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摩奴法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摩奴法典》,古代印度法律中影響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法典。傳說法典的編撰者摩奴是印度神話中的「人類始祖」。本法典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之間陸續編成。梵文直譯為《摩奴法論》,可見它並不是國家頒布的法典,而是婆羅門教祭司根據吠陀經典、累世傳承和古來習慣編成的教律與法律結合為一的作品。法典原文由梵文寫成,18世紀末英國法學家威廉·瓊斯將它譯成英文,後又被譯成多種文字,為各國法學家重視和研究。中譯本根據法國迭朗善譯本轉譯,馬香雪譯。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法典採用詩歌體裁,由12章組成,共有2694個段落和律令,包含了實際生活中通行的習慣和宗教戒律,是一部宗教規則和世俗規則的混合物,所以並未經國王明令公布,而為廣大人民自覺地遵守,起到了制約人們行為的規章的作用。

主要內容:1.首先肯定了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宣揚種姓起源的神話,論列各種姓的不同地位、權利和義務,規定依違種姓制度的懲罰,反映了古印度奴隸制社會階級不平等的社會現實。將所有人都劃分為4個種姓,並用神學和宗教的觀點來解釋它們的產生及地位:①婆羅門,指印度社會中的僧侶貴族,是最高種姓,掌握教權,壟斷知識,享有種種特權。②剎帝利,指武士貴族,掌握政治軍事權力,是世俗統治者。③吠舍,包括農牧民、手工業者和商人,是社會的基本生產者。④首陀羅,是最低種姓,無任何權力,按規定必須為其他三種姓服務。2.在土地法方面,實行國王土地所有制,國王對全國土地享有最高所有權,婆羅門、剎帝利只能占有土地。耕地分配給各家庭使用並納稅。土地等不動產可以買賣,但須有40個與買主不同家族的鄰人作證。3.在婚姻家庭法方面,規定了嚴格的等級界限和男女不平等的制度:原則上各種姓之間禁止通婚;家庭的全部權力集中在家長手中,妻子、子女同奴隸地位相同;婦女沒有獨立人格,一生只能處於父親、丈夫、兒子的監護之下;妻子必須尊重丈夫,而丈夫可以出賣和遺棄妻子。4.在債法方面,契約的訂立採用宣誓方式,違背誓言的違約行為既要負民事責任,也要負刑事責任;法律允許借貸關係存在,可以收取利息。5.在繼承法方面,規定遺產繼承的順序是:①兒子;②男性近親屬;③用於宗教事務或由女兒繼承;④無繼承人時歸國王政府。6.在刑法方面,對不同種姓的處罰不同。規定:殺害剎帝利贖罪金為殺害婆羅門的四分之一;殺害吠舍為八分之一;殺害首陀羅為十六分之一。首陀羅說了前三個種姓人的壞話,應割去舌頭,用身體某一部位傷害了前三個種姓的人,就得將該部位割去。7.在訴訟法方面,王室法院審理重大案件和複審下級法院判決;村法院由選舉的或世襲的法官組成。舉證時應宣誓,有三個證人即可證明事實存在與否,司法上存在着神明裁判和決鬥的制度。

本法典是印度古代法律史上的經典著作,對現代印度社會生活仍然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是研究古印度法律,研究古印度社會和文化的重要歷史資料。

作者介紹

摩奴(Manu),在印度被推為最古老的立法家。這部法典之所以以摩奴來命名,也說明了該法典的宗教色彩,將編撰成這部巨典的功績歸於假託的上天之子。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摩奴法典 相關視頻

世界歷史第25集:古代印度
印度法律很完善,為何犯罪率世界第一?看完原因刷新三觀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