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自2007年換屆以來,在中共清遠市委宣傳部、清遠市文聯的大力支持下,協會同仁在「清遠民間文藝活字典」、「文化義工」李宗礦主席的帶領下,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個包括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間工藝[1]、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古村古鎮搶救、民俗學、地域歷史學、方志及姓氏研究在內的綜合性學術團體。五年來的實踐,確立了「推動學術立會,加強活動展演,搶救文化遺產,發展民間文藝」的工作思路和發展方向,並獲得了累累碩果。
目錄
機構簡介
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了民間工藝作品、民俗、非遺等項目參加省以上各種展覽、展出活動,共獲得金獎5個,銀獎6個,銅獎12個,省的優秀組織獎、省先進協會獎6個。其中連州陳紹波獨創的筍衣畫參加了2008年北京殘奧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民間藝術展出。
在民間文藝著作方面,曹春生、歐陽在衷、陳露、高峰、林蔚然等均獲得過廣東省民間文藝著作獎。而協會主席李宗礦更是獲得了2009年「廣東省民間文藝突出貢獻獎」的榮譽。在民間工藝方面,曹憲中、吳共建、陳紹波、張少林、唐俊、傅新東等多次獲得省以上的獎項。五年來共出版了民間文藝著作16部,在省以上刊物發表民間文藝論文[2]33篇,獲得省以上各種獎項9個。
民間文學更上層樓
民間文學,是民間文藝的基礎學科,是民間文藝的「母語」。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對這一工作多年來常抓不懈。搜集、整理民間故事、民間掌故、民間傳說、民間音樂,民間曲藝,編纂民間文學圖書資料成為工作的常態之一。當中的代表人物如市直的李宗礦,連山的陸上來、莫自省,清城區的何必,清新縣的鄧錦泉、曾國良,英德市的李社金,佛岡縣的謝國球等等。
2011年,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在市委宣傳部和市文聯的大力支持下,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編纂《清遠紅故事》一書。該書收集了流傳在清遠市屬各縣(市、區)各個革命歷史時期的「紅故事」,計96篇,二十多萬字。此外,根據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關於民間文學的工作部署,從前年開始,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開展了《民間故事》(縣卷本)的編纂工作。至今已完成了連山卷(送審稿)、連州卷(送審稿),正在編纂的有清新卷、連南卷。
致力搶救文化遺產
2009年,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於當年6月13日在我市召開「2009年國家文化遺產日暨廣東省古村落工作交流會」,會議就全省古村落的搶救、保護和發展工作進行探討。會議高度讚揚了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古村落的搶救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至今,我市共有三批10條古村落被認定為省級古村落。這批古村落,對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家園與歷史,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對推動連南瑤族長鼓舞、英德鬧花燈、連州舞馬廘、佛岡豆腐節、舞獅被、清新三人燕尾龍舟競技等項目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市民間文藝協會起到了積極的搶救作用。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方面,清新的陳露和英德的范桂典初獲成果。最近三年,陳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從實踐到理論,撰寫並發表了8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論文,內容涉及到民間民俗、民間體育競技、民間音樂、民間工藝、民間文學等多個方面。英德的范桂典,不僅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術層面進行研究,還能夠從民間文化的意義上進行大膽的探索,在省以上的專業刊物發表了多篇論文。陳露和范桂典二人於2010年皆被清遠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評為「清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個人」。
民間工藝屢有創新
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擁有象東陽木雕傳人、木雕家曹憲中,雕塑家吳共建,紅木家具設計專家傅新東,獨創筍衣畫的陳紹波等一批民間工藝家,他們在長年的藝術探索路上,屢有作品創新,每年皆有好作品問世。如2011年10月在廣州舉辦的廣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上,曹憲中、蘇琴夫婦創作的木雕掛屏「鍾馗嫁妹」和根雕「威震群山」分別榮獲金獎和銀獎,吳共建創作的銅雕「雨打芭蕉」榮獲銀獎。且三件作品及吳共建的銅雕「杜拉拉」被組委會認定為廣東省工藝美術精品。
根雕方面,唐俊和張少林可謂是「最佳搭檔」,他們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省的展覽並獲獎。他們共同搜索根雕材料,一起研究根雕藝術,合著了根雕藝術專著。
筍衣畫「掌門人」陳紹波,在今年廣東省民間文藝家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上特別提到了他獨創的筍衣畫,無疑是對他的創作的認可與支持。
視頻
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你都認識哪些民間的傳統工藝(上),搜狐,2019-12-09
- ↑ 發表論文需要什麼條件,搜狐,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