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怪客
V怪客是一部于2005年上映的反乌托邦电影政治惊悚片电影,由詹姆斯·麦克特格执导,华卓斯基姐妹编剧,剧情改编自大卫·劳埃德 (漫画家)与阿兰·摩尔创作的同名1988年DC漫画,并由雨果·威明、娜塔莉·波曼、史蒂芬·雷与约翰·赫特等人主演。
该片的背景设定在一个架空的未来——受到新法西斯主义统治的伦敦,讲述自由斗士V(威明饰演)反抗极权政府北方之火的故事。
《V怪客》的制片作业始于1988年,当时制片人乔·西佛取得了原著漫画的电影改编权。该片的主体拍摄于2005年3月至6月间进行,取景地包含德国波茨坦的巴贝尔堡摄影棚以及英国伦敦的奥德维奇站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地。
《V怪客》所获评价多为正面,并以5,400万美元的制片预算在全球收获逾1.32亿美元的票房。此外,《V怪客》还因片中的诸多争议性题材——如同性恋议题等——而引起各方争论。该片入围了多个奖项,如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奖及雨果奖的雨果奖最佳戏剧表现奖等,而演员娜塔莉·波曼则拿下了土星奖。
目录
剧情
该片的背景设定在2020年[1],此时的英国由一个受法西斯政党“北方之火”控制的极权政府统治。艾薇·哈蒙德是一名年轻的劳工阶级女子,在一次违反宵禁外出时遭一群“Fingermen”成员围堵,当他们正欲图谋不轨之时,一名戴着盖伊·福克斯面具的男子将艾薇从他们的手中救了出来。他自称“V”。随后,被政府视作恐怖分子的V带着艾薇登上了附近一座建筑的屋顶,观赏他在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的伴奏中炸毁老贝利街的场景。恐慌的独裁当局向民众宣称这是一次政府事先计划的旧楼爆破。但很快,V就潜入国营电视台——英国电视网(BTN),透过当局的宣传机器澄清了真相。同时,V呼吁全英国的民众在一年后的11月5日站出来,与他一起在英国国会大厦前示威以反抗独裁统治,并暗示他将在那一天摧毁国会大厦。
之后,在政府电视台英国电视网工作的艾薇帮助V从电视台逃脱。V带着艾薇来到了被他称为“影子画廊”的家,并热情招待了她。V告诉艾薇,出于她的安全考虑她必须藏在这里。然而,当艾薇得知V已杀死了政府的代言人刘易斯·普罗瑟罗,并试图暗杀其他政府高官时,感到惊骇和厌恶的她决定离开V。为了离开影子画廊,艾薇告诉了V自己的背景和经历,并向V询问有哪些事情她可效劳。于是V委派她假借满足安东尼·詹姆斯·利利曼主教的恋童癖的名义,进入这个腐化堕落的北方之火帮凶的卧室。
成功潜入卧室的艾薇试图向利利曼泄露V试图暗杀他的计划,但利利曼不理会。正当利利曼意欲不轨之时,V破门而入,下毒手杀了主教,而艾薇则趁乱逃脱。走投无路的艾薇决定躲在她在电视台的上司戈登·戴特里希的家。在他的家中,艾薇惊讶地发现,戈登不仅收藏各种违禁的书籍和艺术品,还是一个未出柜的同性恋者——这些足以为他招来杀身之祸。不久之后,戈登通过在播出之前突然更改内容避开政府宣传部门的监控,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中大肆讽刺国家元首亚当·苏珊大统领。一晚,秘密警察闯入戈登家抄家并殴打他,随后将其逮捕。藏匿在他家中的艾薇也被抓走。
在长时间的关押中,艾薇受到严刑拷打。在牢房里,她发现了一名名叫瓦莱丽·佩奇的女子留下的纸条。在纸条中艾薇得知,瓦莱丽是一名之前同样被关押在此的囚犯,而政府迫害她的理由仅仅是瓦莱丽是一名女同性恋。在监禁期间,审讯者恐吓艾薇,如果她不招出V的身份或下落,摆在她面前的只能是死路一条,但艾薇却一直宁死不屈。然而在处决的前一刻,艾薇突然被告知她已经自由了。走出牢房的艾薇发现,之前她所在的地方居然正是V的住处,她在狱中的经历也是V安排的。V告诉艾薇,戈登因收藏被列为违禁品的古兰经而已遭杀害。V解释道,之所以让她遭受与他在拉克希尔拘留中心所经历的一样的折磨,是为了让她理解正直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艾薇一度因为V对她的折磨而对他无比憎恨和厌恶,但很快,艾薇意识到,这段经历让她学会了以没有恐惧的心境生活,也让她能够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艾薇亦从V口中得知,那位被关在监牢名叫瓦莱丽的女子确有其人,且瓦莱丽隔壁牢房当年所关的人即是V,艾薇所看的纸条即是瓦莱丽被监禁时传递给V的纸条,两人皆为当年政府疫苗活体实验计画的受害者。在与V告别之后艾薇承诺,将会在下一个11月5日前再次与V见面。
与此同时,北方之火的调查部门“The Nose”的部长艾瑞克·芬奇总督察被苏特勒指派前去调查V的身份。在调查的过程中,芬奇了解到了北方之火获得政权的完整过程和V的来历。14年前,由于美国在第二次内战之后的衰落,英国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在一片混乱和绝望之中,极端保守的政党北方之火在上台之后透过一系列的恐怖极权措施重建了秩序:所有非基督徒及非异性恋者都被指为“国家公敌”,随后人间蒸发。正当整个国家陷入叛乱之时,一场造成8万人死亡的生化恐怖袭击成功触发人民的恐慌情绪,使全国上下再次“团结”起来,使北方之火顺利地压制了所有反对意见,并在之后的大选中获选。而针对病毒的相关疫苗的发明也迅速终结了恐怖袭击的直接威胁。北方之火利用这一机会迅速将英国改造成为一个极权国家,党魁亚当·苏特勒也成为了独裁国家元首。
然而芬奇很快发现,当初所谓的生化恐怖袭击完全是北方之火为了夺取政权一手制造的大阴谋。为了制造病毒,他们利用羁押在拉克希尔拘留中心的异见人士及政治犯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V正是当年拉克希尔的48个人体试验品之一,不过他是唯一能侥幸逃脱一死的幸存者——残酷的折磨并没有侵蚀他的思想和意志,反而磨练了他超人的体格和智慧。最后V纵火焚烧了拘留中心并趁机逃脱,不过他也付出了全身被严重烧伤的惨重代价。离开前,他发誓要报复北方之火政权,而他后来的名字V则是源自于他当时被监禁的5号牢房(罗马数字中的5写作V)。
接近11月5日时,V对北方之火的劣迹及暴行的揭露和谴责开始动摇政府的权威。人民开始相信V,并质疑他们是否应该继续受到这样的统治。为了加剧混乱,V开始有计划地向家庭和各种机构邮寄V的标准装束(包括面具、黑色礼帽和斗篷等)。与此同时,芬奇勘察了拉克希尔的旧址。很快的,芬奇发现,V甚至比北方之火自己更加了解这个政权和其中的每一分子。11月5日晚上,V再次与艾薇见面,并在随后向她展示了一列装满硝酸铵炸药的废弃伦敦地铁列车。他将用这列列车准时摧毁议会大厦。他请艾薇亲手炸毁议会大厦,因为他认为最终的决定不该由他作出,而是应该将这一权力交给他一直试图唤醒与解放的大众中的一员。之后V前去面见北方之火现党魁彼得·克里迪。在他们先前的协定中,克里迪承诺将苏特勒交由V处置,用以换取V的投降。克里迪在V面前枪杀了苏特勒,但V却没有按照约定投降。
面对克里迪和他的手下的强大火力,V仍然在战斗中胜出,并徒手杀死了克里迪,但自己也中了弹,重伤命危。临终前他感谢了艾薇。艾薇将他的遗体以花环铺设,安放在装满炸药的地铁车厢中。当艾薇被芬奇发现时,她正准备启动列车。但了解到北方之火的政权之残暴腐败的芬奇并未阻止艾薇继续发动火车。由于掌握实权的总理和党魁已死,失去上级指挥的军队无法阻止成千上万戴着盖伊·福克斯面具、向议会大厦前行进的伦敦民众通过。同一年前的老贝利一样,国会大厦在无数扬声器广播的《1812序曲》乐声中被炸毁。
评价 =
《V怪客》所获评价多为正面。烂蕃茄上收集的240篇专业影评文章中,有175篇给予该片“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73%,平均得分6.8分(满分10分),该网站的共识性评价写道“《V怪客》不仅在视觉方面震撼人心,同时电影整体也发人深省,片中的政治言论也许会激起一些争论,但其剧情和优秀的部分仍将受到欢迎”[2]。而基于另一影评汇总网站Metacritic上的39篇评论文章,其中28篇予以好评,3篇差评,8篇褒贬不一,平均分为62(满分100),综合结果为“普遍良好的评价”[3]。据CinemaScore进行的调查,观众的平均评价于A+至F间落于“B+”。
电视节目《上映电影 (美国电视节目)》给予了电影“两根向上的大拇指”的好评[4]。《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伊伯特表示,“《V怪客》中总是有些有意思的事情,它们邀请我们解读角色及剧情,并将其中所传递的信息运用在现实世界中”。《{At the Movies (澳洲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玛格丽特·普兰兹与大卫·史崔顿说,尽管没有看见威明的脸孔,但他的表现仍值得赞许。两人还补充说,《V怪客》令人感到不安,场面使人想起纳粹德国[5]。《时代》杂志的理察·科林斯 表示,“无论你是愚者还是智囊团,你会发现片中的东西遵从著身为一本使人深思的优质小说应尽的职责——不停的挑战你并找你麻烦”[6]。
不过也有些影评人给予该片负评。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强纳森·罗斯批评了电影,称其为“可悲可叹的败笔”,他写道“在华卓斯基姐妹的糟糕剧本和出奇恶劣的对白中,像约翰·赫特与史蒂芬·雷这样为人熟知又才华出众的演员几乎没什么表现机会”。
《费城周刊》的西恩·伯恩斯给予电影“D”的差评,批评电影的政治内涵“黑暗又不成熟”。对于阿兰·摩尔将他的名字从剧组名单里删去一事,伯恩斯认为这“不难看出为什么”。BBC的安迪·雅各布斯给予《V怪客》2颗星(满分5颗)的评价,认为该片“有些杂乱……其缺乏一个故事该有的惊悚部分及连贯性”。
片中角色V在由《Fandomania》评选的“100名最伟大的虚构人物”排行中名列第96名。《V怪客》在《帝国杂志》于2008年所评选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0部电影”列表里排在第418名。导演凯文·史密斯将电影列于2006年最佳电影列表中[7]。WatchMojo.com将V排列在“十大电影中的恐怖份子角色”列表中的第九名[8],并将电影选为“十大视觉小说改编电影”里的第四名[9]。此外,《V怪客》还于同样由该网站所评选的“十大DC漫画改编电影”排名中名列第五。
参考文献
- ↑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 for Vendetta the Graphic Novel and V for Vendetta the Movie? -1. thatwasnotinthebook.com. [2017-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6).
- ↑ 引用错误:无效
<ref>
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rt
的引用提供文字 - ↑ V for Vendetta (2006). Metacritic.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 ↑ Rotten Tomatoes: Ebert & Roeper: "V for Vendetta" Dark, Thoughtful, And That's Good. [2007-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2).
- ↑ V for Vendetta. atthemovies.com. [2006-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8).
- ↑ Corliss, Richard. Movies: Can A Popcorn Movie Also Be Political? This One Can. Time. 2006-03-05 [201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4).需要订阅才能查看
- ↑ Smith, Kevin. Best Films for 2006. SilentBobSpeaks.com. 2006-12-12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 ↑ Top 10 Movie Terrorists. WatchMojo.com. 201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 ↑ Brayton, Rebecca. Top 10 Graphic Novel Movie Adaptations. WatchMojo.com. 2014-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