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拉丁語:Phosphorum,化學符號:P)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原子序數是15。磷是一種易起化學反應的、有毒的氮族非金屬元素。它的化學反應活性和毒性取決於形態不同而有所區別。

磷化氫燃燒的火叫鬼火[1]

目錄

發現

在化學史上第一個發現磷元素的人,當推十七世紀的一個德國漢堡商人波蘭特[2](Henning Brand,約1630年~約1710年)。他是一個相信鍊金術的人,在三十年戰爭時他擔任初級軍官,戰爭結束後成為玻璃工匠的學徒。後來他娶了一位有錢人的女兒。豐饒的嫁妝讓他從此不愁吃穿,所以他開始追求他真正的興趣,也就是尋找賢者之石,而當時的社會相信賢者之石要透過鍊金術才能製成。當時社會相信,賢者之石可以把所有東西變成黃金,甚至可以讓人長生不老。

然而,反覆的實驗失敗終究還是花光了他的所有積蓄。更不幸的是他妻子也過世了。之後他又娶了另一位女人,這位後來娶的妻子不只帶給他財富讓他可以繼續實驗,也給他一個兒子可以在實驗室幫他的忙。

由於他相信人體本身就是一種鍊金術,因為從嘴吧吃進去的跟排泄出來的物質完全不一樣。所以他使用尿作了大量實驗。1669年,他在一次實驗中,將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混合,加熱蒸餾,雖沒有得到黃金,而竟意外地得到一種十分美麗的物質,它色白質軟,能在黑暗的地方放出閃爍的亮,於是波蘭特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冷光」,這就是今日稱之為白磷的物質。波蘭特對制磷之法,起初極守秘密,不過,他發現這種新物質的消息立刻傳遍了德國。

德國化學家孔克爾曾用盡種種方法想打聽出這一秘密的製法,終於探知這種所謂發光的物質,是由尿里提取出來的,於是他也開始用尿做試驗,經過苦心摸索,終於在1678年也告成功。他是把新鮮的尿蒸餾,待蒸到水分快干時,取出黑色殘渣,放置在地窯里,使它腐爛,經過數日後,他將黑色殘渣取出,與兩倍於「尿渣」重的細砂混合。一起放置在曲頸瓶中,加熱蒸餾,瓶頸則接連盛水的收容器。起初用微加熱,繼用大火乾餾,及至尿中的揮發性物質完全蒸發後,磷就在收容器中凝結成為白色蠟狀的固體。後來,他為介紹磷,曾寫過一本書,名叫《論奇異的磷質及其發光丸》。

在磷元素的發現上,英國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差不多與孔克爾同時,用與他相近的方法也製得了磷。波義耳的學生漢克維茨(Codfrey Hanckwitz)曾用這種方法在英國製得較大量的磷,作為商品運到歐洲其他國家出售。他在1733年曾發表論文,介紹制磷的方法,不過說得十分含糊,以後,又有人從動物骨質中發現了磷。

名稱由來

由於單質磷在空氣中會自燃或緩慢氧化而放熱發光,因此磷的拉丁文名稱Phosphorum來源於希臘文Φωσφόρος的拉丁化,原指「啟明星」,意為「光亮」。

而在中文裡,磷的本字為粦,根據晉代《博物志》記載,「戰鬬死亡之處,有人血,積中為粦,着地入艸木,如露不可見。有觸者,着人體後有光,拂拭即散無數,又有吒聲如鬻豆。舛者,人足也。言光行着人。」可見上部「米」字乃代表鬼火之「炎」字轉寫,下部「舛」字則指人足部。

「磷」字本與「粦」無關,如司馬相如在作賦時將其與"嶙"、"粼"混用,指光亮。南朝時期的字典《玉篇》中記載為雲母之意。本作為鬼火之源的「粦」後加石字偏旁以作為其元素性質之辨,指鬼火之源所含的元素。此與「磷」之原來諸義皆有所不同。

分布

磷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9%。磷不以單質存在,通常在磷酸鹽中天然存在,尤其是磷灰石。磷也存在於生物體當中,是原生質的基本成分。

視頻

磷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