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暴風驟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暴风骤雨》)
前往: 導覽搜尋

暴風驟雨》是現代作家周立波[1]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48年,東北書店初版。

《暴風驟雨》描寫以蕭祥為隊長的土改工作隊開進松花江畔的元茂屯,發動和組織廣大貧苦農民開展對惡霸地主韓老六的鬥爭。處決了韓老六後,韓老六的弟弟帶領土匪武裝進屯,進行反攻倒算,企圖扼殺新生政權。在共產黨員趙玉林和青年農民郭全海的先後領導下,鬥垮了陰險狡猾的地主杜善人。此後郭全海報名參軍,踏上了解放全中國的新征程。

《暴風驟雨》以磅礴的革命氣勢、鮮明的階級愛憎以及豐滿的人物形象,再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農村暴風驟雨般的階級鬥爭。這部小說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結構嚴謹,人物惟妙惟肖,語言富有地方色彩。

內容簡介

《暴風驟雨》描寫了東北地區一個名叫元茂屯的村子從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過程。小說的上、下卷分別講述的是土改初期「三斗韓老六」,土改後期複查和深入「砍挖」(即「砍大樹,挖財寶」運動)的過程。元茂屯土改工作隊進村後召開的第一次貧僱農大會「意外失敗」,「鬥爭大肚子」的倡議僅僅得到了少數貧僱農底氣不足的「贊成」和滿腹疑惑的回應,問題就出在未能有效「發動」群眾上。第一次鬥爭韓老六,真正「發動」起來上台控訴的只有趙玉林一人,「鬥爭」對於元茂屯的男女老少來說,只是感到驚奇,或樂意,或發愁或犯疑,或觀望。鬥爭會也就在這種未經充分「發動」的複雜的群體心態的影響下,難以形成理想的兩個對立的陣營的緊張空氣,最終以鬧劇式的「情緒緩和」而結束。

第二次鬥爭會雖然是在經過對郭全海、白玉山、老田頭等人的成功「發動」並正式成立了「農工聯合會」之後召開的,但韓老六的幾句陳情和檢討,就讓「鬥爭的情緒,又往下降」,以致出現了「人家就是地多嘛,叫他獻了地,別的就不用多問了」的議論。好不容易由老田頭的血淚控訴所激起的群情憤慨,也被韓老六的幾滴鼻血輕面易舉地沖淡了。成功鬥垮韓老六的第三次鬥爭會,除了工作隊繼續「發動」所見的成效之外,一個關鍵因素卻是「韓老六鞭打小豬倌」而激起了民憤,是被鬥爭者弄巧成拙地將本來溫和的鬥爭氣氛,激化為憤怒的烈火,是惡霸地主的現行犯罪行為,將群眾「發動」了起來。

小說下卷主要講述的是帶有複查和整頓性質的「煮夾生飯」的過程,也是土改運動中一個具有普遍性的環節。這裡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重新奪回被壞人篡奪了的農會大權。在失去了工作隊這個「發動「引擎之後,原農會領導人郭全海們立刻露出了「被發動」者的茫然、「被動」的角色本相,他們實在沒有任何主動意識和能力,去守衛土改的成果,更不要說開闢新的局面了。其次是,進一步發起「砍挖運動」。與前期土改鬥爭不同的是,現在的鬥爭重點對象,已不是惡霸地主韓老六式的「壞根」,而是吃齋念佛,「修來世」不離口的杜善人和捨命不舍財而又膽小的唐抓子之類的「壞須」了。

主人公是郭全海,他帶領農民繼續趙玉林等人的未競事業,進行鋤奸反特和對地主杜善人的鬥爭,最後鞏固了勝利果實,並帶頭參加人民解放軍,南下作戰[2]

創作背景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為了保衛勝利成果,徹底摧毀農村中的封建勢力,把革命推向前進,中國共產黨黨中央在1946年5月4日,發布了把減租減息改為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的「五四指示」。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就在解放區的廣大農村開展起來了。這年冬天,周立波隨軍轉戰到東北,參加了東北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鬥爭。他工作的地點是松江省尚志縣元寶鎮。松江省是現在黑龍江省的一部分,元寶鎮就是《暴風驟雨》中的元茂屯。這期間,正是東北冰封雪凍的季節,農事不多,周立波經常同貧苦農民一起嘮嗑,傾聽他們無拘無束的談天。話題從鬥爭地主到家庭瑣事,從風土人情到個人遭遇……他在元寶鎮工作了半年,每天和農民一起戰鬥和工作,了解了平常幾年也了解不透徹的情況,學到了很多知識,包括東北農民生動的語言,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寫作素材。

1947年5月,周立波到松江省委編輯《松江農民報》。他親身經歷的土地改革的火熱鬥爭,激勵着他利用業餘時間寫小說。他寫完第一部後,帶着初稿又到松江省五常縣的周家崗補充生活。周家崗是經過日寇並村集家的較富的大屯落,階級鬥爭複雜尖銳,是省委土改工作的重點。周立波在這裡生活了四個來月。後來他還到拉林與葦河的一些村屯和呼蘭縣的長嶺區訪問,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進一步充實和豐富了作品的內容,他補充、修改了小說的第一部,隨後又花半年多時間完成了第二部。《暴風驟雨》就這樣寫成了。1948 年東北書店正式出版了這部小說

視頻

暴風驟雨 相關視頻

著名作家周立波

參考文獻

  1. 周立波:從戰地記者到鄉土作家,新華網,2019-4-2
  2. 暴風驟雨,AB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