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憲英
辛氏(191年-269年),字憲英,潁川陽翟人,三國時代女性,曹魏衛尉辛毗之女,河內太守辛敞之姊。辛憲英是漢晉間望族泰山羊氏的家族成員,丈夫是泰山郡太守羊耽,她亦是東漢「懸魚太守」羊續的兒媳婦,西晉太傅羊祜的叔母。生平見載於《晉書·卷九十六·列女傳·羊耽妻辛氏傳》。其外孫夏侯湛亦為其撰寫傳記《羊太常辛夫人傳》,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曾於《辛毗傳》中加以引用。
目錄
生平
辛憲英為人聰明有才,善於鑒人知事。曹丕與曹植爭奪太子之位,後來曹丕得立,曾經喜極失態,抱着辛毗的頸說:「辛君您知道我有多麽喜悅嗎?」辛毗事後將曹丕的表現告訴女兒憲英,時年二十多歲的憲英便感歎地說:「太子是代替君王主理宗廟社稷的人物。代君王行事不可以不懷着憂慮之心,主持國家大事亦不可以不保持戒懼之心,在應該憂戚的時候竟然表現得如此喜悅,又怎會長久呢?魏國又怎能昌盛?」
危乎盡忠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太傅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要誅除曹爽,因曹爽已離開了洛陽而緊閉洛陽城門。大將軍司馬魯芝帶領曹爽的家兵斬關奪門逃走,當時辛憲英的弟弟辛敞為大將軍曹爽擔任參軍,留在洛陽城中,魯芝便呼召辛敞同去會合曹爽。辛敞畏懼於形勢,不知所措,便向辛憲英請教。辛憲英說:「天下事情不能預知,但以我的判斷,太傅(指司馬懿)是被逼這樣做的(指發動政變)!明皇帝(即曹叡)駕崩之前,曾把着太傅的手臂囑咐後事,朝中人士對其遺言記憶猶新。曹爽與太傅同受明皇帝顧命,但曹爽獨專權勢,以驕奢的態度行事,對王室可說是不忠,於人倫道理亦可謂不正直。太傅此舉只不過是要誅除曹爽而已。」辛敞追問:「那此事可成麽?」辛憲英回答:「怎會不成功?曹爽的才能不是太傅的對手。」辛敞便說:「那麽我可以不離城而去嗎?」辛憲英說:「怎可以不去?職守是人倫的大義,當我們知道別人有難,尚且會體察憐恤;如今你為人做事卻棄下自身責任,是不祥之事,不可以這樣做。至於要為他人而死,受他人所任,是作為親信的職分,你不是曹爽的親信,只是出於跟隨大眾的責任而已。」辛敞聽過姊姊的分析後,便隨魯芝出關離城。後來司馬懿果然成功誅除了曹爽,亦放過了辛敞,辛敞便感觸說:「如果我不是與姊姊商量,便幾乎做出了不義之舉。」
着名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第一百七回中,亦記載了辛憲英分析司馬懿對付曹爽及勸弟盡忠職守之事[1],更有詩句讚頌:「為臣食祿當思報,事主臨危合盡忠。辛氏憲英曾勸弟,故今千載頌高風。」[2]
聰識敏鑒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鍾會擔任鎮西將軍,辛憲英詢問侄兒羊祜:「鍾士季(鍾會,字士季)因何出兵向西?」羊祜答:「是為了要滅蜀啊。」辛憲英便說:「鍾會處事恣意放肆,這不是長久為人下屬的態度,我恐怕他會有異志啊。」羊祜不敢多議,便勸辛憲英:「叔母請勿說太多了。」後來鍾會徵羊耽與辛憲英之子羊琇擔任參軍,辛憲英憂慮地說:「那時候我見鍾會出兵,雖然憂慮,但也只是為國而憂而已。今日禍難將會牽涉到我的家族,而且也是國家的大事,我實在不得不阻止了。」羊琇便向司馬昭極力請辭,可是司馬昭卻不願接納。辛憲英無奈之下只好向羊琇說:「此事必須實行了,你要留心!古時的君子,在家則奉孝於雙親,出外則為守節於國家,擔任職務時要慎思你的責任,面對義理時則要慎思你的立場,不要讓父母為你感到憂慮。軍旅之間,最能令你順利的,只有仁恕的態度而已!你必須要謹慎留意啊!」結果羊琇在征蜀之役至鍾會叛變之時仍能保全自身。
辛憲英為人慳儉,侄兒羊祜曾贈送華麗名貴的錦被給她,憲英卻嫌禮品太過華貴,不捨得浪費糟蹋,於是把錦被翻過來蓋。泰始五年(公元269年),辛憲英逝世,享壽79歲。
家庭
評價
參考資料
- 《三國志·辛毗傳》裴松之注
- 《晉書·列女傳》
- 《資治通鑑·卷六十八》
- 《三國演義》
電玩遊戲
備註
- ↑ 《三國演義》第百零七回「魏主歸政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載:「且說曹爽手下司馬魯芝,見城中事變,來與參軍辛敞商議曰:『今仲達如此變亂,將如之何?』敞曰:『可引本部兵出城去見天子。』芝然其言。敞急入後堂。其姊辛憲英見之,問曰:『汝有何事,慌速如此?』敞告曰:『天子在外,太傅閉了城門,必將謀逆。』憲英曰:『司馬公未必謀逆,特欲殺曹將軍耳。』敞驚曰:『此事未知如何?』憲英曰:『曹將軍非司馬公之對手,必然敗矣。』敞曰:『那日司馬教我同去,未知可去否?』憲英曰:『職守,人之大義也。凡人在難,猶或卹之。執鞭而棄其事,不祥莫大焉。』敞從其言,乃與魯芝引數十騎,斬關奪門而出。」
- ↑ 《三國演義》第百零七回「魏主歸政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載:「卻說司馬懿斬了曹爽太尉,蔣濟曰:『尚有魯芝、辛敞斬關奪門而出,楊綜奪印不與,皆不可縱。』懿曰:『彼各為其主,乃義人也。』遂復各人舊職。辛敞歎曰:『吾若不問於姊,失大義矣!』後人有詩讚辛憲英曰:『為臣食祿當思報,事主臨危合盡忠。辛氏憲英曾勸弟,古今千載頌高風。』」
- ↑ 《三國志注·卷二十五·魏書二十五·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世語曰:敞字泰雍,官至衛尉。毗女憲英,適太常泰山羊耽,外孫夏侯湛為其傳曰:「憲英聰明有才鑒。初文帝與陳思王爭為太子,既而文帝得立,抱毗頸而喜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憲英,憲英嘆曰:『太子代君主宗廟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國不可以不懼,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為大將軍曹爽參軍。司馬宣王將誅爽,因爽出,閉城門。大將軍司馬魯芝將爽府兵,犯門斬關,出城門赴爽,來呼敞俱去。敞懼,問憲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閉城門,人云將不利國家,於事可得爾乎?』憲英曰:『天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爾!明皇帝臨崩,把太傅臂,以後事付之,此言猶在朝士之耳。且曹爽與太傅俱受寄託之任,而獨專權勢,行以驕奢,於王室不忠,於人道不直,此舉不過以誅曹爽耳。』敞曰:『然則事就乎?』憲英曰:『得無殆就!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敞曰:『然則敞可以無出乎?』憲英曰:『安可以不出。職守,人之大義也。凡人在難,猶或恤之;為人執鞭而棄其事,不祥,不可也。且為人死,為人任,親昵之職也,從眾而已。』敞遂出。宣王果誅爽。事定之後,敞嘆曰:『吾不謀於姊,幾不獲於義。』逮鍾會為鎮西將軍,憲英謂從子羊祜曰:『鍾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將為滅蜀也。』憲英曰:『會在事縱恣,非特久處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祜曰:『季母勿多言。』其後會請子琇為參軍,憲英憂曰:『他日見鍾會之出,吾為國憂之矣。今日難至吾家,此國之大事,必不得止也。』琇固請司馬文王,文王不聽。憲英語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則致孝於親,出則致節於國,在職思其所司,在義思其所立,不遺父母憂患而已。軍旅之間,可以濟者,其惟仁恕乎!汝其慎之!』琇竟以全身。憲英年至七十有九,泰始五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