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8中型坦克
T-28中型坦克(英文:T-28 Medium Tank,俄文:Т-28 ТАНК )是蘇聯研製的一種中型坦克,也是世界上第一種中型坦克。於1931年完成設計,從1932年晚期開始生產。T-28的設計主旨是用來支援步兵以突破敵人的堅強防線,該車也被設計為用來配合T-35重型坦克進行作戰,兩車也有許多零件通用。在蘇聯衛國戰爭前,T-28中型坦克和其更重的「兄弟」T-35重型坦克是蘇聯紅軍的象徵。[1]
目錄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 T-28中型坦克 | |
外文名稱 | T-28 Medium Tank(英語) | |
研製時間 | 1931年 | |
定型時間 | 1931年 | |
服役時間 | 1933年 |
發展沿革
研發背景
1929年7月,蘇聯政府批准了第一個全面的坦克生產計劃,目標是生產超輕型坦克、輕型坦克、裝甲汽車、自行火炮、裝甲牽引車和其他專用車輛。但在意識到靠本國的工業能力不可能生產出所有型號的坦克等技術裝備後,時任陸海軍人民委員和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伏羅希洛夫向中央國防委員會遞交了一份有關報告。在這份報告的基礎上,中央委員會決定派一個軍工代表團出訪國外,以獲得技術和裝備方面的經驗和技術。
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市崩盤,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全球,襲擊了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這次全球經濟危機造成的損失則到達了2500億美元,危機震撼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在瀕臨崩潰的窘迫下,歐美的資本、技術和人才,開始轉移到蘇聯尋找出路。全球最大的移民國家美國也第一次出現向外移民的傾向,這一時期竟先後有10萬美國人申請移居蘇聯。蘇聯政府明智的抓住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1929年12月30日,以紅軍機械與裝甲車輛管理局局長哈列普斯基為團長的蘇聯軍事技術考察正式開始了訪問,先後走訪了德國、捷克斯洛伐克、法國和英國,然後飄洋過海到了美國。在嚴重金融危機與蘇聯人手中堅挺的金盧布雙重作用下,哈列普斯基此行的收穫相當可觀。事實上,通過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從西方國家獲得核心技術,正是這一時期蘇聯坦克工業從輕型坦克、重型坦克到裝甲汽車,乃至水陸坦克,取得全面成果的奧妙所在。T-27輕型坦克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2]
研發過程
1931年8月1日,當時的蘇聯人民委員會制定了一項大規模發展坦克的計劃,其中包括研製新式輕型坦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等項目。不久,軍方要求列寧格勒的普梯洛夫工廠研製一種多炮塔式中型坦克,「用於突破堅固的防禦陣地」,這就是T-28中型坦克任務的由來。
設計組的負責人是金茨布爾格工程師。他所領導的設計組於1931年1月前去英國考察,也參觀了多炮塔的獨立號坦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獨立號」坦克屬於英國的絕密試驗產品,並未出售給蘇聯。所以,當蘇聯研製出多炮塔式的T一35坦克和T-28坦克後,英國的情報部門懷疑有人出賣了情報,這就是當時名噪一時的名為「倫敦塔軍官案」的間諜案件,最終不了了之。
普梯洛夫工廠於l932年5月完成了樣車的試製。樣車上裝的是37毫米坦克炮,有1個主炮塔和2個小機槍塔。這種坦克曾和T-35多炮塔式坦克一道於l932年8月向當時的蘇軍統帥部領導人之一的基洛夫展示,受到基洛夫的讚揚。1932年10月,正式定型為T-28中型坦克。主要研製者金茨布爾格等三人獲得了最高的列寧勳章,另有5名突出貢獻者獲得了勞動紅旗勳章。
從1933年到l940年間,工廠共生產了503輛T-28中型坦克,比起僅生產61輛的T-35重型坦克來,這一數字可不算少。
蘇芬戰爭
蘇芬戰爭中投入戰鬥的該型號坦克部隊主要是第20重型坦克旅。這個旅共有2926人,裝備l05輛T-28中型坦克,連同其他型號的坦克共有145輛坦克。戰爭中,又補充了67輛T-28坦克。實際上前後共裝備了l67輛T-28坦克。戰爭初期,蘇軍在向卡累利昂地區進擊中,在突破芬蘭軍隊堅固設防的陣地時,T-28坦克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戰鬥中,這個重型坦克旅有200多人受到嘉獎,其中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21人,獲得列寧勳章的有14人。然而。由於嚴冬鄰近,加上芬蘭軍隊反坦克作戰能力的加強,使T-28坦克遭到重大的損失,甚至是滅頂之災。在芬蘭軍隊「博福斯」37毫米反坦克炮和法制「阿奇里斯」25毫米反坦克炮的打擊下,在中等作戰距離(500米以下)內,T-28坦克顯得不堪一擊,被擊毀或擊傷的T-28坦克達155輛次。觸雷和被炸藥包擊毀和擊傷的達77輛次;火災損失30輛次;沉沒在沼澤地21輛;被芬蘭軍隊繳獲2輛;因機械故障損失197輛次。以上共計損失482輛次。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第20重型坦克旅前後總共裝備了l67輛T-28中型坦克。也就是說,平均每輛T-28坦克被毀傷2.8次,T-28坦克遭到致命的打擊,成為「蘇芬戰爭之殤」,第20重型坦克旅元氣大傷。[3]
最後輓歌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時,蘇軍共擁有259輛T-28中型坦克,其中包括相當數量的T-28E增強裝甲型坦克,分別隸屬於第1、第2、第5和第l0坦克師和第4機械化軍。開戰之初,蘇軍坦克兵作了英勇的抵抗,以第5坦克師打得最好,使德軍坦克遭到一定損失,一些蘇軍坦克兵獲得了「英雄坦克手」的稱號。最典型的一件事是,德軍在占領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之後,l輛蘇軍的T-28坦克沒有來得及撤走,在車長馬利克軍士長的指揮下,這輛T-28坦克在明斯克的大街上來回疾駛,擊毀了多輛德軍的軍車和炮兵牽引車,最後,這輛坦克被德軍的炮火擊毀,身負重傷的馬利克舉槍自決殉國。戰後,馬利克被迫授一級衛國戰爭勳章。[4]
然而,從總體上看,蘇德戰爭初期在德軍強大坦克軍團和強大空軍的「閃電戰」的打擊下,T-28中型坦克損失慘重,大部分T-28坦克被德軍的坦克炮、反坦克炮和俯衝轟炸機擊毀。到了l942年,殘存下來的T-28坦克大多數被當作火炮牽引車使用,頗有英雄遲暮之感。不過,在北部戰場上,仍有少量T-28坦克在作為戰鬥車輛使用。二戰期間,被芬蘭軍隊繳獲的T-28坦克在10輛以上。
結構特點
T-28坦克的主炮最初為KT-28型76.2毫米短身管榴彈炮。因其穿甲威力不足,l938年後換裝為L-10型26倍口徑的76.2毫米坦克炮,穿甲威力由原來的31毫米/28毫米(500/1000米距離)提高到61毫米/51毫米(500/1000米距離)。事實上,L-10火炮的數量非常有限,一些坦克仍然裝備着KT-28火炮。炮彈的彈藥基數為69發,分別布置在戰鬥室底板及炮塔吊籃四周。T-28坦克的輔助武器為4挺DT型7.62毫米機槍,攜彈7938發。其中,主炮塔前面的2個小機槍塔左右可作l65度的有限轉動。1936年以後生產的T-28坦克上,還在炮塔頂部左後方安裝了1挺7.62毫米機槍,用於對空射擊。
T-28中型坦克的動力裝置為Ⅵ-17L型V型12缸水冷式大馬力汽油機,最大功率達500馬力。拿70多年前的標準看,這是一款很不錯的坦克動力裝置,為日後V2坦克柴油機的問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由於馬力大,發動機的冷卻系也很龐大,冷卻液的容量達100升,2個大型冷卻風扇布置在車體後部的斜上方。
變速箱為機械式,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行動裝置很有特色,採用多重平衡懸掛裝置,每側l2個負重輪中,6個負重輪為一組,其中每兩個負重輪為一組,3個小組的負重輪共同作用於一個大的輪軸架上。這種懸掛裝置的優點是,行使的平穩性較好,跨越障礙的能力較強,它的最大缺點是行動部分的效率較低,負重輪的動行程太小,不利於高速行駛。每側有l2個小直徑負重輪,4個托帶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20千米。
T-28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最初為全焊接結構,後來的為焊接和鉚接混合式結構。主要部位的裝甲厚度為15~30毫米。裝甲較薄,是T-28中型坦克的一個突出弱點。
在炮塔的後部裝有KT-71型無線電台,通信距離為18~20千米。1935年後生產的T-28坦克上,在炮塔四周裝上了框型天線,通信距離增大到40~60千米。[5]
性能諸元
重量 | 27.8 - 32 t |
車組 | 6人(駕駛員,發電員,車長,裝填手、機槍手*2) |
車長 | 7.44m |
車寬 | 2.81m |
車高 | 2.82m |
最大時速 | 37/20 km/h (公路/越野) |
行程 | 220 km |
發動機 | 500hp(馬力)M-17型 Mikulin V型12缸汽油機 |
主武器 | 前期 76.2mm KT-28型 L/16.5火炮;後期有76.2mm L-10型 L/26坦克炮 |
副武器 | 7.62mm ДТ車載機槍*5(兩個副炮塔各一挺,一挺後方,一挺同軸,一挺防空) |
旋轉角 | 主炮炮塔旋轉360°;副炮塔旋轉165° |
彈藥 | 76.2mm主炮炮彈70發;7.62mmДТ機槍彈7940發 |
裝甲 | 20-30mm |
通訊設施 | 71-tk-1無線電台一部[6] |
坦克評價
儘管T-28坦克在1941年裡被視為無用的武器而且在它之前也有若干重型坦克問世(如法國 B1-bis重型坦克),它還是有其價值。推出後數年裡,國際上沒有中型坦克能與T-28相比。T-28擁有當時算是先進的現代化裝備,如全部T-28都有無線電。在二戰爆發後,由於經過裝甲的升級,使它的防護力不低於四號坦克早期型,儘管它的懸掛和設計已經過時了。
T-28坦克擁有明顯的缺陷,該活塞彈簧懸吊系統較差,但其他在二戰坦克上使用的優良懸吊裝置在T-28出現時都還未發展。該車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也有缺陷,最糟糕的是設計缺乏彈性。儘管T-28與四號坦克早期型的裝甲與火力相當,但四號坦克是以良好的基礎設計而制的,T-28卻是在一個糟糕的基礎設計上改良的。
在西班牙內戰中的實戰經驗中證明,小型的步兵單位可以藉由牽引式反坦克炮擊毀現代化的坦克,以致於世界各國的坦克在低裝甲下顯得極為脆弱。西班牙內戰可謂蘇聯坦克發展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在這場戰爭之前,蘇聯坦克工業雖然已經為紅軍提供了數量可觀的坦克裝甲戰鬥車輛,但這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對國外產品或或直接或間接的模仿,原創性是相當有限的。不過,隨着西班牙內戰的結束,以及兩個五年計劃的成功實施,這一切迅速發生了改變-----蘇聯自己的坦克設計風格開始形成了。
作為一種步兵支援、專掩護步兵以突破敵人堅強據點的坦克,T-28算是1930年代早期的成功設計。從1932年問世,到1942年退出一線戰場,T-28中型坦克只走過了10年的歷程,成為蘇聯坦克發展中的匆匆過客。而T-28坦克的幾次失利,也為多炮塔式坦克唱響了最後的輓歌。[7]
視頻
蘇聯六名士兵臨時組成小組,駕駛一輛T28坦克,消滅敵軍一個連
參考資料
- ↑ T-28 Medium Tank 24 October 2011
- ↑ 百年坦克之蘇聯篇 2016-09-03 20:09
- ↑ 紅色中型坦克先行者 T-28坦克2011-04-13
- ↑ 揭秘丨神跡般的戰史:1輛T-28坦克攻進明斯克!2018-02-07 10:41
- ↑ T-28June 30, 2014
- ↑ 蘇聯T-28中型坦克2006-12-17 9:18:08
- ↑ 二戰坦克 之 蘇聯T-28中型坦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二戰的坦克設計 2017-11-04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