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鼓濕地
鰲鼓濕地位於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西方,北臨北港溪,南面六腳鄉大排水溝,西至台灣海峽,東以台17公路為界。面積廣達1500公頃左右。這是一塊隸屬於台糖公司的海埔新生地。
鰲鼓溼地內擁有多種天然的生態環境,包括水田、防風林、沼澤、泥質灘地與潮間帶,吸引許多水鳥與招潮蟹等動物棲息,據估計鳥類達兩百種以上,其中更不乏多種保育類動物,此外還有近三百種的濱海植物與沿海地區的漁業資源,是一處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生態園區。[1]
目錄
歷史人文
人文沿革
鰲鼓濕地早期為大陸移民進入臺灣西南沿海拓殖的重要據點,人口逐漸凝聚而有莊社聚落的形成。根據西元1898年日本人繪製的「台灣堡圖」,得知一百餘年前,台灣海岸河川曾攜帶大量泥沙堆積於北港溪河口處,當時基地主要型態為河口沙洲、潮汐灘地以及潟湖等地形,海岸灘地呈現動態穩定之狀態。至於濱外之外傘頂洲受外海波浪侵蝕、河流的供沙、沿岸流的漂沙、冬夏季風所生的風蝕及飛砂等因素影響,形成嘉南平原海岸線安定之重要關鍵。
就生物地理環境而言,鰲鼓濕地位於台灣西南海岸重要濕地廊道,同時也位於亞洲鳥類遷徙途徑,如以生態棲位為考量,基地之生物地理環境可向西包含外傘頂洲,以及海堤與沙洲間的水道、潟湖、淺灘地區等,形成較為完整之生態棲位,影響面積逾九千公頃。
歷史發展
由河口沙洲海埔新生地衍變而成的鰲鼓濕地,過去並未留下太多文獻資料,從西方繪製的臺灣古地圖,可知遠在荷西時期仍是一片水域,在清領時期則因濁水溪攜帶大量泥沙,導致河口處逐漸形成了潟湖與沙洲,直到日據時期築堤防洪,促成了海埔新生地之開墾;真正有確實的文獻記載要到國民政府時期大規模興建海堤,導入農漁牧多元開墾。百年來的歷史變遷,在不同執政階段的治理下,深深刻劃在這片土地上,卻也嚴重影響著鰲鼓的發展動向。[2]
園區介紹
鰲鼓濕地整合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及平地森林,定位為濕地保育、環境教育園區,包含陸域、社區、人工林、紅樹林、草澤、魚塭及不同深淺水域,地貌多樣、景觀多變,提供至少80科、347種植物,及270種鳥類在此生活,全台近半鳥種都可在鰲鼓看到。常見的有澤鵟、灰澤鵟、紅隼等等。除了猛禽之外,鷸科、鷗科、雁鴨科、鷺科、八哥科等鳥種類也很多,而環頸雉、董雞、彩鷸、高蹺鴴等珍禽亦會在此繁殖。如果來對了季節,過境於此的候鳥或是白頭翁、大卷尾、綠繡眼等一樣是隨處可見,可說是賞鳥人的天堂。另外,這裡也是野生動物的荒野,甚至還有眼鏡蛇、雨傘節、龜殼花…等珍貴的保育爬蟲類出沒,附近的沿海也具有極高產值的漁業資源,以文蛤與牡蠣為大宗,是全台的重要產區。繁此種種,遊客在閒暇時到鰲鼓濕地賞鳥、賞花,美麗的風景加上活潑妝點著濕地的禽鳥,絕對是假日散心的好去處。[3]
境內可欣賞到各式各樣的濕地景觀,境內包括有潟湖、沙洲地、漁塭及木麻黃林所組成的生態空間,為此吸引了大批的水鳥的進駐,其實要欣賞水鳥的姿態,堤防旁的雜樹林就可以瞧見水鳥蹤跡,包括白鷺鷥、大卷尾、綠繡眼、夜鷺等常常在樹梢枝頭上流連忘返,安靜的聆聽,更會發現這裡簡直是水鳥們辦Party的場所,一聲接著一聲,好不熱鬧。[4]
鰲鼓濕地原為台糖公司在東石的防風林地,北港溪、六腳大排兩溪流在此匯集,加上廢耕農地、魚塭、農墾區、木麻黃林,如此多樣的生態環境及棲地型態,給予動植物絕佳的生存環境,促成當地極其豐富的濕地生態。
西元2009年,正式公告設立「嘉義縣鰲鼓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是台灣最大的海埔新生地,因其溫暖又擁有多元生態資源,每年有超過200種鳥類在此棲息,受到國內外愛鳥人士的關注。由林務局委託中山大學規畫的「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因在景觀的規劃上,全面考慮全球性候鳥遷徙路線等議題,勇奪2011年「美國景觀建築協會」分析規劃領域專業組首獎。
目前區內保育鳥類有東方白鸛、黑鸛、黑面琵鷺、唐白鷺、雀鷹、赤腹鷹、灰面鷺、魚鷹、諾氏鷸、彩鷸、小燕鷗、紅尾伯勞。冬季時,冬候鳥的數量之大、種類多元,令人目不暇給,可說是一處具有深厚生態價值的賞鳥樂園與環境教育場域。[5]
鰲鼓濕地生態旅遊服務團隊
鰲鼓濕地,地貌多樣、景觀多變,加之鰲鼓濕地已列為國家重要濕地與重要野鳥棲息地(IBA),生態資源豐富,且在西南沿海自成一近封閉的格局,是發展生態旅遊及環境教育的絕佳場域,正符合國際組織推動的濕地生態旅遊條件。國際生態旅遊協會(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一種負責任的旅行,顧及環境保育,並促進地方居民的福祉。」並以簡單公式強調「生態旅遊=生態保育+社區+永續旅行」。
生態旅遊是一種強調資源保育、永續利用、經濟利益回饋以及當地社區平衡發展的旅遊方式,期望透過負責任的旅遊行為、重視旅遊環境品質、環境教育以及遊憩衝擊管理,以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與永續經營,其基本理念發展至今已為國際各界所認同。
嘉義林區管理處為建立地方共識,建構有效機制推動優質生態旅遊產業,並促進園區與周邊地區之政經、社會、文化全面接軌,自2012年4月起委託野Fun生態實業有限公司辦理「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推展輔導計畫」,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培訓在地解說員,促成「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服務窗口」。期望藉由在地解說員引導民眾尊重環境、保護生態,並透過結合社區與生態資源,以生態旅遊產業作為社區經濟發展的另一途徑,以永續發展的經營模式,提供完整的環境及生態體驗,結合永續生態在地循環的概念,發揮鰲鼓之深度旅遊價值。
認識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解說員除其提供付費導覽解說服務外,為維護「鰲鼓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生態永續,平時解說員自發巡護鰲鼓濕地,維護生態環境,並志願協助園區生物資源監測調查、參與園區自然保育等宣導事務。嘉義林區管理處認證通過的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解說員,培訓課程上課時數至少91小時、巡守濕地至少6次以及參加公眾論壇至少6次的基本門檻外,並需經過口、筆試測驗,測驗內容包含動物(鳥類、蜻蜓)、植物、人文(園區沿革、港口宮文物)、觀星、生態旅遊理論……等等,始發予解說員證。[6]
特色景觀-生態日晷
鰲鼓濕地多元的地形地貌與豐富的生態景觀資源,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隻冬候鳥來此度冬,早已成為國內著名的賞鳥勝地。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於102年底啟用生態日晷。主量體高10公尺,造型設計以仿生建築手法,契合鰲鼓強烈的生態意象,結合日晷功能,除能顯示現在時間之外,它同時也象徵了過去到現在的歷史軌跡,時間創造了鰲鼓濕地,見證了從一片汪洋到一片森林歷史軌跡,更是結合北回歸線穿越地理區位特色日晷設置的特殊地景。
生態日晷位於園區入口之嘉七鄉道起點及嘉義縣極具悠久歷史之笨港口港口宮間交區,以鳥喙加上抽象身軀交疊造型意涵,藉鳥類喙尖指向鰲鼓濕地,展現鰲鼓濕地以自然生態環境為主題,彰顯園區特色之主體入口意象。[7]
特色物種圖片
欖李
大灌木或小喬木,無呼吸根。葉長達6.5 cm,寬達2.2 cm。花瓣卵狀長橢圓形;雄蕊10枚。果長約1.5 cm。
琵嘴鴨
雌雄鳥的體色相異,雄鳥繁殖羽頭為藍綠色有閃光,頸下部及上胸為白色。背中央黑色,翼鏡綠色,尾上覆羽黑色,尾中央黑色,兩側白色,腹面紅棕色,尾下覆羽黑色。喙寬扁,黑色,跗蹠及趾橙紅色,眼黃色。雌鳥全身灰褐色,夾雜黃褐相間的斑紋,喙褐色,眼黑色。雄鳥非繁殖羽如雌鳥,但喙仍為黑色。
赤頸鴨
雌雄鳥體色相異。雄鳥頭、上頸栗紅色,額及頭頂皮黃色,背及腰灰色,有黑色細紋,尾灰色。初級飛羽淡褐色,翼上覆羽白色,翼鏡綠色,上下緣黑色。胸淡栗褐色,腹部白色,尾下覆羽黑色。喙鉛灰色,先端黑色,跗蹠及趾綠灰色。雌鳥有個體差異,由全身灰褐色到棕紅色都有。頭、頸、胸、背皆赤褐色或黃褐色,帶黑色斑點,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白色帶褐色斑。眼棕褐色,喙深鉛灰色。
小鸊鷉
夏季頭頂至後頸黑褐色,頰、喉和前頸赤褐色;下喙基部有一金黃色斑;身體背面和雙翼黑褐色,腹面絲白色;喙黑色;腳欖灰色;冬季頰、喉和前頸白色,喙帶紅褐色,其餘與夏季同。[8]
交通資訊
周邊景點
視頻
[東石1001個故事] 鰲鼓溼地候鳥天堂 海神的秘密花園
【空軍與飛鳥】鰲鼓濕地的秘密基地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 ( 5分鐘精華篇 )
參考資料
[[Category:733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