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筆
湖筆 |
中文名稱;湖筆 外文名稱;hubi 產地;浙江湖州南潯區善璉鎮 肇始;南宋 美譽;"文房四寶"之一 |
湖筆,與徽墨、宣紙、端硯並稱為「文房四寶」,是中華文明悠久燦爛的重要象徵。湖筆之鄉在善璉鎮。
當地有筆祖蒙恬廟。相傳秦始皇的大將蒙恬「用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外衣)」,發明了毛筆。
2006年,湖筆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目錄
歷史沿革
湖筆亦稱湖穎,是「文房四寶」之一,被譽為「筆中之冠」。中國的毛筆,起源甚早,而「湖筆」之聞名於世,當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
元以前,全國以宣筆為最有名氣。蘇東坡、柳公權都喜歡用宣州筆;元以後,宣筆逐漸為湖筆所取代。
據《湖州府志》記載:「元時馮慶科、陸文寶制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湖州馮筆妙無倫,還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揮翰手,不嫌索價如珍珠。」人們願以千金重價求買湖筆,足見其聲譽卓著。
湖筆的故鄉在浙江湖州的善璉鎮,南宋時期,地處江南的宣城為戰亂而凋敝,使與宣城接壤的湖州十分幸運地免受兵鋒的洗劫,成為南宋遺民聚居之所。
宣城的部分筆工徙居臨近的湖州,賴此江南碩果僅存的毛筆使用群體為生,並以他們的需求改進制筆工藝,湖筆就此誕生。
相傳秦大將蒙恬「用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外衣)」發明了毛筆。因此善璉建有蒙恬廟供之。蒙恬去世後,善璉筆工不忘筆祖恩惠,捐銀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又稱蒙溪。
每當蒙恬和筆娘娘生日(相傳為農曆3月16日和9月16日)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
千百年來,在善璉集會膜拜筆祖,企盼筆業興旺,這類民俗活動一直沿續着。
湖筆又稱「湖穎」,這是它的最大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的鋒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黑子」的深淺,就是鋒穎的長短,這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並、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製成的,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一毫」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的精細和複雜,所以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
湖州歷來是東南形勝之地,歷代才子迭出、文風不絕。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蘇軾、王十朋等都曾為官或寓居湖州;更有曹不興、張僧繇、貝義淵、朱審、釋高閒、徐表仁、燕文貴等湖籍書畫俊才;王羲之七世孫釋智永居湖之永欣寺三十餘年,用敗的筆頭積滿五簏,葬之「退筆冢」。他們的書畫活動,必定帶動湖州的制筆業的興起。
南宋時期,湖州是士大夫們息影山林的首選之地,他們及附庸的文士們哦詠苕霅之間,唱酬青卞之下,帶動了文房用具的發展;書風的流變和潑灑寫意的文人畫影響了毛筆的筆料由以兔毫為主轉向以羊毫為主;宣州地近宋金邊境,在元兵入寇前的一二百年間,可能已有部分筆工已南遷至宋都臨安左近的湖州。
這一切,為湖筆的孕育準備了外部環境。
宋元在安徽中南部進行了四十多年的拉鋸爭奪,地處江南的宣城為之凋敝,而與宣城接壤的湖州則十分幸運地免受兵鋒的洗劫,成為南宋遺民聚居之所。宣城的部分筆工徙居臨近的湖州,賴此江南碩果僅存的毛筆使用群體為生,並以他們的需求改進制筆工藝,湖筆就此誕生。
湖筆的蜚聲四海,當始於元。錢舜舉(錢選)的畫、趙孟頫的字、馮應科的筆被並稱為吳興三絕。隨着趙字的雄踞海內、朝野交譽,趙孟頫手中那枝握筆終日、日書萬字而不敗的馮應科「妙筆」,令名便不脛而走,深入人心。有元一代,湖州制筆能工迭出,馮應科、沈日新、溫生、楊顯均、陸穎等十餘人留名史卷,「湖筆」之名就此奠定。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成祖朱棣再遷於北京。
文化中心的北遷,使力圖善價而沽的湖筆能工們駕起一葉扁舟,入京售筆。當時主修《永樂大典》的解縉等人,對陸穎、陸文寶、徐原珪、施廷用等人的佳制激賞不已,紛紛為之賦詩作文加以詠贊。其後,善璉筆工便逐漸散布於大江南北、京師通衢,雖離土而猶重遷,「湖筆」之名,世代不易。
對有關文獻記載進行粗略統計,先後開肆外埠的湖筆名店計有:北京戴月軒、賀蓮青、李玉田;上海楊振華、李鼎和、周虎臣(一說屬宣筆)、茅春堂;蘇州貝松泉;揚州興散寺;天津虞永和等。源源輸出各擅絕技的筆工和各色等第的湖筆、筆胚,維繫着「毛穎絕技甲天下」的勝名。
湖筆的成名,與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有關,他對當地的湖筆製作技藝,十分關心和重視,據《湖州府志》記載:他曾要人替他制筆,即使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製,要求非常嚴格,這種嚴格的質量要求,一直流傳至今。
現發展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四大類、近三百個品種。1983年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日本,曾帶數百套湖筆作禮品贈送給日本朋友。
1929年,善璉製作的湖筆年產量達到48萬元,全鎮從事手藝的300多家,制筆工人多達1000餘人。從抗日戰爭開始湖筆生產衰落,1941年產量最低,淪陷時期文化遭受摧殘,制筆原料被控制,產品銷路阻塞,生產受到嚴重破壞。
抗戰勝利後,物價飛漲,行業把頭操縱市場進行重重剝削,筆工們掙扎在飢餓線上。到解放前前夕,善璉的制筆業一片凋敝,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危險。新中國成立後,湖筆生產得到發展和提高。
1956年4月又辦起善璉湖筆生產合作社。1959年創建善璉湖筆廠,促進湖筆的生產發展。
1961年王一品齋筆莊創業200周年,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董必武、陳毅、郭沫若、何香凝和社會知名人士沈雁冰、葉聖陶、沈尹默、傅抱石、吳作人、潘天壽等紛紛題詩作畫,表示祝賀。郭沫若為筆莊新屋(位於湖州紅旗路)寫來市招,並題詩:「湖筆爭傳王一品,書來墨跡助堂堂。蓼灘碧浪流新韻,空谷幽蘭送遠香。垂統以還二百二,求精當作強中強。宏文今日超秦漢,妙手千家寫報章。」以空谷幽蘭比喻湖筆,高度讚揚湖筆的精妙,由此可見他與王一品的深厚情誼。
「文化大革命」給湖筆的生產帶來災難,許多名牌產品以「復舊」為名而被強令停止生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湖筆生產恢復生機,並以較快的速度蓬勃發展。
90年代,浙江湖州、杭州等地的湖筆生產廠、筆莊及個體湖筆作坊有60餘家,從業人員約1萬餘人,年產湖筆700萬支以上。湖州王一品齋筆莊,杭州邵芝岩筆莊、湖州善璉湖筆廠是浙江省生產湖筆的骨幹企業。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和旅遊者,尤其是日本書畫界人士,慕名來到湖州,參觀訪問王一品齋筆莊。1982年春,日本著名書畫家青山衫雨率江南文化考察團參觀王一品齋筆莊,對制筆技藝產生極大興趣,他用王一品所制筆,即席揮毫,留下珍貴墨寶。
1983年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日本,曾帶數百套湖筆作禮品贈送給日本朋友。1994年,浙江省生產各種毛筆283.16萬支,占全國總產量11%。
1979年——1987年間,善璉湖筆廠的雙羊牌湖筆獲得浙江省優質產品、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獲輕工業部優秀出口產品銀質獎。
1994年,湖州王一品齋筆莊在北京舉辦的第五屆亞大博覽會上天宮牌白元鋒筆、博古策筆分別獲金蘭獎和銀獎。杭州邵芝岩筆莊的芝詩圖牌毛筆也在同一博覽會上獲金獎。
為了適應旅遊事業的需要,王一品齋筆莊專門製作了一批供觀賞的湖筆,如「蘭亭」、「鵝池」、「翠亨春」、「西泠漢石」、「半屏山」等,被譽為「旅遊珍品」。王一品還為已故社會名人特製紀念筆。郭沫若逝世一周年,王一品精製了「鼎堂遺愛」(鼎堂為郭沫若別號)。國畫大師吳昌碩,平生愛用湖州羊毫筆寫石鼓文,王一品仿照他的用筆,生產了「缶廬妙穎」。茅盾逝世的當日,王一品趕製了一批書畫筆,以紀念這位傑出的文學家。
制筆原料
筆料的品種繁多,有軟毫、兼毫、硬毫三大類近三百多個品種。以羊毫為例,傳統上只擇取杭嘉湖一帶所產的優質山羊毛,因為這一帶山羊在冬季吃含高蛋白的科桑葉或水花生,有的還以圈養為主,鋒嫩質淨。筆工們將這些優質筆毛料,按質量等級分類,分出「細光鋒」、「粗光鋒」、「黃尖鋒」、「白尖鋒」「黃蓋鋒」等四十多個品種。每一個品種之下,還有再分出若干小類,其精細程度,絲毫不亞於繡花。湖筆選料嚴格,主要選用山羊腋下毛,所取毫料須陳宿多曬,除去污垢,然後再根據毫料扁圓、曲直、長短、有無鋒穎等特點,浸於水中進行分類組合,一般要經過浸、拔、並、梳等七十餘道工序。
湖筆又稱「湖穎」。鋒穎在筆工中的術語叫「黑子」,只有山羊的頸、腋下不易與外部磨擦的部位毛才有,大約一頭健壯的山羊身上有4兩筆料,這4兩中帶「黑子」的頂多只有1兩6錢。一個優秀的揀毛工人能把筆料按質量和長短分為10個等級分別用在不同的筆上,這樣「千萬毛中揀一毫」的「毫輕工重」的勞動就絕非誇張。
湖筆以羊毫取勝。而從書畫上看,明代的文徵明、唐伯虎等文人在蘇州一帶尚習慣用狼毫(鼬鼠尾毛),湖筆從硬毫變為為軟毫的原因大約是自宋以後,中國水墨畫從絲絹鄉為宣紙,從線條為主改為塊面,從工筆轉向寫意,作為工具的毛筆就逐步要求鋒長、柔軟、含墨量大的羊毫了。湖筆的筆桿主要取浙西天目山北麓靈峰山下的雞毛竹,它節稀杆直,竹內空隙較小,是製作筆桿的理想原料。
史書記載
筆為文房四寶之首,而湖筆在古時,人們曾經賦予各種別致的代稱,至今廣泛應用。意趣盎然,耐人尋味。
1.管:《箋》:「彤管」,筆亦管也。
2.管子:唐《開元遺事》:有一書生,進謁李林甫,稱筆為「管子」。
3.毛穎:宋陳淵《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挾,萬里一毛穎。」
4.管城子:唐韓愈《毛穎傳》:「秦皇帝使(蒙恬)恬賜之湯沐,而封諸侯管城,號曰管城子。筆為蒙恬所造,故稱。宋黃庭堅《戲呈孔毅父》詩曰:「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文兄有絕交書」。
5.管城侯:《文房四譜》有此一說。又文嵩《管城侯傳》:宣傳毛元銳,學文鋒,封為管城侯。
6.中書君:《毛穎傳》:毛穎者,中山人也。封管城子,累拜中書令,呼為「中書君」。宋代蘇東坡《自笑》詩:「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即詠此事。
7.毛錐:南宋楊萬里《誠齋集》:「仰枕槽丘俯墨池,左提大劍右毛錐。」
8.毛錐子:《新五代史弘肇傳》:「弘肇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無毛錐子,軍賦何從集乎』?毛錐子蓋言筆也」。
9. 毫、毫素:晉陸機《文賦》中云:或含毫而邀然,「唯毫素之所擬」。李善註:「毫,筆也,書謙曰素」,故亦作「毫素」。
10.毫錐:《白樂天集》:樂天與元微之各有纖鋒細管筆,攜以就試,目為「毫錐」。
11. 秋毫:蘇東坡《鮮于子駿見遺吳道子畫》:「覺來落筆不經意,神妙獨到秋毫顛」。
12.健毫、圓鋒:《山堂肆考》:唐時,趕考舉子將入場之際,嗜利者爭賣「健毫」、「圓鋒」名筆。其價高過平時十倍,「號定名筆」。
13. 羊毫、狼毫、兼毫:湖筆的原料由羊毛、狼尾毛或兩種混合製成。羊毛筆頭乘羊毫、狼毛筆頭稱狼毫、兩種混合筆頭稱兼毫。故有人也以羊毫、狼毫、兼毫等稱謂「筆」之別稱。
14、龍鬚:《龍鬚頌》:「再釋其筆,曰龍鬚友」。筆有一副頌譽聯:龍鬚作友,鴝眼流光。「龍鬚」指筆。
15. 兔毫、麟管:楹聯:「兔毫推趙國,麟管賜張華」,這裡有兩個典故。上聯出自王羲之的《筆經》:漢時諸郡獻兔毫,惟有趙國毫中用。「下聯出自東晉王嘉的《拾遺祀》:張華著《博物志》,晉武帝賜給名筆「麟角管」,作為鼓勵。
16.雞距、鹿毛、鼠須、麟角:有一對聯:「雞距鹿毛花開五色,鼠須麟角筆掃千軍」。上聯「雞距」、「鹿毛」均為古代名筆。前者典出白居易的《雞距筆賦》:「不得兔毫,無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雞距,無以表入本之功。」後者典出《唐書 地理志》:蘄州蘄春郡士貢:白紓簞,鹿毛筆。下聯「鼠須」、「麟角」亦俱為古名筆。《筆經》云:「世傳張芝、鍾繇用鼠須筆,筆鋒勁強有芒。」「麟角」即為「麟角管」。
17.佩阿、昌化:《致虛閣雜俎》:筆神叫做「佩阿」,又叫做「昌化」。
18. 湖穎:湖筆又稱湖穎。湖穎,是湖筆最大的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發亮的縫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這是其他筆所沒有的。故而稱之。
產品特點
湖筆的產地在浙江湖州南潯區善璉鎮。湖筆選料講究,工藝精細,品種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細的如繡花針,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尖:指筆鋒尖如錐狀;齊:筆鋒撮平後,齊如刀切;圓:筆頭圓渾飽滿;健:筆鋒挺立,富有彈性。湖筆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類;按大小規格,又可分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種。湖筆,又稱「湖穎」。穎是指筆鋒尖端一段整齊透亮的部分,筆工們稱為「黑子」,這是湖筆最大的特點。這種筆蘸黑後,筆鋒仍是尖形,把它鋪開,內外之毛整齊而無短長。這一帶的山羊,每隻平均只出三兩筆料毛,有鋒穎的也只有六錢。一支湖筆,筆頭上的每一根具有鋒穎的毛都是在無數粗細、長短、軟硬、曲直、圓扁的羊毛中挑選出來,具有尖圓齊健,毫細出鋒,毛純耐用的優點。
「黑子」的深淺,體現鋒穎的長短。湖筆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製而成。善璉湖筆的成名,與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有密切關係。號稱「日書萬字」的湖州人趙孟頫,他對當地湖筆製作技藝,十分關心和重視。據《湖州府志》載:他曾要人制筆,一管不如意,即令拆裂重製。這種嚴格的質量要求,一直流傳至今。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一筆」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之精細和繁複。湖筆具備尖、齊、圓、健的特點,稱為湖筆的「四德」,所以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
湖筆能夠取代宣筆不僅是歷史的原因,關鍵還在於它的內在品質,也就是製作技術標準和書寫效果上的質量標準。總括起來就是「三義四德」。
「三義」: 「三義」指精、純、美。這是從技術說的。「精」指揀、浸、撥、梳、結、配、擇、裝72等道工序都一絲不苟;「純」指選料嚴格細膩,以「千萬毛中選一毫」的態度進行;「美」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杆、刻書、裝潢等高度統一。
「四德」:「四德」指「齊、銳、圓、健」。這是從從書寫效果上說的。「齊」指筆頭飽滿濃厚,吐墨均勻;「銳」是筆鋒銳尖不開叉,利於鈎捺;「圓」指圓轉如意揮掃自如;「健」指健勁耐用,不脫散敗,有彈力而顯書者筆力。
湖筆第二個特點是堅持傳統書法操作。明代方以智認為一支好筆必須具有「心、被、柱、副」,這和《筆經》里說的「桀者居前、毳者居後,強者為刃、耎者為輔」是一致的,也就是一支毛筆頭,心內要有鋒,必外要被以穎毫,心內的頂峰處要有最好的穎毫作柱,副是指輔助襯托的毫毛也不能不講究。
湖筆的第三個特點是品種多。目前以用途可分書寫繪畫、工業、特用三大類用筆;以性能分有軟、硬、兼三類。這三類所用的筆料就有十多種獸毛及其它禽羽等為原料,像硬毫中的黃鼠狼(鼬尾)、石獾、馬尾、豬鬃、山兔以富強性,落墨勁有力流利見長,軟毫的羊毫長而穎銳,運軟圓渾圓含墨飽滿,枯潤適用得當則墨色筆意變化無窮。兼毫則剛柔相濟宜書宜畫。如似大小長短粗細來分那就有數百種之多,這和中國許多毛筆產地品種都類似的。
工藝
湖筆又稱"湖穎",這是它的最大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的鋒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黑子"的深淺,就是鋒穎的長短,這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並、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製成的,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一毫"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的精細和複雜,這是一點也不誇張的。
筆料的品種繁多,有軟毫、兼毫、硬毫三大類近三百多個品種。以羊毫為例,傳統上只擇取杭嘉湖一帶所產的優質山羊毛,這一帶的羊毫為上品,鋒嫩質淨。筆工們將這些優質筆毛料,按質量等級分類,分出"細光鋒"、"粗光鋒"、黃尖鋒"、白尖鋒""黃蓋鋒"等四十多個品種。每一個品種之下,還有再分出若干小類,其精細程度,絲毫不亞於繡花。湖筆選料嚴格,主要選用山羊腋下毛,所取毫料須陳宿多曬,除去污垢,然後再根據毫料扁圓、曲直、長短、有無鋒穎等特點,浸於水中進行分類組合,一般要經過浸、拔、並、梳等七十餘道工序。被譽為「筆中之冠」。
湖筆的筆桿主要取浙西天目山北麓靈峰山下的雞毛竹,它節稀杆直,竹內空隙較小,是製作筆桿的理想原料。
湖筆純由手工製作,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一支湖筆從原料進口到出廠,一般需要經過擇料、水盆、結頭、裝套、蒲墩、鑲嵌、擇筆、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從中又可細分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在眾多工序中,以擇料、水盆、結頭、擇筆四道工序要求最高,最為講究,尤其是水盆和擇筆。主要工序由技工專司,選料精細,製作精工,尤其講究鋒穎。製作工匠秉承"精、純、美"的準則,生產出"尖、齊、圓、健"四德齊備的成品湖筆。
水盆
水盆是湖筆製作中最複雜最關鍵的一道工序。在寬大的水盆車間,整齊地放着一排排木盆,筆工們一手拿着角梳,一手攥着脫脂過的毛料在水盆中反覆梳洗、逐根挑選,按色澤、鋒穎、軟硬等不同級別進行一根根分類、組合,做成刀片狀的刀頭毛,然後再放在水裡縷析毫分,把斷頭的、無鋒的、曲而不直的、扁而不圓的毛剔除,整個過程非常精細。
擇筆
擇筆也是分揀毫毛的一道工序,讓製成的半成品毛筆筆頭在乾燥狀態下散開,一手握住筆桿,一手拿着修理工具,迎着光線把沒有鋒穎的筆毛揀去。
水盆和擇筆兩道工序對於坐姿也有特殊的要求,宜側身而坐,身朝南而面稍偏東,處於自然光線的照射下。因為毛毫的鋒穎只有在自然光線下才能達到清晰的最佳可視效果。擇筆還十分講究腳的擺放,右腳的腳背往往拐在左腳的腳跟上,座位是板凳,使筆頭在操作時不會踏腰,從而保持身體的平衡挺直。
俗稱雞毛筆,以雞毛為原料,經湖筆傳統工藝流程的一種特殊操作而成。這也是湖筆產品中的一個獨特品種,它的製作方法很原始,然而能操作這種工藝流程的技工已為數不多了。雞穎筆因其性能特軟,筆鋒一着墨,像一個吸足墨水的棉花球,因此沒有深厚的書寫功力和經驗是很難使用的。然而用它書寫的作品,能體現蒼勁有力,婀娜多姿的魅力。由於曲高和寡,使用者甚少,市場上難覓其蹤。
紫毫類
紫毫是山兔毛毫三種主料中最稀貴的一種做筆原料。紫毫筆是湖筆兼毫大類的一個旁支,它歸屬於兼毫,亦有很多的規格和品種。此毫色澤烏黑光毫,其長短和含量直接影響筆的價值。富有彈性的,鋒嫩耐磨。以書寫中小楷為主。一般兼毫筆,只能開鋒三分之一,唯有紫毫筆,能全開其鋒,具有吸墨量多,書寫長的特點。
胎毛筆
胎毛經消毒、脫脂、防腐處理,可歷經千年不腐、不蛀、不爛。胎毛筆要經過水盆、結頭、車斗、擇筆、刻字等大流程和一百多道中小過程完成,不僅造型美觀而且易於書寫,真正做到落紙如雲,揮毫如意。
羊毫筆
性能柔和、揮灑如意、宜寫正、草、隸、篆、行各種書法及潑墨山水,寫意花卉。
兼毫筆
剛柔相濟、得心應手,適用寫中小楷書、工筆、人物畫像、修飾照相、工業製版等。
狼毫筆
勁健有力、宜書宜畫,適用於潑墨山水、寫意花卉,亦可寫各體書法。
文化意義
湖州毛筆簡稱湖筆,是毛筆中的佼佼者,以製作精良、品質優異而享譽海內外,又成為毛筆的代名詞。湖筆是湖州文化的典型代表,孕育、產生於湖州豐富的文化環境中。作為文物之邦,湖州為書於竹帛時代的人們貢獻了輝煌燦爛的湖筆文化。湖筆不僅是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湖州文化的驕傲與投影。
湖筆筆料的品種繁多,有軟毫、兼毫、硬毫三大類300多個品種。以羊毫為例,傳統上只擇取杭嘉湖一帶所產的優質山羊毛,這一帶的羊毫為上品,鋒嫩質淨。湖筆選料嚴格,主要選用山羊腋下毛,所取毫料須陳宿多曬,除去污垢,然後再根據毫料扁圓、曲直、長短、有無鋒穎等特點,浸於水中進行分類組合,一般要經過浸、拔、並、梳等70餘道工序,被譽為筆中之冠。湖筆的筆桿主要取自浙西天目山北麓靈峰山下的雞毛竹。這種竹子節稀杆直,竹內空隙較小,是製作筆桿的理想原料。
湖筆精湛的製作工藝是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湖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社會文化的轉型、書寫工具的革新、對經濟效益的片面追求,導致湖筆生產中出現次品泛濫、工匠流失、傳承乏人的狀況,傳統湖筆技藝受到很大衝擊,急需採取積極措施加以保護。此狀況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02年2月,湖筆被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6年5月,湖筆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湖筆的保護和傳承從此走上了規範、健康的發展之路。
文房四寶,湖筆首要。千秋著史,管城酣遨。
科舉取士,翰墨留芳。齊家治國,筆以載道。
筆之溯源,五千歲朝。石器岩壁,朱跡片陶。
筆描刻寫,龜甲殷商。戰國穎毫,問世最早。
木杆周圍,裹扎兔毫。鋒堅而挺,簡牘妙造。
其時筆名,語不同標。楚地稱「聿」,「不律」吳寶。
燕國曰「弗」,秦「筆」統號。筆之祖傳,蒙恬所造。
納毫入管,含墨足飽。鹿柱羊被,謂之蒼毫。
毛錐古制,形如筍狀。鋒短而粗,落紙嬌嬈。
又似蘭花,玉潔素苞。樣式葫蘆,剛柔兼妙。
杆頂削尖,簪筆便巧。「白馬」「史虎」,管刻隸刀。
漢代管飾,華麗端莊。象牙綴珠,黃金鏤雕。
鐫描山水,人物花鳥。龍鳳祥雲,異珍寶藏。
穎毫原料,品類繁茂。古采免毛,今取羊毫。
馬鹿獾狼、各具優效。狐狸鼠須,力透紙表。
偶集雞毛,名士揮掃。人須茅草,異制點繚。
諸葛宣筆,盛譽唐朝。無心散卓,宋人至寶。
穎技高超,四海首翹。吐蕃朝鮮,東瀛仿造。
筆都善璉,魏晉之源。男主修筆,水盆女擅。
千毫萬管,寓繁於簡。博採眾長,朝夕精研。
時代入元,應科筆冠。子昂舜舉,三絕光絢。
穎甲天下,名超徽宣。「四德」俱全,尖齊圓健。
毫聚筆尖,鋒棱如箭。攢撮均齊,如意流轉。
裹束豐圓,含墨飽滿。筆腰挺健,心手悠然。
筆德人言,人筆同天。通神明德,以千秋鑒。
學問精尖,見賢思齊。內方外圓,人天行健。
龍鬚友緣,軒冕才賢。玉堂揮翰,拱璧高懸。
羲獻父子,筆勢雄逸。吳興職守,獨開生面。
右軍愛妻,郗氏書善,鸞鳳交舞,女中筆仙。
智永禪師,永欣卅年。退筆成冢,戶限為穿。
魯公真卿,龍驤豹變。三癸韻海,雄風呈現。
陸羽《茶經》,千古文煥。金沙湧泉,太和賞嘆。
高閒千文,鐵屈銀蹯。飄逸厚重,旭素比肩。
東坡居士,魚躍深淵。五行湖地,墨妙詩撰。
襄陽用筆,出鋒八面。苕溪蜀素,流芳萬年。
趙氏松雪,萬字日練。華貴獨幟,翩翩欲仙。
管姬寫竹,片楮寸縑。儂我之詞,韻事美談。
海派巨擘,缶廬爭妍。宿羊籀鼓,精金百鍊。
沈氏尹默,豪厘貫穿。依仁遊藝,譽滿書壇。
沫若詩函,「一品」歌贊。新韻香遠,空谷幽蘭。
壽者勁健,情執「石獾」。《試筆圖》展,真氣渾然。
松石延年,譚翁澄園。江南一擘,墨重筆酣。
新我左臂,異峰凸顯。情高韻遠,意足神完。
麻毛宋筆,啟功執戀。「元白」妙制,又開新篇。
筆都藏龍,巧手著功。其事欲善,利器先通。
仲璋進中,舉世良工。棗心蘭蕊,宋元稱雄。
日新沈氏,均顯楊公。陸氏父子,文寶繼翁。
阿牛文用,御筆孝宗。天錫興源,集元非同。
現代工藝,紹古揚弘。國禮穎制,梅珍心用。
美芳平妹,擇刻廣誦。非遺承人,昌明任重。
筆隨時代,標定其中。傳統字號,明輝耀宗。
一品「天官」,奪金耀榮。戴月軒筆,京城讚頌。
楊二令堂,海上群擁。芝岩松泉,蘇杭情鍾。
諸中書君,文士皆寵。心師造化,捷巧變通。
五指執筆,自然輕鬆。永字八法,萬象立胸。
「點」側臥筆,墜石意同。「橫」畫謂勒,澀行鍥送。
「豎」筆曰弩,胸挺肩聳。「鈎」古名趯,左挑鋒縱。
短「橫」語策,策馬躍踴。長「撇」字掠,姿態雍容。
短「撇」號啄,驚鳥飛鴻。「捺」磔同筆,三折波動。
如錐畫沙,屋漏痕蹤。使轉縱橫,天馬行空。
織羅點線,變化無窮。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道場山巔,筆塔聳立。仰觀於天,俯察於地。
心正筆正,蒙養浩氣。可滌煩襟,有益壽頤。
美談人間,春秋琦麗。夢筆生花,神予偉器。
天賜靈物,畫龍點睛。乾坤筆道,萬世歸依。
相關傳說
民間故事傳說蒙恬在浙江湖州製成筆,現今有湯建馳、姚新興、鍾偉今、陳雲琴和費三多等幾種民間傳說的版本,連198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土特產傳說》一書中,都是這麼說的。那麼,是子虛烏有呢,還是確有其事?
據《史記-蒙恬列傳》載:蒙恬祖父、父親皆有戰功為將蒙恬初為書獄典文學,這官職是管理監獄判決書之類的職務。「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史。「此時官職又高升。內史之職,是管理朝廷文件的官員。」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成為守衛長城的軍事長官。可不久,「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他巡視全國,命蒙恬為「通道」,開通道路,即開路先鋒。《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巡視全國時到過湖州:「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行至雲溪望祀虞舜於九疑崇山,浮江下,觀籍河,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塘,臨浙江......上會稽,祭大禹......還過吳,從江乘渡,並海上,北對琅邪。」這段中的「還天吳」的「吳就是當今湖州。
《史記-項羽本紀》中載:「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籍,就是項羽,秦末,項羽在湖州起兵,曾打扶蘇的旗號,那麼做為扶蘇親信的蒙恬,也可能潛逃暗藏在湖州,因為還有蒙恬勸太子不死的記載。
以上記載可知:秦始皇巡視天下,途中到過湖州。蒙恬作為「通道」護駕,有可能來過湖州。
唐代文學家顏真卿的《項王碑陰述》中說:「西楚霸王當秦之末,與叔梁避仇於吳,蓋今之湖州也。」今湖州還有「掩浦」,又稱「項浦」之地,就是項梁掩項羽口之地。這在《湖州府志》上記得清清楚楚。項浦在今湖州南皋橋一帶。秦始皇病故後,秦二世、趙高篡奪帝位,太子扶蘇自殺,同時也逼蒙恬自殺。蒙恬起先不願死,「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乃吞藥自殺。蒙恬一死,卜香蓮帶着幼子蒙穎,由門客卜,沈且二人陪伴返回故里隱居下來,也有一種可能,蒙恬未隨太子自殺而隨妻子潛入蒙溪,將制筆的技藝傳授給鄉民。湖筆業就此在湖州善璉落根。所以項羽後來在湖州起義,也藉助於扶蘇和蒙恬這位重臣聲望。
又有《歸安雜錄》載:「善璉古稱蒙溪。相傳秦始皇東巡稽(今紹興)、郵拳(今嘉興),命護駕大將蒙恬屯兵游城,鎮搞吳越。蒙納卜夫人,隨征塞上。卜夫人,宇香蓮、賢而慧,取羊毛、兔毫制筆、書於帛,仕尉皆頌其才。後蒙恬遇難,夫人攜幼子穎,由門卜遷,沈且伴歸故里隱居,授鄉民以制筆三技。漢武帝時縊封蒙恬,立祠以祭,稱其地為蒙溪。」
當時可能由於某種機緣與蒙相識,卜香蓮「賢而慧」,蒙恬仍長城,卜香蓮長到達長城,蒙恬批閱公文,需筆書寫。但那時的筆,是把竹杆端部劈開,筆頭夾在中間,用絲線纏牢後,再塗上漆。卜香蓮看到丈夫書寫不方便,於是將筆改進,成為「以柘木為骨,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蒙恬一使用,果然書寫方便。就很快推廣到仕尉中去,將尉大夫們也齊稱頌卜香蓮。但當時卜香蓮只是一家庭女婦,無名無望,於是將造筆,即為改良筆的功績,歸屬於蒙恬名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