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保鞏
生平
奧保鞏之父為奧保矩,為豐前小倉藩小笠原家的家臣,官居利右衛門。奧保鞏為家中長子,1847年出生於小倉,幼名為次郎。15歲時過繼給本家奧保義作為養子,繼承了家督地位,為馬回武士,年俸知行取300石,並改名為七郎左衛門。奧姓為小姓,武士等級為物頭。
幕府末年隨主家支持幕府一方,並參加長州征討。明治2年(1869年)1月擔任足輕隊長一職。次月,遊學於東京。明治4年(1871年)5月,擔任常備第4小隊長。同年6月,加入陸軍,任西海鎮台第2大隊的小隊長。同年11月,代理陸軍大尉,所屬鎮西鎮台(後屬熊本鎮台)。明治5年(1872年)正式晉升陸軍大尉,所屬鹿兒島分營。
明治6年(1873年)8月,任熊本鎮台中隊長。佐賀之亂時隨軍出征並負傷。明治7年(1874年)6月,晉升為陸軍少佐,並擔任步兵第11大隊大隊長。同年8月,隨軍參加牡丹社事件,明治8年(1875年)2月,調任步兵第13聯隊,任大隊長,並參加神風連叛亂[1]的平定。
明治10年(1877年)2月,參加西南戰爭。2月21日熊本城圍城戰期間率軍在城內堅守。4月8日天明前,率領一個步兵大隊突破薩摩軍防線,並和薩摩軍後方登陸的政府軍取得聯繫。在戰鬥中,奧保鞏的臉頰被敵彈穿透,其用左手摀住傷口,右手持軍刀繼續指揮戰鬥。4月20日,在熊本晉升為步兵第14聯隊代理聯隊長。
明治11年(1878年)11月,晉升陸軍中佐,正式就任步兵第14聯隊長,後轉任步兵第10聯隊長。明治15年(1882年),晉升陸軍大佐,後任近衛步兵第2聯隊聯隊長。明治18年(1885年)5月,晉升陸軍少將,任步兵第7旅團長。先後出任近衛步兵第一旅團長,東宮武官長,近衛步兵第二旅團長等職。明治27年(1894年)2月至9月赴歐洲訪問。
明治27年(1894年)11月,繼野津道貫後擔任第5師團中將師團長。12月,領兵參加中日甲午戰爭。明治28年(1895年),以軍功封華族,敘男爵[2]。明治29年(1896年)10月14日任第一師團長。明治30年(1897年)10月27日,任近衛師團長,其後,任東京防禦總督,東部都督。明治35年(1902年)10月,訪問印度,次年3月返日。明治36年(1903年),晉升為陸軍大將。
明治37年1月,就任軍事參議官。同年3月,日俄戰爭爆發後,任第二軍司令官。
明治39年1月,復任軍事參議官一職。同年7月,兒玉源太郎猝死後就任參謀總長。明治40年(1907年)9月敘伯爵。明治44年(1911)10月名列元帥府。明治45年(1912年)2月,任議定官。
昭和5年(1930年)7月19日病逝,享年85歲。
視頻
奧保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神風連」破滅與現代化,中國廬山旅遊網,2019-02-26
- ↑ 奧保鞏生平介紹 奧保鞏與乃木希典的相同點?,趣歷史,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