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正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正始

中文名: 正始

歷 時: 十年四月

啟用時間: 公元240年

結 束: 公元249年4月

帝 王: 魏齊王

正始(240年—249年四月)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君主魏齊王曹芳的第一個年號,共計10年。這也是曹魏政權的第五個年號。[1]

簡介

正始十年四月改元嘉平元年。

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景初三年…十二月,詔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棄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復用夏正;雖違先帝通三統之義,斯亦禮制所由變改也。又夏正於數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為後十二月。』」潘眉據此考證魏明帝曹叡死與曹芳改元,相距14個月。

正始文學的特點及代表人物

整個三國文學(196-265)階段,以曹植的逝世,文學陷入沉寂,此後被劃分為」建安文學「(196-232)和正始文學(233-265)。整個正始時期的文學,較之建安文學的「數以百計,悉茲國矣」的彬彬盛世相去甚遠。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政治和戰爭對文人無情的迫害,加之有了玄學質勝言的理論做引導,文學氛圍凋零殆盡,僅剩小規模的社團,主要社團有兩批,一批「竹林七賢」,一批「正始名士」。竹林七賢指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正始名士指王弼、夏侯玄、何晏、鍾會、荀粲、裴徽、傅嘏。其中還有很多不是文人,只是名士,是吹牛專家,也還有山濤,王戎這種連吹牛都不吹的人也混跡其中。真正代表着正始文學的,就只是阮籍和嵇康了。

不單只是文學創作人才凋零,文學的地位和思路都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上講我們說到,建安時期,文章被認作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行文的主旨都是積極向上,重視人文的修齊治平的文化理念。而到了正始時期,時俗放蕩,風教陵遲,文人沒有了那種匡世救國的責任感,對積極入世觀念也是避之惟恐不及,文學上也體現着深刻的恐懼、黑暗與消極。

下面我們着重說下正始文學最具代表,且最偉大的兩位文人吧。

正始文學,正始文學的特點及代表人物

阮籍

阮籍是最具代表型的正始文人,也是最偉大的正始文人之一。他從弱冠之年,就經歷了戰爭的洗禮,懷抱着滿腔熱忱,一心要報國安邦。「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方……豈為全軀士,效命爭疆場。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可謂激昂文字,意氣風發。然而在他正欲報效朝廷的時候,發生了著名的高平陵之變,文人名士遭到了大規模的屠殺。一時報國無門的他,心灰意懶,逐漸憎恨起自己所學的修齊治平毫無作用,反倒生了隱居的念頭。在隱居期間,通過不斷地打擊那些高居官位的講着滿口仁義理智卻依附權貴的虛偽儒學學者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他筆下曾描寫過無數個類似「洪生」這種虛偽儒者「外厲貞素談,戶內滅芬芳,放口從忠出,復說道義方」的卑鄙形象,但這種詩文大多寫得很隱晦,旨在譏笑,卻又不敢得出什麼結論,只說「委屈周旋儀,姿態愁我腸」。當然,在隱射暗罵之外,阮籍也曾享受過這種隱居似的生活,寫下「咄嗟榮辱事,去來味道真,道真信可娛,清潔存精神」等隱逸之情的詩。

如果說這時候的阮籍還是年少氣盛,邊隱居還敢邊針砭時弊,那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突然就脫胎換骨,換了副模樣。在高平陵事變之後,王陵、毋丘儉、諸葛誕等人不滿司馬氏的獨裁,奮起反抗,盡遭屠殺,名士夏侯玄,李豐等謀劃廢除司馬氏亦遭滅門,當朝大儒蔣濟曾委身於司馬氏,落得嘔血而亡的收場。慘澹的政治環境讓正始文人皆噤若寒蟬,無論是官高還是權重,無論是反抗還是順從,都得到一樣的下場。阮籍再也不敢譏笑任何人了,他開始憂心忡忡的過着自己的小日子,從此處事「至慎」,「口不臧否人物」,「出言玄遠」,佯狂瘋癲的過了下半輩子。「生命辰安在,憂戚涕沾襟。高鳥翔山岡,燕雀棲下林。青雲蔽前庭,素琴淒我心。崇山有鳴鶴,豈可相追尋。 」「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咄嗟行至老,僶俛常苦憂。」他內心的苦悶,沉重,躍然紙上。阮籍留存的詩歌作品《詠懷詩》八十二篇中,這種擔驚受怕,憂生憂死的就占了絕大部分。

然而,災禍不是說躲就躲得掉的,樹大招風,象阮籍這樣才華橫溢的人才怎麼可能掩蓋得住呢?所以,司馬氏從來就不忘記對他進行定期考察,並拿各種手段試驗他,儘管他能佯狂避官,佯醉逃婚,但司馬氏最終是不會放過他的。在263年,司馬昭走上自己最輝煌的舞台,並指定阮籍起草進位之文,借醉推脫不得,在司馬昭的淫威之下,阮籍最終不得以在半醉狀態寫下了《為鄭沖勸晉王箋》(勸進文),儘管這篇一筆成文的酒後文章,被後世人認為是「神筆」之文,但這更是阮籍心中最痛苦的事,在他看來,這就是他向司馬氏遞交的投降書,也是對摯友嵇康的亡靈獻上的叛逆書,僅數月之後,阮籍不堪其苦,鬱悶至死了。事實上,大多數正始文人與着阮籍有相同處境,阮籍就是最宣明最典型的正始文人的代表。

阮籍的著作中,還是以詩文最為著名,《詠懷詩》全以五言絕句行文,蘊藉含蓄,自然飄逸。詩句取材隨意,信手拈來,便成文章,且不雕琢,渾然天成,古樸自然,命意曠遠。歷代詩評家都認為,「五言詩句,曹植以下,唯論阮籍,皆屬上品」。更有誇張如王夫之所說:步兵《詠懷》,自是曠代佳作,遠紹《國風》,近出入與《十九首》,而以高朗之懷,脫穎之氣,取神似於離合之間,大要如晴雲出岫,舒捲無定質。總之,無論怎麼說,阮籍確實是整個正始文學當中最璀璨耀眼的文學巨星。[2]

240年

(正始元年):蜀漢討平越巂蠻夷。

正始元年春二月乙丑,加侍中中書監劉放、侍中中書令孫資為左右光祿大夫。丙戌,以遼東汶、北豐縣民流徙渡海,規齊郡之西安、臨菑、昌國縣界為新汶、南豐縣,以居流民。

自去冬十二月至此月不雨。丙寅,詔令獄官亟平噃枉,理出輕微;髃公卿士讜言嘉謀,各悉乃心。夏四月,車騎將軍黃權薨。秋七月,詔曰:「易稱損上益下,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方今百姓不足而御府多作金銀雜物,將奚以為?今出黃金銀物百五十種,千八百餘斤,銷冶以供軍用」八月,車駕巡省洛陽界秋稼,賜高年力田各有差。

241年

(正始二年):孫吳攻曹魏柤中之戰。冬十月,蜀漢尚書令費禕至漢中,與蔣琬咨論事計,歲盡還。

二年春二月,帝初通論語,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於辟雍,以顏淵配。

夏五月,吳將朱然等圍襄陽之樊城,太傅司馬宣王率觽拒之。[一]六月辛丑,退。

己卯,以征東將軍王凌為車騎將軍。冬十二月,南安郡地震。

注[一]干寶晉紀曰:吳將全琮寇芍陂,朱然、孫倫五萬人圍樊城,諸葛瑾、步騭寇柤中;琮已破走而樊圍急。宣王曰:「柤中民夷十萬,隔在水南,流離無主,樊城被攻,歷月不解,此危事也,請自討之。」議者咸言:「賊遠圍樊城不可拔,挫于堅城之下,有自破之勢,宜長策以御之。」宣王曰:「軍志有之:將能而御之,此為縻軍;不能而任之,此為覆軍。今疆埸騷動,民心疑惑,是社稷之大憂也。」六月,督諸軍南征,車駕送津陽城門外。宣王以南方暑濕,不宜持久,使輕騎挑之,然不敢動。於是乃令諸軍休息洗沐,簡精銳,募先登,申號令,示必攻之勢。然等聞之,乃夜遁。追至三州口,大殺獲。

242年

(正始三年):孫吳陸凱率兵攻打儋耳、珠崖。 春正月,蜀漢監軍姜維督偏軍,自漢中還屯涪縣。

三年春正月,東平王徽薨。三月,太尉滿寵薨。秋七月甲申,南安郡地震。乙酉,以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冬十二月,魏郡地震。

243年

(正始四年):曹芳加元服,吳葛恪襲六安。

冬十月,蜀漢大司馬蔣琬自還漢中,住涪。十一月,大赦。以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

四年春正月,帝加元服,賜髃臣各有差。夏四月乙卯,立皇后甄氏,大赦。五月朔,日有食之,既。秋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髃、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合、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征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冬十二月,倭國女王俾彌呼遣使奉獻。

244年

(正始五年):曹爽伐蜀,毌丘儉一征高句麗。

五年春二月,詔大將軍曹爽率觽征蜀。夏四月朔,日有蝕之。五月癸巳,講尚書經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於辟雍,以顏淵配;賜太傳、大將軍及侍講者各有差。丙午,大將軍曹爽引軍還。秋八月,秦王詢薨。九月,鮮卑內附,置遼東屬國,立昌黎縣以居之。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於太祖廟庭。[一]己酉,復秦國為京兆郡。十二月,司空崔林薨。

注[一]臣松之以為故魏氏配饗不及荀彧,蓋以其末年異議,又位非魏臣故也。至於升程昱而遺郭嘉,先鍾繇而後荀攸,則未詳厥趣也。*(徐佗)**[徐他]*謀逆而許褚心動,忠誠之至遠同於日磾,且潼關之危,非褚不濟,褚之功烈有過典韋,今祀韋而不及褚,又所未達也。

245年

(正始六年):毌丘儉二征高句麗,曹魏滅東濊。

秋八月,蜀漢皇太后薨。十二月,大將軍費禕至漢中,行圍守。

六年春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丙子,以驃騎將軍趙儼為司空;夏六月,儼薨。八月丁卯,以太常高柔為司空。癸巳,以左光祿大夫劉放為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孫資為韂將軍。冬十一月,祫祭太祖廟,始祀前所論佐命臣二十一人。十二月辛亥,詔故司徒王朗所作易傳,令學者得以課試。乙亥,詔曰:「明日大會髃臣,其令太傅乘輿上殿。

246年

(正始七年):魏吳第二次柤中之戰。蜀漢姜維討平汶山平康夷。

七年春二月,幽州刺史□丘儉討高句驪,夏五月,討濊貊,皆破之。韓那奚等數十國各率種落降。秋八月戊申,詔曰:「屬到巿觀見所斥賣官奴婢,年皆七十,或癃疾殘病,所謂天民之窮者也。且官以其力竭而復鬻之,進退無謂,其悉遣為良民。若有不能自存者,郡縣振給之。」[一]注[一]臣松之案:帝初即位,有詔「官奴婢六十以上免為良人」。既有此詔,則宜遂為永制。

247年

(正始八年):曹爽聽何晏、鄧颺、丁謐之計,軟禁郭太后於永寧宮,郭太后和曹芳告別時相對哭泣。曹爽自此專權,當年地震。

八年春二月朔,日有蝕之。夏五月,分河東之汾北十縣為平陽郡。

秋七月,尚書何晏奏曰:「善為國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習。所習正則其身正,其身正則不令而行;所習不正則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則雖令不從。是故為人君者,所與游必擇正人,所觀覽必察正象,放鄭聲而弗聽,遠佞人而弗近,然後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季末闇主,不知損益,斥遠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遠,便辟褻狎,亂生近昵,譬之社鼠;考其昏明,所積以然,故聖賢諄諄以為至慮。舜戒禹曰『鄰哉鄰哉』,言慎所近也,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與也。*(詩)**[書]*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可自今以後,御幸式干殿及游豫後園,皆大臣侍從,因從容戲宴,兼省文書,詢謀政事,講論經義,為萬世法。「冬十二月,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孔乂奏曰:」禮,天子之宮,有斲礱之制,無朱丹之飾,宜循禮復古。今天下已平,君臣之分明,陛下但當不懈於位,平公正之心,審賞罰以使之。可絕後園習騎乘馬,出必御輦乘車,天下之福,臣子之願也。「晏、乂咸因闕以進規諫。

248年

(正始九年):吳國陸胤平定交趾、九真夷賊。

九年春二月,韂將軍中書令孫資,癸巳,驃騎將軍中書監劉放,三月甲午,司徒韂臻,各遜位,以侯就第,位特進。四月,以司空高柔為司徒;光祿大夫徐邈為司空,固辭不受。秋九月,以車騎將軍王凌為司空。冬十月,大風髮屋折樹。

249年

(正始十年):司馬懿聯合郭太后發動高平陵事件。

出生

242年(正始三年)——孫皓,東吳末帝(284年去世)。

243年(正始四年)——孫亮,東吳帝(260年去世)。

逝世

241年(正始二年)——諸葛瑾。

245年(正始六年)——陸遜,東吳大臣(183年出生)。

246年(正始七年)——蔣琬,蜀漢大臣。

247年(正始八年)——向朗,蜀漢官吏。

248年(正始九年)——王平,蜀漢重要將領。

249年(正始十年)——朱然,東吳重要將領(181年出生)。曹爽,曹魏權臣。馬忠,蜀漢重要將領。

並存年號

延熙(238年-257年):蜀漢後主劉禪

赤烏(238年八月-251年四月):孫吳大帝孫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