超过5%,至1989年2月达到最高值28.4%,前后共26个月。1988年1月CPI同比增长9.4%,是此轮通胀周期的拐点。这代表一方面通货膨胀不断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民反映强烈,而另一方面价格严重扭曲的局面并没有发生大的改观,价格双轨制带来的权钱交易和“官倒”令人民非常不满,在政策面上也备受批评。

当时,中共中央高层认为,这些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价格双轨制引起的,应当使物价尽快回归市场调节。邓小平也曾提出,要下决心进行物价改革,“晚过不如早过”,“长痛不如短痛”[2]。赵紫阳认为,既然价格扭曲现象没能得到根本改变,而物价又在不断上涨,索性在一定时期如两三年内,通过承受一定物价上涨指数如物价上涨30-50%,来有计划地全面调整价格,从而改变价格严重扭曲的现状。

视频

价格闯关 相关视频

每天听书《激荡三十年》物价改革(上)——价格双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