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童冠贤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中华民国第2任第1届立法院院长

任期 1948年12月24日-1949年10月7日
前任 孙科
继任 刘健群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894年5月16日(光绪二十年四月十二日) 大清直隶省宣化县
逝世 1981年8月7日(1981岁-08-07)(87岁) 加拿大
籍贯 中华民国河北省宣化县(后改隶察哈尔省
政党 中国国民党

学历

经历

童冠贤(生1894年5月16日-1981年8月7日殁),清直隶省张垣特区(今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化稍营乡堵泉村人,名启颜,字冠贤,清末迁居到宣化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

目录

简介

童冠贤(1894-1981),河北省阳原县化稍营乡堵泉村人。清末迁居到宣化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早年毕业于宣化府中学(宣化一中),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后又公费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以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及德国国立大学研究所研究政治与经济学。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组织,1925年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后随国民党元老顾孟余赴广州参加国民北伐革命,遂受命返京任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华北分会委员。

从政经历

早年毕业于宣化府中学(今日宣化一中),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后又公费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以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及德国国立大学研究所研究政治与经济学。就读南开大学期间,组成抗日组织“新中国学会”,出版刊物抵制和反抗。五四运动期间,童冠贤在国外组织留学同学,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童冠贤日本留学期间与周恩来共住同一宿舍。在日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组织。1925年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后随国民党元老顾孟馀广州参加国民北伐革命,遂受命返京任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华北分会委员。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开启参加救灾工作,胜利后,曾任国民政府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署长同时他保持在抗战时期与美国建立的关系,与联合国救济总署驻京代表蓝赫鲁密切合作,争取衣服、毛毯、奶粉、肉类罐头及药品等物资,救济灾民。还致力于善后建设工作,如建设、修建清华南开燕京各大学的教室、校舍,资助保定农学院医学院天津工业专科学校的恢复建设,并扩大北平天津两市的救济工作,永定河上游官厅水库的筹建工程等。

定居海外

离开大陆后童冠贤先到澳门暂住。1950年转往香港,任教香港崇基学院。1965年,他从教职退休。1973年5月,章士钊香港筹备重启国共和谈,不料7月1日病逝于香港童冠贤参加了他的公祭仪式。而后,童冠贤到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居住,最后又定居于加拿大。于1981年8月7日逝世,享年87岁。

与周恩来往来

周恩来于1917年9月到达日本东京,开始在东瀛的留学生活的。他先落脚神田区一家旅馆,后在神保町租居比较便宜的“贷间”,每天去离其住处较近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日文,准备投考官费留学的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南开同学的关系,他在东京住下以后,很快就与童冠贤高仁山刘东美陈铁卿等同校学友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参加了童冠贤等人在东京组织的南开同学会的活动。周恩来加入南开同学会后,被童冠贤等人推选为评议员。

旅日日记,记载不少与童冠贤密切交往的情况。

5月上旬,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为了反对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政府互换针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发起组织抗议示威和罢学回国活动,引起了正在刻苦准备功课的周恩来密切关注。他异常关心中国留日学生的抗议活动,几次找童冠贤等人交换看法。在这一期间他与童冠贤等人接触相当频繁,交换了不少意见。也就在这个时候,童冠贤动员他加入新中学会;到达日本后已经花费一些时间细细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杂志的周恩来欣然同意,决定和新中学会的会友们一起矢志“刷新中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