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鸥
小燕鸥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Sterna albifrons 目/科/属 鸻形/鸥/小燕鸥 迁徏状态 留鸟 普遍性 不普遍 体长/体重 22-28cm/47-63g |
别名:白额燕鸥,雌雄同型。虹膜黑褐色。嘴黄色、先端黑色。脚黄色。
- 繁殖期成鸟
- 前额白呈三角形。头顶至后枕及过眼线黑色。
- 肩、背及翼上淡灰色。其馀白色。
- 非繁殖期成鸟
- 嘴转黑色,脚暗黄至黑褐色。
- 前额白色范围扩及头顶,眼先白,但过眼线至后颈仍维持黑色。
- 亚成鸟似非繁殖期羽色,但嘴黄褐色,背染褐色,且有暗褐色鳞斑及淡色羽缘。尾羽较短,分叉浅。
- 飞行时,腰及尾羽白色,外侧初级飞羽黑色。尾羽分叉深。
目录
栖地&习性
繁殖
主要3至7月中旬。在台湾于4-7月于海边开阔平坦或坡度平缓沙地、砂砾地群聚繁殖,多选择与蛋色相似有保护色环境,在地面挖浅坑或利用贝壳、石子、植被地布置巢。每巢产卵1-3枚,蛋呈乳白色,有浅色褐斑。雌雄鸟轮流孵卵及育雏。孵化期约21天。雏鸟约经20-24天长成。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最不关注)。
鸣声
急促尖锐重复的“kriet-”高音声 。
外观相似性
普通燕鸥非繁殖羽,体型明显较大较壮硕。背及翼上灰色较深,繁殖羽前额全黑,腹面略染紫灰色。minussensis亚种嘴、脚红色。飞行时振翅速度较缓慢,尾羽分叉较深,外侧尾羽外缘黑色。
黑腹燕鸥非繁殖羽,嘴较短,腰及尾羽灰色。尾羽分叉较浅,呈鱼尾状。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S. a. albifrons (Pallas, 1764) –欧洲,从西亚东到(至少)阿富汗,还有大西洋沿岸的摩洛哥,南非的地中海沿岸和波斯湾的岛屿;非洲E到印度W海岸的冬天。
- S. a. guineae (Bannerman, 1931) – 加纳至加蓬以及尼日尔河和主要支流,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的人口很少。
- S. a. pusilla (Temminck, 1839) –印度和缅甸北部,以及苏门答腊和爪哇岛附近的岛屿。
- S. a. sinensis (J. F. Gmelin, 1789) – 斯里兰卡;俄罗斯东南部,中国,日本,东南亚和菲律宾至北澳大利亚;来自密克罗尼西亚(塞班岛)的最近殖民者 E到夏威夷很可能在这场比赛中,,以及新不列颠和所罗门群岛的一些鸟类(九重葛,也许还有圣伊莎贝尔);N鸟群多数在马来西亚过冬。
- S. a. placens Gould, 1871 – E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N扩散到N澳大利亚,也可能扩散到印度尼西亚和西南太平洋。[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little tern,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