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牛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牛圖
圖片來自360kuai

五牛圖 唐代初期,以牛、马为主要表现对象进行创作的画家逐渐多起来,到中晚唐达到高潮,不少画家专以画牛、马而著称于世。 《五牛图》相传为韩滉在出游时目睹田间耕牛图景所画,韩滉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韩滉遂命随从取出纸笔,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韩滉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并为这幅画取名为《五牛图》。[1],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五牛圖》為唐德宗時期的宰相韓滉所畫,圖為設色紙本,紙質為麻紙,長20.8公分,總寬139.8公分,是目前中國最早的紙質動物畫作,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此圖卷從右至左,一字排開,畫了五頭姿態各異的牛,圖畫中除了五頭牛外,只有一小叢荊棘,沒有其他任何襯景,以這種完全突顯主題的方式來構圖,極其大膽,充份顯示韓滉高超的寫實描繪能力。

45242c36f46e47418594ac2b59904332.gif
故宮修復後的五牛圖 圖片來自搜狐

作品

韓滉筆下的五牛造型非常準確,筆法簡潔老練,線條勁健有力,將五頭牛不同的體勢姿態,筋肉骨髂,肌理皺摺,甚至口鼻細毛都作了精細的刻畫,生動入微。尤其對五頭牛不同情緒神態的刻畫格外傳神,如畫中最右的一頭老黃牛正伸長脖子倚著荊棘蹭癢,露出舒適愜意的眼神,加之牛角呈彎月狀,將老黃牛酥癢的表情刻畫入骨。又如圖面最左邊那頭佇立不動的牛, 可以看到牠的表情鬱悶,炯炯牛眼似乎正瞪著看畫的人;牛角朝前,有股隨時要鬥爭撒牛氣的倔態。仔細一看,這頭牛的頭上正套著繮繩,是圖中唯一被拴束的牛,其鬱悶心情不難理解。《五牛圖》達到了神形兼備的高超藝術境界,元代的大書畫家趙孟頫盛讚:「五牛圖,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也。」。

艺术鉴赏

有专家考证,韩滉的《五牛图》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以任重、勤劳、温顺的牛的品性,表达爱同忠君的真情实感。而史书中记载,韩滉就任宰相期间,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他以牛为画题,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励农耕之意。

歷史評價

  • 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評韓滉說:「能圖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議者謂驢牛雖目前之畜,狀最難圖也,惟晉公於此工之,能絕其妙。」
  • 南宋陸游《渭南文集》「跋韓晉公牛」中說:「韓晉公畫牛云,予居鏡湖北渚,每見村童牧牛於風林煙草之間,便覺身在圖畫,自奉詔紬史,逾年不復見此,寢飯皆無味。」
  • 元代趙孟頫評道:「五牛圖,神气磊落,稀世名筆也。」
  • 清代金農題跋:「愈見愈妙,真神品也。」
  • 清代朱彝尊《在曝書亭集》「九日宋中丞招集滄浪亭觀韓滉《五牛圖》復成二十四韻」題詩:「示客《五牛圖》,真氣豁我眸。晉公諳燮理,體物固能優。郭椒丁櫟輩,飲降各自由。宣和購遺跡,已詫不可求。何期白石爛,此圖翻得留。」
  • 著名書畫鑑定專家徐邦達評:「故宫收藏,以《五牛图》为第一。」

摹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