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
形态
生长习性
紫苜蓿喜欢温暖和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因而多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适应性广[1]。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也能忍耐干旱。抗寒性较强,能耐冬季低于零下30℃的严寒,在有雪覆盖的情况下,气温达零下40℃也能安全越冬,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三北地区都可以种植,以平原黑土地区最为适宜。南方高温潮湿气候则生长不良,所以栽培较少。在冬季少雪的高寒地区,因气候变化剧烈,经常在春季遭受冻害,因此,必须选用抗寒品种,或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才能越冬。紫苜蓿的根系发达,分布在0—75厘米土层中的根量,约占总根量的60%。
地理分布
紫花苜蓿生长期一般有五至十二年,视乎品种和气候而异。可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其他营养,在旱季亦可生存;还可以作为牧草、绿肥作物或者观赏植物,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地区。
苜蓿原产于伊朗,但现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它的踪影。其中西欧、北美、大洋洲栽培面积最大。
苜蓿是世界上除了大豆之外种植量最大的豆科植物,全球种植面积达到3300万公顷。种植面积覆盖各种海拔高度,但温带种植较多。在欧洲并种植最多的是西班牙,其次是法国。
用途
具三小叶和蓝紫色花,花成蝶形;结荚果。荚果可食,含有丰富蛋白质和脂肪酸(Omegas 3)和维生素K。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食物之父,亚历山大大帝曾将麦蒂卡的名字赋予它,而罗马皇帝则将其称为“Lucerna”,光芒之意,因为它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