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孟子曾說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患了七年之久的病,用其他方法治不好,可以用三年的艾來治療。可見艾葉是不可忽視的藥物。
艾葉叫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為菊科植物艾的乾燥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降濕殺蟲的功效。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
功效;散寒止痛,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1]
禁忌;陰虛血熱者慎用。
目錄
艾葉的功效
性味:艾葉味辛、苦,性溫,
功效:散寒止痛,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
主治:用於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脫皮。醋艾炭溫經止血。用於虛寒性出血。
艾葉的作用
傳統藥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止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第1步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
艾葉的化學成分方面發現艾葉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揮髮油外,還含有鞣質、黃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在藥理研究方面發現艾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第2步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這就說明艾葉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
第3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第4步消毒止癢、避邪
除此以外,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第5步傳統藥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
艾葉藥膳
第1步艾葉煲雞蛋
艾葉12克,雞蛋2隻,用陶器文火同煮,待雞蛋熟後去殼再煮。此膳主治習慣性流產。有流產史的孕婦在孕後第一個月可每日1次,連服5日;第二個月每十日服1次;第三個月每半個月服1次;第四個月及其以後每月服1次,至妊娠足月。已證明此方療效確實。此方亦可治療婦女白帶。
第2步艾薑湯
干艾葉120克(炒焦存性),白姜30克(炮),共研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次30丸,溫米湯送服。此方主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等。
養生經驗方
艾枕
取細軟熟艾1千克,用布包做成艾枕。每天晚上枕用艾枕,對風寒濕引起的頭痛、頭重有良好效果。如果長期枕用,可以預防感冒、頸椎病及面神經麻痹等。
艾袋
用布縫成15厘米×25厘米的布袋,內裝500克細軟熟艾。將艾袋敷於臍腹部,可以預防和治療中老年人臍腹冷痛,或婦女寒性痛經;敷於肩部,可以緩解肩周炎之痛;敷於腰部,可以預防和緩解寒濕性腰痛。
艾墊
將細軟熟艾製成鞋墊,厚度為3~5毫米。將艾墊墊在鞋內,能治療和預防寒濕腳氣、足癬、凍瘡等。
灸療
用艾條灸治穴位或病變部位,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常用的灸法穴位如下:①足三里:調理脾胃,補益中氣,通達經絡,增強體質。 ②三陰交:補益肝腎,調理月經,聰耳明目,固齒堅骨。③關元:補益脾腎,昇陽舉陷,溫暖子宮,調理月經。④命門:溫暖腎陽,祛風散寒,壯腰強骨,固精止帶。
艾附溫中丸
艾葉、吳茱萸、川芎、白芍、當歸各 90克,制香附180克,續斷45克,生地30克,肉桂15克,共為細末。米醋打糊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此丸具有益氣補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用於婦女子宮虛寒,白帶增多,面色萎黃,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月經不調,少腹冷痛,久不受孕等。
灸治呃逆
艾條點燃,放於床頭,熏10分鐘,可治頑固性呃逆。
艾葉泡足治咳嗽
艾葉50克,放入1500毫升沸水中,煎15分鐘,待水溫稍低,將雙足置於藥液內浸泡,每晚睡前1次,每次15~20分鐘,治療因風寒所致的咳嗽,3~5天即可治癒。
艾能治各種疾病
流行傷寒(頭痛。大燒,脈盛等)。用干艾葉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為好。
妊中作寒(大燒,發斑一由紅變黑溺血)。用艾葉一團,如雞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兩次服。
風蟲牙痛。化蠟少許,攤在紙上,鋪艾一層,捲紙成筒,燒煙熏鼻。又用口呵吸煙氣,即可止疼消腫。
中風口噤。用熟艾灸承漿穴與頰車穴,各五壯。
咽喉腫痛。用嫩艾搗汁,細細咽下。又方:用艾葉一把,同醋搗爛,敷喉部。
癲癇諸風。用熟艾灸前後陰之間。灸數隨年歲增減。
小兒撮口臍風。用艾葉燒灰。滿填臍中,外用布縛定。或用蒜蓋臍部,隔蒜用艾絨灸之。
肛爛(病人齒失色,舌變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蟲蝕,爛見腸了,便難救。此病古稱狐惑)。用艾在管中燒着,熏下部令煙直達患處。艾中加少放雄黃一財煙熏,效果更好。
頭風面瘡,癢出黃水。用艾二兩,加醋一升,煎成濃汁,攤紙上貼瘡,一天換二、三次。
蛔蟲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內服,能把蟲吐出。又方:取生艾搗汁,天明時,先吃一點香甜食品,隨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蟲打下。
白痢。用陳艾四兩、乾薑(炮)三兩,共研為末,加醋煮陳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久痢。用艾葉、陳皮等分,煎服。也可用這兩味藥共研為末,加酒煮爛飯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鹽湯送下。
痔瘡。先用槐柳湯洗過,再以艾灸七壯。血穢瀉後即愈。
妊娠下血。用艾葉三兩,芎窮、甘草各二兩,當歸、地黃各三兩,芍藥四兩,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膠二兩令化盡。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膠艾湯」。
胎動(或腰痛,或搶心,或下血,或倒產,子列腹中)。用艾葉一團,如雞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婦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團,如雞蛋大,阿膠(炒為末)半兩,乾薑一錢,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藥汁,加阿膠化開,分三次服,一天服盡)。
產後下血。用干艾葉、老生薑各半兩,煎濃湯服。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團,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燒灰。取二錢,水送服。
盜汗不止。用熟艾二錢、白茯神三錢、烏梅三個,加水一杯煎至作誠,臨時溫服。
水眼腫痛。用艾燒煙,將碗蓋住,過會,刮取碗內煙煤,以溫水調勻洗眼,水中加一點黃連汁更好。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