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馬山
驛馬山 |
中文名稱;驛馬山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巴彥縣縣城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性氣候 海拔;333.3米 |
驛馬山位於黑龍江省巴彥縣縣城以西16公里處,海拔333.3米,方圓7.5公里。此山雖然不算高大,但風光卻十分美麗。山石鬼斧神工,古樹偉岸蒼勁,處處峰巒疊翠,遊人絡繹不絕。來到驛馬山不僅能欣賞到優美的山林風光,而且還能拾到一串串古老的傳說。
目錄
序言介紹
驛馬山 俗稱"野馬山",,北扼哈(爾濱)蘿(北)公路。驛馬山,是一座孤山,山體平地拔起,北側陡峭,南側平緩。呈西北--東南走向,。植被多為闊葉林。山體東部有少陵河,西部有漂河,匯流于山南。山上建有60米高的電視轉播塔。
秀甲一方的驛馬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它位於黑龍江省巴彥縣城西16公里,森林茂密,自然風景別致,是松花江兩岸距哈爾濱最近的一座有名山峰,被稱之為"江北第一山"。
從哈爾濱西行13公里即到全國著名的星式鎮之一---西集鎮,東行1公里可達巴彥縣城---巴彥鎮(亦稱古城巴彥蘇蘇),這兩個鎮均是100多年歷史的古城,驛馬山矗現其中,鬧中取靜。入山不聞車馬喧囂,只有鳥語花香,林濤陣陣,幽靜山野每年吸引着數以萬計的國內外遊人。[1]
典故
驛馬山,顧名思義,是與"驛馬"戚戚相關的。驛馬山原名泥瑪刺山。傳說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率"岳家軍"北上抗金,正當他要揮師"直搗黃龍府"之時,宋高宗聽信秦檜的讒言後,在臨安(今杭州)連下12道金牌,命岳飛率兵"班師回朝"。於是,傳令的"驛使"就騎上"驛馬"向北飛奔,路上一站接一站地傳遞,當一個驛使騎着驛馬,路過泥瑪剌山的時候,驛馬竟脫韁沖入金兵營中,也像"岳家軍"一樣"英勇殺敵",最後戰死疆場。從此起,泥瑪剌山就被人們改稱為"驛馬山了"。
鷹嘴砬子是驛馬山的主峰。沿鷹嘴砬子向西行走,可見一斷崖。此崖高5米,崖面直立,斷崖左右及上方均有直線裂縫,下方被土石掩蓋。從遠處眺望,其形如門,因此被稱為"石門"。在石門的前面,有一塊為長方形、高約一米,形如床鋪的巨石,此石上面還散落着些許小石,而且排列有序,如同棋局;巨石兩側各有一個石凳似的石塊。傳說這石門裡面的石洞曾是兩位天外仙人來此居住的地方,石門外的石桌和石凳則是兩位仙人下棋用的棋盤和坐凳。兩位仙人之所以常在石門前下棋,是因為牽來了一匹金馬駒,還馱來了一些金豆子,本意是想把金豆子送給山下的窮苦人,讓他們當種子用,春種秋收不再挨餓受窮。可是來到此地一看,山下的土地都被惡霸地主霸占,於是就把金馬駒牽到石洞中讓它拉石磨磨金豆子,仙人則常在洞外下棋飲酒為樂,有時還放牧金馬駒於驛馬山的山花綠野間,所以人們常看見金馬駒的身影。現在,"驛馬仙弈"已被列為巴彥"十大天然奇景"之一。
從驛馬山的另一天然奇景"一線天"處西行約兩公里,有一石壁,石壁旁邊長有兩棵形狀特異的大樹,被稱為"情侶樹"。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青年男女因不滿父母的包辦婚姻而結伴"私奔",到了驛馬山上。有一天,正當這對青年男女以山花為媒,以綠樹為屏,以山泉為酒,就要舉行婚禮時,突然從山下傳來了叫喊聲和鑼鼓聲,兩人朝山下一望,發現竟是女方原來婆家的一群人"搶親"來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對情人,含着熱淚結拜為恩愛夫妻,然後同時吞刃自盡。到了第二年春天,在這對夫妻自盡的地方,竟神奇地長出兩棵長青樹,而且互相盤繞在一起,就像是一對棒打不散的鴛鴦一樣,永遠的相互擁着。
位置歷史
驛馬山總面積458公頃,山界總長20公里。哈蘿公路從驛馬山北側山腳下穿過,少陵河繞東山腳向南流入松花江。主峰鷹嘴砬子位于山的正中,被大小山峰環抱,峰巒疊翠。群峰中有一條溝谷,長2000多米,寬500多米,十幾眼山泉匯成一條小溪,清澈的溪水從山間流入人工湖,形成5000多平方米的水面,老遠看去,仿佛驛馬山懷揣一副眼鏡。
驛馬山歷史久長,傳說美妙動人。早在明代永樂年間即在此設亦馬刺衛,清代曾在此設有驛站,傳說此山為馬脫韁所化,故稱驛馬山,滿語為尼馬刺山,意為雪山勇士。驛馬山下的少陵河,金代稱帥水,現存古城遺址,相傳為金兀朮養兵囤糧之地。另有傳說,金代昭肅皇后女兒多保真遠嫁前,常在驛馬山下梳妝打扮,現梳妝檯遺址依稀可見。此外,還有"狐仙取藥救百姓"、"金馬駒顯聖除暴安良"、"孽龍被鎮山下,兩龍鬚化為兩眼清泉"等民間故事。
發展
驛馬山1992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1995年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後,巴彥縣政府開始了有規模地開發建設,累計總投資超過5000萬元。驛馬山森林公園分為四大景區和五大功能區,現已粗具規模。靈隱寺為核心景點,該寺占地超10萬平方米,位於驛馬山主峰東北面,整座寺廟坐北朝南,從南至北依次布有寺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藏經閣等;進入寺門左右各設一座鐘鼓樓,寺院內東側布設送子觀音殿、羅漢堂和塔林;西側布設齋院、居士生活區、舍俐塔和比丘塔。在靈隱寺北端的五座形似坐佛山峰的中部布建一座13級浮圖,總計23座建築物,現均已建成。
林場簡介
地理位置
驛馬山林場位於巴彥、西集兩座百年古城之間,哈爾濱至蘿北公路60公里處,距巴彥縣城1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7°11′56″-127°15′20″,北緯46°06′53″-46°08′12″。南臨松花江,東靠少陵河,西與呼蘭縣接壤,北依哈蘿公路,行政區屬西集鎮境內。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驛馬山地處小興安嶺南坡余脈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地處平原。主峰鷹嘴砬子海拔高度333.3米。四楞山(金馬峰)位於鷹嘴砬子西北2公里,是驛馬山第2高山峰。地勢外高內低,坡度5-25度,屬於低山丘陵區。
水系:松花江一級支流少陵河穿過施業區東部匯入松花江;松花江二級支流漂河經過西部山腳流入少陵河。施業區中部有1條溝壑長達2000米,寬250米, 1958年在下端截流建1小型水庫,庫容量50000立方米,上游十幾眼山泉匯成1條小溪,注入庫中。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6℃,年平均日照2676小時,年降水量5735毫米,年結凍期145天左右,無霜期一般在115--35天之間。年≥10℃活動積溫2400℃--2500℃。年平均相對濕度70%,年均蒸發量1380毫米,冬季多偏西風,夏季多偏東風,年平均風速3.8米/秒。
土壤:主要為暗棕壤、黑土、沙土等3個土類,成土母質主要為第四紀的鬆散沉積物。
植被:具有小興安嶺林區特點,是由原生群落演替的次生林山地,人工林與天然林共生,針葉和闊葉混交的林分類型。喬木樹種主要有落葉松、紅松、樟子松、赤松、柞樹、椴樹、榆樹等。灌木種類有錦雞、杜鵑、滿山紅等。草本植物有烏蘇里苔草、羊胡苔草、問荊、唐松草、蕨類等。
其它資源:驛馬山山峰疊翠,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遊人絡繹不絕,尤其是驛馬山神話般的傳說,更令人神往。1992年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1998年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9年被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現已建成蓄水量60萬立方米的人工湖1座,占地16萬平方米。大型寺廟1座,修復狐仙古廟1座,建成東北最大石坊門,這些人為景觀與自然景觀構成了獨特的驛馬山旅遊資源。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47名,其中管理幹部6名,多以從事森林資源保護及森林旅遊服務為主,部分職工從事森林經營、種植業、漁業等項工作。固定資產40萬元。年產值70萬元,利潤3萬元。施業區內有電視微波站、2個度假村、1個接待服務中心。施業區北部哈蘿公路由西向東穿過,交通十分便利。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施業區面積458公頃,其中林業用地425公頃,有林地面積286公頃,森林總蓄積27960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70公頃、無林地70公頃、非林業用地33公頃。森林覆蓋率62.4%。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人工林面積355公頃,蓄積2769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87.7%、蓄積95%。主要林分類型有紅松林6公頃,蓄積390立方米;落葉松林33公頃,蓄積8.2萬立方米;樟子松林205公頃,蓄積13902立方米。天然林50公頃,蓄積1270立方米,分別占總面積、蓄積的12.3%和5%。是以柞、榆、椴為主的闊葉混交林。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林業用地全部區劃為重點生態公益林。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72年,30年來,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0.5萬立方米。1998年停止採伐,累計造林355公頃。
火柴杆廠年加工木材2000立方米,產值40萬元,利稅2萬元。
農業基地10公頃,養豬40頭,養羊200隻,養魚50萬尾,年產值30萬元,年利潤2萬元。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所有森林劃定為重點生態公益林,科學化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充分利用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發展旅遊業及其配套服務項目。
發展項目
通過招商引資,積極探索合作開發項目,建設好旅遊及配套服務設施,形成規模產業。
林場場長:劉超宏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