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若飛(1896年10月-1946年4月8日),幼年原名大倫,小名運笙(運生)、蔭生,號繼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參加革命深入敵後化名黃敬齋,出生於貴州安順,傑出的共產主義先驅、中共領導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

王若飛
出生 1896年10月
國籍 中國
別名 黃敬齋
職業 無產階級革命家
知名於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知名作品


青年時代,王若飛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討伐袁世凱運動。1922年6月,王若飛與趙世炎周恩來等發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積極從事馬列主義的宣傳。1923年由法國共產黨黨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先後任豫陝區黨委書記,中共中央秘書長,江蘇黨委省農委書記,並作為中共代表團代表之一,與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同國民黨政府簽訂了著名的《雙十協定》。1946年4月8日,王若飛乘飛機回延安,因飛機失事於山西興縣黑茶山不幸遇難,終年50歲。

2009年,王若飛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目錄

人物生平

孩童時期 王若飛,號繼仁,原名王運生。1896年10月,出生於貴州安順市西秀區一個封建家庭,家住中華北路173號。1903年遷居貴陽。

1904年2月,王若飛被二舅父黃齊生接至貴陽承擔撫養、供讀。入貴陽達德學校學習(現為貴陽達德書院舊址,位於貴陽市商業中心大十字南側)。他從《木蘭辭》中讀到"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名句時,十分嚮往那種奮戰韁場、馬革裹屍的戰鬥生涯",遂改名若飛。

1911年11月,王若飛響應辛亥革命號召,參加貴陽學生隊稽查城防。1912年在群民書店任店員。

革命歲月

1915年,王若飛隨大舅父黃干夫到銅仁礦務局任文書兼會計。但在舅父黃齊生的帶領下,參加了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鬥爭,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1917年,王若飛在黃齊生的帶領下留學日本,"五四運動"爆發後,毅然回國。

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

1922年6月,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王若飛同趙世炎、周恩來等人發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積極探討中國革命問題,宣傳馬克思主義。同年秋,同趙世炎陳延年等一起,由阮愛國(即胡志明)介紹加入法國共產黨。

1923年,王若飛赴蘇聯進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同年4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5年3月王若飛回國。不久他擔任中共豫陝區委書記,在李大釗的指導下,他在中原地區大力發展黨團組織,積極開展以工人運動為中心的各項工作,為推動中原地區的革命運動作出了貢獻。

1926年,王若飛調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書部主任(即秘書長),參與處理中央日常工作,並參與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組織領導工作。中共五大後,王若飛擔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農民部長和宣傳部長。

1928年6月,王若飛赴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後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中國農民協會駐農民國際代表,並在列寧學院學習。

1931年,王若飛回國就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員,參與了領導西北地區包括陝、甘、寧、晉、綏、新等地農民鬥爭,開展土地革命。

1931年11月21日,王若飛在包頭-泰安客棧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度過了近6年的鐵窗生活。

1937年5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營救下,結束了5年零7個月的牢獄生活。同年8月到達延安,先後任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1938年,王若飛起任中共中央華中工作委員會、華北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兼任八路軍副參謀長。

1940年起,王若飛任中央秘書長、中央黨務委員會主任等職。期間,他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許多政治、軍事文章,參與研討和制定了許多關於抗日根據地建設的政策、指示。

1944年5月,王若飛作為林伯渠的助手赴西安重慶,與國民黨

談判。他還協助董必武主持中共南方局的工作,11月起任中共南方局工委書記,負責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廣泛團結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共同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鬥爭。

1945年6月,王若飛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8月,抗戰勝利後,他作為中共代表,隨同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參加國共兩黨和平談判。重慶談判期間,他日夜操勞、嘔心瀝血,協助毛澤東周恩來工作。

1946年1月,王若飛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在會上,他按照黨中央要求,既堅持原則,又掌握靈活的鬥爭策略,在改組政府和國民大會等重大問題上,團結各民主黨派,同國民黨的獨裁政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不幸遇難

1946年4月8日,王若飛攜帶着中共代表團就憲法、國民政府組成等問題同國民黨談判的最後方案,同秦邦憲葉挺鄧發黃齊生等,乘飛機離開重慶返回延安。因天氣原因,飛機中途迷失方向,不幸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上撞山墜毀,同機13人全部遇難,王若飛時年50歲。

成就貢獻

國共兩黨舉行了十次正式談判會議期間,王若飛配合周恩來作了多次重要發言。10月10日下午,中共代表周恩來、王若飛同國民黨代表王世傑邵力子張治中簽署了《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王若飛在上海任職中共中央秘書部主任時,參與領導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運動。在擔任中央秘書長、中央黨務委員會主任期間,參與研討和制定了許多關於抗日根據地建設的政策、指示,對推動抗日根據地各項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若飛於1940年4月在《八路軍雜誌》上發表了《華北游擊隊與民眾游擊戰爭發展的經驗》一文,提出了游擊隊的七項任務,為游擊戰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王若飛對陳獨秀所犯錯誤的性質和嚴重後果作了揭露和批判。

王若飛指出內蒙古的工作要深入發動群眾,做好民族工作,開展武裝鬥爭,到一定時候要進行土地革命。針對日本特務策動的"自治運動",王若飛還提出要加強蒙漢團結,共同抗日。

王若飛在延安創辦了陝甘寧邊區黨委理論刊物《團結》月刊,還著有《中國向何處去》、《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十月革命開創了歷史的新紀元》等文章。

軼事典故

獄中鍛煉 王若飛的身體不好,1931年,王若飛被捕到監獄後,為了堅持對敵鬥爭,他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條件鍛煉身體。

王若飛在獄中的鍛煉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暫的放風時間到院子裡曬太陽。後來,他得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敵人被迫允許他每天曬一兩小時太陽。他就利用這個機會,躺在院子裡讓太陽曬全身,把皮膚曬得紫紅紫紅的。

王若飛鍛煉身體的另一種方法是冷水擦身。王若飛用言行感動了出身貧苦的老看守員,他偷偷地給王若飛買了幾隻大碗,王若飛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發紅為止。

王若飛在獄中還有一種鍛煉方法,叫做"室內體操"。體操包括伸腿、彎腰、曲臂等動作。不管三九天,還是三伏天,他都堅持鍛煉。

王若飛在獄中說:"敵人要摧殘我們,我們一定要愛護自己的身體,我們是革命者,決不能向惡劣的環境屈服,要堅決鬥爭。我不怕死,是因為敵人害怕我們的真理,我們必須拚死去保衛我們的真理;我愛護身體,是因為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有力地保衛真理。我生為真理生,死為真理死,除了真理,沒有我自己的東西。"

四八空難

1946年4月8日下午兩三點鐘,山西興縣有人聽到巨大的飛機轟鳴聲,然後看見一架飛機沿着黑茶山下的一條大溝,低空飛來,離地面非常近,好像是緊貼着樹梢飛了過去,緊接着是劇烈的爆炸聲。雨停了後,村里一些年輕人上了山,看到有一架飛機斜躺在一塊凸出的巨石前約20多米的山坡上,飛機殘骸四周的樹木都被燒光。飛機機頭朝上,螺旋槳已經摔斷,飛機的碎片,還有文件紙片散落一地。

當天晚上,村幹部們開會討論此事,因為分不清敵我,大家決定第二天一早上山把屍體掩埋掉。會議開到一半,有幹部匆匆趕到,告訴大家有一架載有重要領導和高級幹部的飛機失事,正在尋找。

第二天一早,黑茶山的50多個民兵們重新上了山,在失事現場附近,撿到了一個橢圓形的印章,雖然已被燒得一塌糊塗,但是依稀能辨認出"中共重慶辦事處證章"的字樣。除此之外,還撿到了兩枚印章,一枚寫着"秦邦憲",另一枚是"黃齊生"。

1946年,晉綏軍區政治部派來了裴周玉調查飛機失事原因。一致認為,因為當天飛機準備返回西安。但能見度差,加之飛機的導航設備比較差,在返航途中迷失航向,誤入山區。為了尋找地面目標,飛機降低飛行高度,在濃霧中撞山爆炸墜毀。

人物評價

中共早期領導人羅亦農這樣評價王若飛:"頭腦敏銳,分析問題透徹、深刻,有雄才大略,善於聯絡人--他像'黏合劑'一樣把大家團結起來。"

2009年,王若飛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鄧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寫道:"若飛其人聰明好學,思想敏銳,性格開朗,待人隨和,在敵人獄中堅強不屈,大義凜然。"

傅作義這樣評價王若飛:"共產黨員王若飛,那才是個人才哩!"

段後世紀念

紀念詩句 陳毅著《哭若飛》 :

廿年患難如交久,失事高空恨更長。

豪飲把杯驚滿座,深談攜手憶河梁。

折衝樽俎鞭撒旦,迫賊關牢出睢陽。

有志願傍青冢宿,英雄肝膽亦柔腸。

中共中央追掉"四八"烈士輓聯:

正天下多艱,賴鬥爭前線,堅持民主,驅除反動,不屈不撓,驚聽凶音喪砥柱。

看中流永痛,念人民事業,惟將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勢爭勝利慰英靈。

毛澤東為"四八"烈士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紀念遺址

王若飛紀念館是內蒙古紅色旅遊景點,位於包頭市東河區通順街3號(原泰安客棧)。這裡曾是王若飛在內蒙古從事革命活動時的秘密場所,也是他被叛徒出賣不幸被捕的地方。每年都有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人前來參觀,表達無限敬仰之情,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王若飛故居始建於清代,占地面積1900平方米。整座建築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被列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王若飛故居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故居不時接待着前來觀瞻的人們,尤其是每年清明前後,這段時間,來到故居平凡小院中緬懷不平凡的烈士的人絡繹不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