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英語: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譯作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而台灣與港澳譯作費茨傑羅,簡稱斯科特·菲茨傑拉德,是一位美國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作家,他的作品展示了爵士時代。雖然他一生只獲得了少量的成功,但他現在被廣泛看成是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作家之一。費茲傑羅被認為是1920年代「迷惘的一代」的人。

斯科特·菲茨傑拉德
出生 (1896-09-24)1896年9月24日
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
逝世 1940年12月21日(1940-12-21)(44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荷里活
國籍 美國
母校 普林斯頓大學
職業 小說家
活躍時期 1920年–1940年
運動 迷惘的一代
家族 賽爾妲·莎爾·菲茨傑拉德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最著名的小說為《大亨小傳》,此書堪稱美國社會縮影的經典代表,描述1920年代美國人在歌舞昇平中空虛、享樂、矛盾的精神與思想。費滋傑羅一生為兩樣東西所困:一是才華,一是金錢,他都曾一度擁有,最後又全部失去。他死的時候,評論家都批評他生活腐化、自暴自棄,所以短壽,浪費了自己的才華。但或許就是因為他如此腐化的生活才能夠寫出那樣屬於美國那個年代的作品。他一生總共完成了4本長篇小說:《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美麗與毀滅The Beautiful and Damned》、《大亨小傳》和《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第五本未完成的小說《最後的大亨》則在他去世後才出版。他也在雜誌中創作過164篇短篇小說。

目錄

生平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的一個中上階層的愛爾蘭天主教家庭,菲茨傑拉德的中間名斯科特是來自於遠親法蘭西斯·史考特·基Francis Scott Key,他是一位著名的律師[1]。菲茨傑拉德的姐姐路易絲·斯科特(在費茲傑羅出生前三個月過世)也是根據他的名字來命名[2]

父親艾德華·菲茨傑拉德原籍美國東部的馬利蘭州,是潦倒的商人。他的童年時代主要在紐約州水牛城(1898年至1901年和1906年至1908年間)與紐約州錫拉丘茲(1901年1月至1903年9月)渡過[3]。因為父母都是天主教徒,於是費茲傑羅十幾歲時進入水牛城一間天主教學堂住讀。在水牛城生活時,他發現自己對於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4]

1908年,他的父親遭到寶潔家品公司開除,於是他與家人回到明尼蘇達州。菲茨傑拉德從1908年至1911年間就讀於聖保羅聖保羅學院St. Paul Academy and Summit School[5]。1911年,菲茨傑拉德15歲時,他的父母送他至新澤西州哈肯薩克一所天主教預科學校紐曼學院。他從紐曼學院畢業後,於1913年就讀普林斯頓大學。他在普林斯頓大學決定自己要成為一位作家,開始磨練自己的寫作技巧。他在那裡認識未來的評論家和作家艾德蒙·威爾遜Edmund Wilson約翰·皮爾John Peale Bishop,也替普林斯頓三角俱樂部Princeton Triangle Club寫作[6]。他因為參加社團、辦刊物而被留級,休學一年之後,又復學取得文憑。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於1917年從軍,被派駐到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軍事基地。1920年出版第一本小說《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此書甫出版大受歡迎,讓他名利雙收。

他在一次宴會上遇見名門之女賽爾妲·莎爾,他們在紐約聖巴特里爵主教座堂結婚,唯一一個女兒弗朗西絲;zh-tw:法蘭西絲;zh-cn:弗朗西絲·斯科特·菲茨傑拉德Frances Scott Fitzgerald出生在1921年10月26日。為了維持笙歌宴飲的侈華日子,費滋傑羅替《星期六晚郵報》(Saturday Evening Post)撰寫了大量的短篇小說,賺取高額稿酬。他自己卻痛恨這些低俗的作品,說全是垃圾。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與賽爾妲·莎爾的墳墓,墓誌銘來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最後一句話「我們就這樣揚著船帆奮力前進,逆水行舟,而浪潮奔流不歇,不停地將我們推回到過去。」]]

婚後攜妻寄居巴黎,因此1920年代的巴黎對於菲茨傑拉德的寫作生涯影響深遠,也因此在巴黎認識許多美國人士,作家,特別是歐內斯特·海明威。1925年,他出版第三部小說《大亨小傳》,也是他一部嘔心瀝血的作品。儘管許多著名作家一致讚譽為傑作,不過銷量成績不佳。

1930年4月,他的妻子賽爾妲精神崩潰,從此他的生活便充滿了痛苦。為了支付醫療費用和女兒的學費,他只得不斷替流行雜誌跟晚報寫散文、短篇小說,賺稿費過活,稿費高至四千美元一篇。他自我解嘲,說這是用粗製濫造的東西來換取時間,以便精心創作。他從1937年開始替好萊塢編劇,不斷通信遠在東部瓦薩學院就讀的女兒(Frances),並開始動手寫長篇小說《最後的大亨》。1937年,他與專欄作家謝菈·葛蘭姆Sheilah Graham發生婚外情

1940年12月22日,聖誕節前夕,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因心臟病發作,去世位於好萊塢謝菈·葛蘭姆所住的公寓,當時《最後的大亨》初稿只完成四分之三。多蘿西·帕克Dorothy Parker在他的葬禮上哭泣,並喃喃自語說「他是一個貧窮的兔崽子」[7]。1948年,他的妻子賽爾妲·莎爾·菲茨傑拉德死於北卡羅來納州「高原醫院」大火。他身後文名如日中天,躍身為20世紀最著名的美國小說家之一。

他的朋友,文學評論家艾德蒙·威爾遜於1941年出版菲茨傑拉德的遺作《最後的大亨》。這本書在1994年以《影壇大亨的愛》重新出版[8]

語錄

感情爭議

菲茨傑拉德和澤爾達:金童玉女還是亂世冤家

 
菲茨傑拉德和澤爾達 原圖鏈接 來自新浪看點

親愛的」,和「最親愛的」,這是菲茨傑拉德與澤爾達對彼此的暱稱,愛得最深切的時候,恨不得為了對方性命都不要了,真在一起了,又不停地吵,不停和好,最後一團糊塗,不知道是愛還是恨,是情還是義。但他們互相通信時,依然心存眷念,落款用「親愛的」和「最親愛的」,紀念灰燼中還有餘溫的愛情。

《夜色溫柔》前後寫了八年,一度非常難產,每次菲茨傑拉德準備快馬加鞭把它寫完的時候,澤爾達就犯病了,需要進精神病院,菲茨傑拉德只好把小說暫時擱置,去寫來錢快的小短篇,好支撐自己老婆的醫療費用。

澤爾達去的精神病院更加像是個療養院,她在裡面待得不算難受,護士們都很客氣,一日三餐吃得很飽,然後站在陰沉的大窗戶前面畫油畫,醫院偶爾允許她去鎮上溜達,於是她看電影,吃午飯,像個淑女一樣買花,嬌羞無比。[9]

作品

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

短篇小說集

著名短篇小說

參考資料

  1. Matthew Joseph Bruccoli and Scottie Fitzgerald Smith, Some Sort of Epic Grandeur: The Life of F. Scott Fitzgerald, (Columbia, SC: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2002), p. 13.
  2. Jonathan Schiff, "Ashes to Ashes: Mourning and Social Difference in F. Scott Fitzgerald's Fiction," (Selingsgrove, PA: Susquehanna University Press, 2001), p.21
  3. "F. Scott Fitzgerald in Buffalo, NY: 1898–1908" – Buffalo as an Architectural Museum
  4. Matthew Joseph Bruccoli and Scottie Fitzgerald Smith, Some Sort of Epic Grandeur: The Life of F. Scott Fitzgerald, (Columbia, SC: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2002), p. 14.
  5. Petri Liukkonen. F(rances) Scott (Key) Fitzgerald. 2008 [25 Octo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2月10日). 
  6. http://theprince.princeton.edu/princetonperiodicals/cgi-bin/princetonperiodicals?a=d&d=Princetonian19670615-01.2.81&srpos=2&e=-------en-20--1--txt-IN-#
  7. "Biography in Sound". Time, Monday, July 11, 1955.
  8. The Love of the Last Tycoon. 1941. Ed. Matthew J. Bruccoli FS Fitzgerald – 1994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9. 菲茨傑拉德和澤爾達:金童玉女還是亂世冤家 新浪看點,201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