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
蚕丝(动物纤维) 蚕丝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一种天然纤维。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蚕丝是古代中国文明产物之一,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生产为极早之事,相传黄帝之妃嫘祖始教民育蚕;甲骨文中有丝字及丝旁之字甚多。
据考古发现,约在4700年前中国已利用蚕丝制做丝线、编织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商周时期用蚕丝织制罗、绫、纨、纱、绉、绮、锦、绣等丝织品。蚕有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柳蚕和天蚕等。由单个蚕茧抽得的丝条称茧丝。
- 中文名 :蚕丝
- 外文名 :Silk
- 产 地 :中国
- 别 称 :天然丝
目录
起源
蚕丝是古代中国文明产物之一,其之发明当为极早之事,相传黄帝之妃嫘祖始教民育蚕;甲骨文中有丝字及丝旁之字甚多。《穆天子传》中就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今山西阳城县),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载;《尚书》禹贡谓:“兖州厥贡漆丝,厥篚织文;青州噘篚檿丝;徐州厥篚元纤缟;扬州厥篚织贝……”可见古代产丝地之广。
中国丝早在汉以前已经输出,且闻名于国外,《史记》货殖列传谓:
乌氏倮,畜牧。及众斥责,求奇缯物,问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今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乌氏倮贩卖丝货,运销外国,竟成巨富,位同封君,列朝议事。中国丝绢在当时国际市场之身价,由是可见。无怪后来武帝欲通西南,皆为昆明夷所阻,不能通21,其目的或在垄断商务。甘英欲出使大秦,安息人为专擅缯彩之利,亦从中加以阻止。
然中国丝之出口,及于汉际已然大量而充裕的外销国外各地,《史记》大宛传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返国,向武产报告此行所见: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国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张骞出使当在西元前二世纪,其在大夏所见之蜀布、邛杖乃系由印度转售而来,印度能有余货外销,可见其境内供需已十分充裕。印度古代著名的《摩奴法典》(Manusmrti)将中国(Cina)与希腊人并列。
发展历程
它由两根单纤维借丝胶粘合包覆而成。缫丝时,把几个蚕茧的茧丝抽出,借丝胶粘合成丝条,统称蚕丝。除去丝胶的蚕丝,称精练丝。蚕丝中用量最大的是桑蚕丝,其次是柞蚕丝,其他蚕丝因数量有限未形成资源。蚕丝质轻而细长,织物光泽好,穿着舒适,手感滑爽丰满,导热差,吸湿透气,用于织制各种绸缎和针织品,并用于工业、国防和医药等领域。中国、日本、印度、前苏联和朝鲜是主要产丝国,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1]
中国丝在汉代已经外销国外,《史记》大宛传就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返国,向武帝报告此行所见: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国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张骞出使当在公元前二世纪,其在大夏所见之蜀布、邛杖乃系由印度转售而来,印度能有余货外销,可见其境内供需已十分充裕。根据印度学专家雅各比(HermanJacobi)考证:公元前四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Candragupta)在位时,大臣高底里雅(Kautilya)所撰书中不仅有支那之名,且谓该时丝已贩运至印度;丝在印度除了做衣服外,还用作帝王的旌旗,临风招展,飒然有声。在其它运销印度的商品如樟脑、铁、铅、茶、银朱、荔枝、豆、马、花生中,丝是首屈一指的畅销物。印度古代着名的《摩奴法典》(Manusmrti)将中国(Cina)与希腊人并列。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中也有对中国丝(Cinamsuka)的记载;梵文中许多与丝有关的字如Cinapatta(成捆的丝)以及前所提Cinamsuka(丝衣服)等,皆以Cina这个字做成组成的部分,可见中国丝对古代印度之影响。
由来
—嫘祖创造养蚕缫(sao)丝方法的传说 “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春蚕,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吃的是桑叶,吐出的却是一缕缕细丝;它无私地将洁白的蚕丝奉献给人类织造丝绸,自己却度尽了一生的辛勤,化成蛹,默默地幽闭在自造的蚕茧之中了。
蚕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蚕吐丝又是谁发现的?
远古时代,天地悠悠,气象万千。那时人们穿着十分简陋。有人把一片片树叶串连起来披在身上,有人把剥下来的兽皮晾干后和身上一裹,就算是衣服了。
可是,串连起来的树叶,穿在身上悉悉索索的,稍动一下便纷纷散落了。兽皮呢?它的御寒性能好,也很耐用,可是,又重又硬,穿在身上非常不自在,一到夏天,浑身淌汗,又热又闷,使人难以忍受。
后来,人们发现麻类植物,外面的皮层可以剥下来撕成一条条的,经过手工加工成麻线,再编织成一块块麻布,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比穿树叶或披兽皮要舒适得多。于是,人们开始种麻,织造麻布,制作麻布衣服。
穿着麻布制作的衣服,虽然轻便、透气,也耐穿,可是毕竟很粗糙,穿在身上不柔软。于是,人们在寻找新的衣着原料中,发现了蚕丝,并用来织制丝绸衣物。
说起蚕丝的发现,还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呢!在4500多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黄帝战败蚩尤后,建立了部落联盟,黄帝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部落联盟建立以后,便按照部门分工管理经营,有管理种植五谷的,有管理制造生产工具的,有管理制作衣服的等等,各司其职。制作衣服部门由黄帝的妻子嫘(lei)祖亲自负责管理。
嫘祖在管理制作衣服饰物过程中,还找来黄帝部下三位大臣协助,他们是:管理制作帽子的胡曹,管理制作服装的伯余,管理制作鞋子的于则。有三位大臣直接负责管理,嫘祖本来可坐享其成了,可是,嫘祖是一位勤劳的妇女,不愿闲着,常常是白天带领部落的妇女上山剥树皮,下田剥麻皮,晚上再与其他妇女一起,把男人们狩猎回来的兽类皮毛剥下来,进行加工制作。不多久,部落的大小首领都穿上衣服。可是,嫘祖由于过度劳累,终于病倒了,整天不思饮食。看护的妇女想尽办法,做了很多嫘祖平时爱吃的食物,嫘祖一看,尽是摇头。三天过去,嫘祖没有进食任何东西,看护的妇女个个着急万分。就在这时,有一位妇女提议上山采一些可口的鲜果给嫘祖吃。众人觉得是个好主意,便急忙上山去了。她们跑遍了近山远峰,采摘了不少果实,可一上口,不是酸的,就是涩的,很难进口。直到太阳快下山,突然一妇女在一片桑树林发现满树结着的一只只白色小果,她们以为找到了好鲜果,赶忙采摘了几只,便急匆匆赶下山来。到家后,用嘴一咬,谁也无法咬动,也没有什么味道。几个妇女站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难过得直发愣。
正在这时,一位帮厨的妇女从她们身边走过,听了她们所碰到的问题,随便说了一句:“现在有火了,咬不动,何不用水来煮烂它?”“在理!在理!”众妇女异口同声表示赞同。她们连忙把白果倒进锅里,加上水后,便架起火烧煮。可是,烧了好一阵,捞起一只用嘴一咬,还是咬不动,这时,旁边的一妇女,以为浮在上面的咬不动,那些觉在锅底下的一定煮烂了。于是,她拿了一根小树枝在锅里搅拌起来。搅了几下,往外一拉,发现树枝上缠着不少头发丝般的白丝。她们抽呀、缠呀,没有多长时间,在锅里煮的白果全都变成细白丝线。
妇女们吱吱喳喳的声音,惊动了隔壁卧床休息的嫘祖。吵闹声愈来愈大,嫘祖坚持要起床过去看个究竟,便在看护妇女的搀扶下,步履维艰地一步一步地移动着。当她来到妇女们当中时,妇女们便绘声绘色地把这个新鲜事说给嫘祖听。嫘祖听后,心情十分兴奋,病情也减轻了大半,立即想亲自动手试试。身边的妇女不肯让她动手,把缠在树枝上的细丝线拿来给她看。嫘祖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女人,她细看缠在树枝上的细丝线后,便对周围的妇女说:“这不是果树的果子,不能进食,不过,它可派上用场了。”随后嫘祖还详细询问了果子是从哪里摘来的,在哪山,哪树上。
说来也怪,这事的第二天,嫘祖的病就全好了,开始进食东西,体力也有所恢复,她不顾旁人的劝阻,在妇女们的带路下,亲自上山去看个究竟。她们来到那一片桑树林前,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边休息边观察。当她们静下来后,只听见树上传来阵阵“撒、撒、撒”的声响,像秋天细雨打在树叶上似的。再走近抬头一看,原来树上爬满软绵绵的大虫子,正蠕动着身子,贪婪啮食着桑叶。不大一会儿,周围的桑叶都吃光了。后来,嫘祖又上山观察了几次,弄明白了挂在树上一只只白果子,是那些大虫子在树上吐出的细丝结成的一只只椭圆形的小皮袋儿,而并非是树上结出的果实。
从此以后,人们便把这种能吐丝的大虫子叫做“蚕”,蚕结的小皮袋儿叫做“茧”,蚕吃的树叶叫做“桑叶”。从这时候开始,嫘祖亲自栽桑、养蚕、缫(sao)丝,并把这方面的技术传授给其他人。这样,年复一年,人们学会了栽桑、养蚕,发明了用蚕丝来织制丝绸。当时黄帝看到这一神奇的宝贝,喜形于色,赞不绝口,立刻命令伯余织成丝绸、制成礼服。丝绸温柔飘逸,如行云流水,精美绝伦,与当时粗硬的兽皮、麻布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就这样,嫘祖被后人供奉为“先蚕”(蚕种),看作是养蚕、缫(sao)丝的创造者。
“嫘祖养蚕”,只是一个传说,不过,这个传说却告诉我们: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蚕丝。当时,是人们发现树上野蚕结成茧,再从茧中抽出长长的丝,并且将它织成衣料。以后逐渐地学会把野蚕捉到家里喂养起来,为了给蚕儿提供桑叶,也就种植起桑树。嫘祖的传说,只是把中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归功于嫘祖一人,而编成的故事罢了。
研究结论
据专家研究,最初发现蚕茧可以抽丝,有多种可能。蚕蛹大概是先民的食品之一,剥食时先要撕去茧衣,再咬破茧壳。由于偶然的原因,有人将蚕茧放入口中,茧壳在唾液中长时间浸润后,丝胶溶解,密缠的茧丝分离,因而无意中发现了缠在蚕茧上的的茧丝。此外在撕咬茧壳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牵出丝来。经过反复实践,悟出在合适的水温下就可以抽丝剥茧的道理,于是将蚕茧在热水中浸煮,脱去丝胶,在丝绪浮起后,再缫取丝绪。这就是最早的缫丝技术。
缫丝之前,首先要剥茧,因为蚕开始吐丝时是一层乱丝,因裹在茧壳外面,所以称为“茧衣”。只有剥去茧衣,丝绪才会暴露出来。剥下的茧衣称为“丝絮”,强力很低,无法用于织作,但可以填充在夹衣中间起保暖作用。剥茧之后,为防止蛹化为蛾,咬破茧壳,要及时缫丝。
蚕茧的丝纤很细,只有20到30微米,难以单根使用,所以缫丝时要集绪、绕丝,就是把若干个茧的丝绞合在一起,形成一根生丝。
优点
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撤消外力后可轻松恢复原状,内胎不结饼,不发闷,不缩拢,均匀柔和,可永久免翻使用。蚕丝被,采用上等的蚕丝,以新颖的纤陌结构,使水汽自由流通。加上蚕丝本身特有的透气、透湿性能,使蚕丝被感觉更加滑,爽不温,温而不燥。桑蚕丝主要由动物蛋白组成,富含十八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能促进皮肤细胞活力,防血管硬化,长期使用可防皮肤衰老,对某些皮肤病有特殊的止痒效果,对关节炎,肩周炎,哮喘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素有“人体第二肌肤”、“纤维皇后”之美誉。
新用途
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绢丝,除了在衣料领域发挥其优质的纤维功能外,还通过各种化学或物理上的处理方法,开发出各种新的功能性材料,拓宽了蚕丝的新用途
医疗领域
作为构成绢丝成分的丝素和丝胶,通过浓硫酸处理,能获得与肝磷脂相同的物质,具有抗凝血活性、延缓血液凝固时间的作用,可开发血液检查用器材或抗血栓性材料。用同样方法改变若干加工条件,可将富于吸水与保水性能的绢丝,加工成高级水性材料或其他生理保健用品。此外,将绢丝通过高分子化学合成处理,使钙或磷与绢丝凝聚,可开发出骨科治疗上的"接骨材料"。同样通过化学处理之后,也可开发人工肌健或人工韧带。以绢丝为原料的丝素膜,还可制成治疗烧伤或其他皮伤的创面保护膜。
工业领域
加工成微粒的丝粉,除用于化妆品或保健食品的添加剂外,还可制成含丝粉的绢纸或食品保鲜用的包装材料和具有抗菌性的丝质材料。丝素膜除用于加工隐形眼镜片外,还可将细至0.3μm的丝粉与树脂混合,开发出被称为¨丝皮革"的新产品。将丝粉调入某些涂料中制成的高级涂料,用来喷涂家具用品,能增加器物的外观高雅与触感良好的效果,广泛用于各种室内装璜。
天然蚕丝织物面膜.引领美容新趋势
天然蚕丝的结构与人体肌肤极相似,故又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称。蚕丝美容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我国明代,蚕丝因其重要的药用价值,被宫廷贵妃们用于日常美容养生。据《本草纲目》记载:蚕丝蛋白粉可以消除皮肤黑斑,治疗化脓性皮炎。现代医学实验进一步证明,蚕丝的蛋白质含量大大高于珍珠,其中含氮量比珍珠高37倍,主要氨基酸含量高达10倍以上。这些氨基酸能直接为人体毛发,皮肤吸收与吸附。即在人体表皮的外层更容易渗透,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丝缩氨基酸还能有效地抑制皮肤中黑色素的生成。从2000年以来,在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绿色革命的倡导,蚕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从昂贵的蚕丝被到蚕丝枕,蚕丝内衣,再到医学界上的蚕丝医用缝合线、丝蛋白人工皮肤等,蚕丝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今,美容界更是掀起了一股蚕丝美容风潮,以蚕丝为原料研制而成的丝素化妆品,成为了无数爱美女性的护肤首选。[2]
化学成分
用鲁桑叶饲育的蚕,其茧的化学组成如次:水分1.40%,灰分1.14%,蛋白质97.34%,醚溶性浸出物0.26%,纤维0.39%。蚕茧主要是由纤维状蛋白质丝纤蛋白(Fibroin),外包以另一种蛋白质丝胶蛋白(Sericin)粘结而成,此外尚含少量油脂类、色素、无机物等等。在生丝中,丝纤蛋白约占70%,丝胶蛋白约占22%。丝纤蛋白是一种角蛋白,其组成氨基酸,以甘氨酸、丙氨酸为最多,此二氨基酸的氮,约占总氮的80%。105g丝纤蛋白所含氨基酸如次(物质后数字,是克分子数):甘氨酸578,丙氨酸381,缬氨酸29,亮氨酸7,异亮氨酸9,丝氨酸157,苏氨酸12,酪氨酸67,苯丙氨酸8,脯氨酸5,色氨酸2,赖氨酸4,组氨酸2,精氨酸6,天门冬氨酸17,谷氨酸13,共计1297个克分子。 丝胶蛋白亦是角蛋白,其组成氨基酸大体上与丝纤蛋白相似,微异处在于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较少;丝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较多。茧又含游离氢基酸50mg%(以甘氨酸计)。蚕茧含油蜡状物质,由伯醇类(C28-C32)、固体脂肪酸(C26-C32)、石蜡(C25-C31)及液体脂肪酸所构成。又含谷甾酵(成葡萄糖甙)及蛇麻脂醇(Lupeol)。黄茧所含色素有各种胡萝卜素衍生物,而它们也是黄橙、粉红、棕灰等色的茧的色素。[3]
挑选方法
首先,通常所说的蚕丝被指的是桑蚕丝被,用的是桑蚕丝,桑蚕是以桑叶为主食的家养蚕种,桑蚕吐出来的蚕丝色泽白里带黄,手感细腻、光滑,用这种蚕丝制作出来的被子柔软、贴身。桑蚕丝被的蓬松度、保暖度、透气度,都比柞蚕丝被好,使用寿命比柞蚕丝被长,一床桑蚕丝被的使用寿命大约在10到15年,而柞蚕丝被只能用两到三年。 挑选时,一般遵循7个步骤。一看:市场上有很多厂家的蚕丝被标注100%蚕丝,这是有问题的,因为桑蚕丝被和柞蚕丝被都可以叫做蚕丝被。二查:优质蚕丝应为乳白色略黄,蚕丝表面有柔和的光泽,不发黑,不发涩,内部无成团的絮状碎蚕丝。三拉:从封样口拉出少量蚕丝,如果很好拉,则多半是假的。四烧:用打火机灼烧是否有烧焦的羽毛味。五揉:用手先揉看样口的蚕丝,然后揉其他地方,如果手感不一,证明里面添加了其他成分。六压:把蚕丝被折好后用力压一下,回弹是否比较慢。七闻:桑蚕丝被有淡淡的清香味。
分类
蚕丝,是熟蚕结茧时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它与羊毛一样,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根据食物的不同,又分桑蚕、柞蚕、木薯蚕、樟蚕、柳蚕和天蚕等。从单个蚕茧抽得的丝条称为茧丝,它由两根单纤维借丝胶粘合包覆而成。将几个蚕茧的茧丝抽出,借丝胶粘合包裹而成的丝条,有桑蚕丝(也称生丝)与柞蚕丝之分,统称为蚕丝。除去丝胶的蚕丝,叫做精炼丝。以它们为原料,就可用织机加工成各类品种的织物了。通常所说的桑蚕丝,就是栽桑养家蚕结的茧里抽出的蚕丝,这种蚕丝色泽白里略带黄色,手感细腻、光滑,有一股淡淡的动物纤维特有的气味。用桑蚕丝制作出来的被子特别柔软、贴身,手工层叠制成的蚕丝被更加耐用。另一种蚕丝就是柞蚕丝,它是用柞蚕茧抽丝出来的。柞蚕俗称野蚕,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它由人工放养在野外柞林之中,以柞叶为食。和桑蚕丝相比,柞蚕丝的颜色比较深,纤维较粗,其本色为黑灰色,需要漂白之后才能制作成为消费者所接受的蚕丝被,虽然成品外观与桑蚕丝相似,二者的质量、价格却有很大差距。
地域区别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简称苏蚕)自古被称之谓“吴头越尾”的,自古以来该镇蚕桑业常盛不衰,为江南5大桑镇之一(古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震泽镇针对蚕丝为天然动物蛋白纤维,具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防寒、除湿、滋养人体肌肤等功效而大力开发蚕丝产业,并在太湖流域(苏蚕)设立了当地唯一的“江苏太湖茧丝市场”(简称苏蚕市场),一大批从事茧丝绸产业的商户应运而生。
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绢片,表面光滑均匀,蚕丝的横断面呈三角形,表明丝胶已经脱落,应该是在热水中缫取的丝。钱山漾还出土了用草茎制成的小帚,柄部用麻绳捆扎,与缫丝工具索绪帚非常相似,此物与绢片一起出土,绝非偶然。
湖州出产的蚕丝享有盛名,其“辑里湖丝”(产自南浔镇辑里村)更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用湖州南浔辑里村产的生丝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并一举夺得金、银大奖。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辑里湖丝将出现在展馆中。
在热水中缫取的丝是生丝。生丝中含有各种杂质,只有通过精练,将杂质除去,才能漂白、染色,丝的光泽、手感以及丝鸣之声才能显现,这就成了熟丝。古人将精练称为“练”或“湅”。练丝、练帛用的是灰、蜃等含碱的物质。 家蚕是由野蚕驯化而成的。最初的丝源,完全来自野生蚕。随着丝绸制作的发展,需求量不断扩大,于是开始野生蚕驯养,从而出现了家蚕。
鉴别方法
检查外观
优质蚕丝为乳白色略黄,蚕丝表面有柔和光泽,不发黑、不发涩、丝质绵长,拉开表面蚕丝后,内部无成团的絮状碎蚕丝。
燃烧鉴别
点燃后,有烧焦羽毛的臭味因为它含有蛋白质,燃后成为野火色粉末,燃烧时发出毛发烧焦的气味,无火光。
颜色反应
加浓硝酸变黄
触感
优质的蚕丝触感柔顺,滑腻、富有弹性、无团块,劣质蚕丝触感粗糙,无柔韧,无润泽感。
纤维强度
蚕丝强伸力越好,品质越佳同样长的蚕线,拉伸后,越长质量越好。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