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食
茶食,又稱茶點、茶配,是喝茶時佐以食用的糖果、糕餅、涼果、蜜餞等點心、小吃、零食的總稱。
一般專指以飲茶品茗為主時佐食之物,亦常在茶儀式中出現。中國人的茶食多種多樣,糕餅點心、糖果蜜餞都是喝茶時的選擇。在日本傳統的茶會上,會有茶菓子與抹茶一起食用,日本人在平日講究些的飲茶場合或是聚會也會佐以甜點。西方人飲茶也喜歡吃點心,茶食多為糕餅面點(西點)。而廣義的茶食,則指任何與茶同食之食品,如還包括粵式飲茶中的點心[1]、西式下午茶食品等。
目錄
品茶和茶食
東亞茶食
東亞茶儀式中的茶食一般是配合所喝的茶種類而定,以糕餅為主,比如中國茶藝有唐餅、日本茶道有茶菓子、朝鮮茶禮有韓菓、琉球茶道有琉球菓子等。在普通喝茶場合,也包括瓜子、果仁、蜜餞涼果、堅果等等。對於講究者來說,隨着季節、時令的不同,茶食的類型、味道、外形和色彩都要做出改變,以追求與季節的對應。比如說,春季茶食色彩較為艷麗,夏季茶食口味偏向清淡,秋季茶食以素雅為主,冬季茶食味道較濃等[2];甚至在日本,有製作茶食的茶人,每一次茶會都要更換茶果子的款式。茶食的顏色、種類、數量,宜少不宜多,適可而止,不要破壞茶本身的口感味道。
東亞茶食源於中國,最早見於晉代,據《世說新語》記載,褚裒一次到吳郡去,看見金昌亭里有人舉行茶宴,人們認不出他,就只給他茶水,沒有擺上作為茶食的粽子,可見當時已有以食品佐茶的習慣。宋朝的茶會上,會有用各種米麵團做成花朵形狀的茶食,它們先後傳播到朝鮮半島的統一新羅時代和鎌倉時代的日本,在這些地方各自發展。也有以肉類為茶食者,如陸游在《聽雪為客置茶果》中提到以鴨腳為茶食[3]。
中國茶食各式各樣,上海人愛吃的有蘇州糕團、糖粥藕、糖炒栗子等;潮汕人喝的工夫茶會傷胃,所以佐以糕餅和涼果等茶食來化解,潮汕方言裡叫做茶配,意思是「配茶吃的食物」。常見的有頗具潮汕特色的糕餅(如老婆餅、腐乳餅、豬油餅、綠豆餅、米潤、糕仔等)、糖品(如豆方、束砂、酥糖、糖蔥、冬瓜丁等)、蜜餞涼果(如五味姜、加應子、柿餅、柑餅等)。
日本傳統的茶食是日式點心(和果子),稱作茶果子(日語:茶菓子)。傳統上抹茶是要佐以和菓子,而茶會上也會食用,是日本茶道的一部分。茶菓子最為講究外觀造型和季節時令,比如櫻餅、紅葉饅頭這兩款點心,單看其名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季節氣息。
其他地區
視頻
茶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粵式飲茶水滾茶靚點心正 廣州茶樓老字號大盤點,南方網,2017-6-13
- ↑ 什麼是茶食,茶食的選配該如何?,新浪博客 ,2018-1-4
- ↑ 茶宴與茶食,中國網, 200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