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
郧西县为中国湖北省十堰市所辖。总面积为3502.6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44万人。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角,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北、西、南三面与陕西省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旬阳县、白河五县接壤,东南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毗连。
郧西县版图面积3509平方公里,东西长115公里,南北宽55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郧西县辖18个乡镇(场、区),348个村(居)委会,22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66万人(2012年),其中农业人口43.5万人。
目录
历代管辖
县建制于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1947年11月郧西解放,是湖北省解放最早的县;1987年,国务院确认郧西为革命老区县;2001年,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1]。
古为梁州东域。西周、春秋为麇国之地,战国属楚。秦为汉中郡的锡县。汉于境内增置长利县,与锡县同属汉中郡;东汉时省长利入锡县。三国魏时于境西甲河上游要津(即今上津地)置平阳县,隶魏兴郡。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平阳为兴晋,复长利与锡县并存,仍隶魏兴郡,东晋及南朝刘宋时未变。梁置上津县。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复置长利县。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上津属商州,隶山南西道,省长利入郧乡、省锡县入丰利,隶山南东道。北宋以锡义山之西为上津县,隶商州,属永兴军路,以东为郧乡,隶西南路。南宋划上津归金州,属利州路。元省上津县为上津镇,隶商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郧乡为郧县,隶襄阳路的均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复置上津县,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分郧县的武阳五里、上津的津阳四里置郧西县,以位于郧县以西得名,属郧阳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上津入郧西,属郧阳府。
民国初年,全国废府,郧西县直属湖北省,后属襄阳道。1932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区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7年11月16日,中共政权攻占郧西县城,设郧西县民主政府。1949年5月,属陕南行政区两郧专区。1950年,随郧阳专区划回湖北省。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所辖县份并入襄阳专区,郧西属之。1965年恢复郧阳专区,郧西仍属郧阳地区(后改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气候特点
郧西处于华北自然区域和华中自然区域之间,是过渡地带,属于“副热带北界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一般年总降水量是700-800毫米,除个别自然灾害年代外),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冬时间短。由于东西部地区跨度长(125公里),郧西县气候不够平衡,有较大差异。如庙川(今湖北口)金银山10月可以下雪,而县城人还在穿夹衣。全年平均温度为15.4度,最高是7月为27.8度,极端高温为41.9度,极端低温是元月份,月平均为2.5度,年均日照为5.4小时。
地形地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史称“依山带江”。除东部天河沿岸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盆地外,大部分海拔在700~1200米,西北部的湖北大梁(金盆梁),海拔1832米,为县境最高峰。汉江流经南部边境,有天河、金钱河、仙河等支流自北向南注入汉江。
郧西县总面积3509.6平方公里(耕地约70万亩,占11.4%;林地260万亩,占49%;可放牧荒山70万亩,占11 .4%;水产面积1万亩,占0.02%),其它面积(包括沙滩、水面、村庄、道路、崖石等)135万亩,占25.6%。郧西县大小山头6500多个,其中比较高的有篙山、黑山头、黄龙山、天堂山、娘娘山、白崖寨等38座,均为秦岭山脉。其中千米以上的中山(泛指高山)64座(含1200米以上高峰)。郧西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的郧西大梁楸木沟垴1853米,最低是归仙河的度高垭子1.57米。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郧西县桐油产量达1244吨,居中国第二位,被誉为“桐油之乡”;黄姜基地居中国之最,年产量占中国三分之一,研发的黄姜病虫害防治技术、黄姜有性繁殖技术、黄姜直接酸解技术填补了国家空白,获得国家专利;烟叶质量与希腊并列世界第一,成为中国第一个香料烟基地,香料烟年产量过万担;杜仲基地跻身中国“四大杜仲基地”之列。
矿产资源:截止到2013年已探明有矿产50余种,其中金属矿25种,非金属矿23种。重晶石矿郧西县储量达15万吨,其品位高达12.5%~99.5%。
水能资源:郧西县有大小河流1557条,其中30公里以上的有5条,汉江流域经我县西南9个乡镇,长125公里外,其余较大河流有金钱河、天河、归仙河、泥河、兰河、仙河等。这些河流中50公里2条,30—50公里12条,5—10公里以下的山沟1438条,还有毛沟小岔1941条。纵贯南北的金钱河、天河、仙河属汉江一级支流。郧西县年平均流量10.3亿方,可利用水量24.3亿方。水能理论蕴藏量64.5万千瓦,可开发63万千瓦。
农产资源:马头山羊、烟叶、蔬菜、核桃、桑蚕、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马头山羊”、“山葡萄”、“景阳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实现产值9.8亿元;烟叶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1483吨,实现总产值3336万元;农产品加工值13.5亿元,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个;巩固蔬菜基地4.5万亩,新建标准化桑园500亩,新建茶叶示范基地1000亩,新建中药材基地1万亩。
古化石遗址
郧西是恐龙的故乡。2006年,在郧西县城西下北隅村的金银山,修建银武高速公路时,发现了白垩纪时代的恐龙蛋化石群,化古成土红色[2]。
郧西是古猿人之家:公元1976年7月,在郧西神岭白龙洞发现了八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中国科学院考证,此化石距今约45万年到100万年,早于北京周口店猿人。被命名为“郧西猿人”、其考古点和“郧县猿人头骨化石”出土的地点相距约三十公里。2007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郧西黄龙洞发现了距今4至10万年的猿人牙齿化石,填补了亚洲没有4至10万猿人化古的缺环[3]。
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中共鄂豫陕省委第二十次常务会议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涝池大院。 |
中共鄂豫陕省委九棵树会议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油炸岭村。 |
中共鄂豫陕省委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关防乡二天门。 |
陕南第四分区司令部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粮油所。 |
陕南军区武装部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关帝庙。 |
鄂陕周报社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 |
陕南军区医院旧址1947年, 郧西县香口乡柯家祠堂。 |
烈士墓地1948年,郧西县土门镇凤坪村。 |
陕南军区枪械修配厂旧址1947年,郧西县五顶乡万寿寺。 |
烈士墓地1948年,郧西县五顶乡万寿寺。 |
渡春桥清代,郧西县城关镇。 |
河南馆古戏楼清代,郧西县城关镇。 |
弥陀寺古塔明代,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群联村。 |
罗汉寨石窟明代,郧西县店子镇罗汉寨。 |
佛爷庙明代,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绿林村。 |
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庹家湾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观音镇庹家湾村。 |
归仙河口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河夹镇归仙河口村。 |
火麦沟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观音镇火麦沟村西政。 |
张家坪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童袁乡张家坪村。 |
城关汉代遗址汉代,郧西县城关南横街。 |
焦家台子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青山村。 |
李家棚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李家棚村。 |
西山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两利村。 |
灵官殿清代,郧西县夹河镇金銮山。 |
清真寺清末民国,郧西县羊尾镇老官庙。 |
悬鼓观明代,郧西县城关镇天河坪村。 |
郧西县烈士陵园现代,郧西县城关镇。 |
2013年,上津古城、黄龙洞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旅游景点
上津古城风景区:又名柳州城,建于明洪武初年,嘉庆七年全面复修,是湖北省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县级古城,199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系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城墙周长1236米,墙体上窄下宽成梯形,平均高6.8米,设有五门,东曰通郧、北曰接秦、南曰达楚、西曰通汉、西南再辟一便民门。城区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4]。
湖北关:座落于湖北口回族乡西部的天堂山与凤凰山两大山脉的结合部,总长约两公里。主体部分由规则的巨大石条所筑,厚2米,正中留一拱形大门,门高6.5米,宽6米,是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唯一通道。2006年湖北口回族乡二十年乡庆,湖北关下湖北人对关体进行了复修,郧西县委书记卢富昌题撰“湖北关”三字。两侧秦亭、楚亭为鄂、陕两地于1999年修建[5]。
龙潭河景区:位于汉江中上游北滨,秦岭支脉羊尾巴山下,属湖北省郧西县羊尾镇境内。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龙潭河和虎豹峡两部分组成,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2公里,主要景观有:一线天、海底龙宫、贡爷古居、龙王庙、龙头香、串龙洞、龙泉眼、孔雀瀑。
五龙河:从安家乡政府经过6.5公里的旅游路,即可到达龙门景区。龙门景区从杨家河五龙湖到杨四庙全长3.5公里,有五龙门、柱、湖、河、溪、瀑、潭美景。五龙河由五大景区组成:分别是龙门景区、龙潭景区、龙峡景区、龙女景区、龙宫景区。
夹河关旅游区:夹河镇是十堰市委2008年度评定的三个“文化名镇”之一,夹河关旅游景区位于汉江河畔,素有小武当之称的金銮山座落境内。景区隶属郧西县旅游局管理,修建了汉江文化墙40米、上山游步道200米以及城楼、观景台、龙头香等景点。
郧西天河旅游区:位于郧西县境内,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面积约12000亩,北至土门镇金钗石,南至天河坪河口,西至榆树垭,东至大尖山。包括七夕文化区、道教文化区两大分区。
坎子山位于湖北口回族乡西北部,雄居郧西大梁之巅,境内平均海拔达1500米,为郧西之最,最高海拔牛头岭1799米,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闻名遐迩的坎子山石林风光。
初到坎子山的人,一定会被那里特有的一种莫名的感觉所深深地吸引,不仅因为她那“老背少”、“姐妹谈”、“夫妻舞”,时而仰、时而立,时而曲、时而卧的万千亩石林,恐怕遥看那仿佛走在云端的一群群马头羊,会给人一种亦真亦幻感觉。坎子山石林绵延10余公里,素有“千亩之称”。石林资源和“湖北关”、猫耳洞、鹰嘴石、观音寺等景点形成链式,交相辉映,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名优特产
杜仲:系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中游一带。杜仲具有调剂人体免疫功能,并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郧西县位于长江中游汉江北岸,秦岭南麓,属于杜仲自然分布区。郧西县现有杜仲面积12.77万亩,主要分布在安家、马安、六郎、店子等乡镇。河夹镇万亩杜仲林被列为中国“四大杜仲基地之一“。
板桥豆腐干:郧西板桥,地处汉江中游湖北十堰市郧西县境内。传说清朝着名画家、扬州八卦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建板石桥造福于民,后将此桥命名为板桥。郑板桥在此建桥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用汉江水和优质大豆制成的豆干。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郑板桥,就把这种豆干命名为“板桥豆干”,板桥豆干从清朝雍正年间传承已有200年的历史了。
核桃:为胡桃科胡桃属落叶乔木,是一种良好的木本油料树种和珍贵的用材林树种。据记载,在地质年代第三纪和第四纪时,已有6个种分布于中国西南及东北各地。郧西县位于鄂西北边陲,秦岭南麓,汉水北岸,土埌以黄沙埌、钙质土为主,是核桃生长的适宜区。到2005年,郧西县已发展核桃16.7万亩,占郧西县经济林总面积的53.9%。
郧西黄姜:黄姜学名盾叶薯蓣,属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茎草本植物,是传统中药材。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镇痛、消炎、抗毒素、避孕、保健和美容的领域。
黄姜作为国内特有的甾体药源植物,清同治版县志便有记载“县内出产黄姜,俗名‘火头根’”,根状茎直接入药,有祛湿、清热解毒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虫咬及各种外科炎症。
郧西花馍:又名面花,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流传甚广,湖北口回族乡做花馍的习惯是从陕西关中地区传承过来的。该乡在生日寿辰、婚丧嫁娶、祈祷祭奠等场合都要送花馍助兴。逢年过节时多做枣花馍,象征多福多寿,丰收等。
城市名片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视频
郧西县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十堰5县1市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竹溪新闻网,2012-03-23
- ↑ 湖北郧西县一工地挖出11枚连体恐龙蛋化石,化石网 , 2014-2-15
- ↑ 郧西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搜狐新闻,2004-12-14
- ↑ 魅力郧西----上津古城, 魅力郧西,2018-02-07
- ↑ 气势宏伟的湖北关,郧西在线 ,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