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赤麂[1]学名:Muntiacus muntjak),又称印度麂,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麂属,目前可分15个亚种

目录

特征

赤麂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类,体长1~1.2公分,肩高50~55公分。雄麂有小角,角冠基部分出一小枝,角柄前方有一黑色纵纹。长有突出上颚的犬齿,每年会脱角及重长;雌性无角。 赤麂眼下长有发达的眶下香腺额腺较长,会分泌香油用以标示领域。

与山羌的分别

许多人会将赤麂与山羌混淆,甚至误将两者视为同一种动物,但其实不然。事实上赤麂和山羌是不同品种,两者外形很相似,山羌身形较小,肤色由黄色至棕色都有;赤麂身形较庞大,一般呈红棕色。在2006年香港渔护署做大型普查,才发现在港的所谓“山羌”,全部是赤麂。[2][3]

习性

赤麂性格温驯细胆,受惊或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如狗吠的声音,所以又有吠鹿(Barking Deer)的称呼。除了交配季节外,它们一般独居,但也有少数群居,甚至与其他大型动物一齐进食。它是孤独活动的动物,习性胆小谨慎,多在夜间或清晨、黄昏觅食,白天隐蔽在灌丛中休息。活动范围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时,无论跑多远,最后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活动区域。 野狗缅甸蟒蛇是赤麂的主要天敌。 另外,由于赤麂天生心脏有问题,当受惊吓时,心脏跳动可以超过二百下,若承受不了时可致急性心脏病而死。 赤麂为植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嫩枝及幼叶、花、野果果实、农作物为食粮,有时会捕捉昆虫来吃。

分布

赤麂主要分布于亚种分布于爪哇苏门答腊南部、印度东南亚及中国华南等地区。

繁殖

赤麂生育能力很强,全年繁殖。雌麂8月龄,雄麂12月龄性成熟。一般在1~2月交配,妊娠期6个月,7~8月生产,每胎产1~2仔。有时生殖季节可延至秋末。

保护

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无危(LC)。

亚种

这是15个亚种:

资料来源

  • 《模糊的脚印》,ISBN 962-86308-2-2
  • 《香港陆上哺乳动物图鉴》,ISBN 978-988-211-331-2,ISBN 988-211-331-1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