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轻轨
澳门轻轨(葡萄牙语:Metro Ligeiro de Macau、英语:Macao Light Rapid Transit)是澳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澳门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期主线工程于2012年2月动工,首期氹仔段已于2019年12月10日通车[1]。目前澳门轻轨由港铁全资附属公司港铁(澳门)营运。
澳门轻轨系统现阶段已完成规划的只有往来海洋站至氹仔码头站的氹仔线,全长9.3公里,共11个车站;车厂工程正在兴建,主线工程则于2012年2月21日在氹仔率先动工,然而由于受轻轨车厂工程严重延误影响,氹仔段最终延至2019年12月10日正式通车。项目造价由2009年估算的75亿增加至2011年预计的110亿,及后2012年9月再增加至142.73亿;到2017年底时已追加到最少164亿,惟2019年底则下调氹仔线最终造价至101-102亿澳门元。
目录
铁路规划
1887年,澳葡政府曾向当时的清朝政府提出,兴建澳门至广州的铁路计划,但受到当时的经济及政治环境影响而未能成事。
1902年,澳葡政府再次向清政府提出,筑建由澳门至广州的铁路,藉以振兴澳门与华的商务关系,9月份,中葡双方商议成立中葡铁路公司,共同建造广澳铁路。10月15日,清外务部复葡国使臣一份照会,申明“许在大西洋国地方(指澳门)欲设之中葡铁路公司,安造由澳门至广东省城之铁路,但所有一切办法,须另行议立合同办理”,同意葡修筑从澳门经中山到广州的铁路,全长120公里。
1904年11月11日,清朝政府与葡萄牙在上海签订了《广澳铁路合同》。合同共有31个条款,约3300多字,内容主要涉及铁路所有权、管理体制、铁路用地征购办法、人力雇佣与管理、货运征税、铁路运价、利润分成、铁路的使用与安全保护、邮政运载等等。当中规定由中葡两国商人集股合建,两国商人各占一半股份,建成通车起满50年,即归还中国所有。
1905年1月20日,清朝铁路大臣盛宣怀终于与葡萄牙国就广澳铁路议订了《中葡商办广澳铁路合同条款》,并上奏光绪帝及慈禧太后。可惜在两国继续商议合作建造铁路期间,因葡萄牙局势动荡而搁置,葡萄牙政府自愿注销原订合同,加上辛亥革命爆发,广澳铁路的修建便告夭折,但葡萄牙其后仍希望能在澳门建成铁路。
1922年,澳葡的港口填海工程规划中,并预计了铁路的接驳路段,利用铁路把港口连接起来,以有助货品在陆上的运送,路轨行走线分为两条︰
- 关闸、黑沙环、马交石、圆台仔、外港、西湾、IILHA DA RADA(澳氹水道之间新人工岛)、氹仔市区,到达氹仔两个新码头。
后来填海工程受政治、规划和资金等各种因素不断修改,直到1930年代,筷子基、黑沙环和新口岸的填海工程才竣工。然而,当时澳葡政府因政治和战争等因素,新码头没有落成,同时亦没有对新填海土地进行发展,使地块沦为农田地,铁路规划方案亦因而取消。
轻轨规划
2001年,时任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发表的《2002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出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政府将会引入全新集体运输系统。随后,于2002年,政府委托香港地铁有限公司为澳门轨道运输系统进行研究。2003年2月,香港的地铁公司完成了首份顾问研究报告,建议使用架空轻轨系统,但方案的成本效益备受质疑,未以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亦备受批评。2005年2月,香港的地铁公司完成第二份顾问研究报告,改为建议使用地下捷运系统,并订定了初步选线方案,但研究报告被指存在造价过高等多种问题。
2006年10月,澳门特区政府自行发表《轨道捷运系统深化研究》方案,被指存在站点设置过密以及未能照顾旧城区等问题。2007年7月13日,澳门特区政府再发表《轨道捷运系统优化方案》[2],方案指出澳门政府计划于2008年动工兴建轻轨,对深化方案进行了一些修订。
2007年10月12日,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正式宣布兴建轻轨首期路线。系统使用优化方案,并未作进一步更动。政府将于2007年底邀请国际顾问公司草拟标书,2008年公开招标,并原定于2008年下半年正式动工,但因有投标公司提出上诉,运输工务司辖下的运输基建办公室用了4个月时间去处理,因此工程曾押后至2009、2010或2011年,后因轻轨路线一改再改,而且需时处理工程投标的上诉程序,因此延至2012年2月21日才能正式动工。政府并同时承诺于首期工程动工后,随即进行第二期方案的规划,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咨询公众。
2019年10月1日,成立于2007年11月的运输基建办公室正式撤销,并由全公共资本公司“澳门轻轨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为配合氹仔线的开通,特区政府与澳门轻轨公司签署为期十年的“轻轨系统运营、经营及维护的批给之公证合同”。另外,港铁(澳门)公司则负责轻轨氹仔线的营运及维修服务。
参考文献
- ↑ 澳门第一条轻轨开通!12月不去,你就亏大了!,搜狐,2019-12-16
- ↑ 澳门轻轨凼仔段动工 官员称建成后可提升生活素质,中国网, 20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