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
夸克(quark)是一種基本粒子[1] ,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夸克互相結合,形成一種複合粒子,叫強子,強子中最穩定的是質子和中子,它們是構成原子核的單元。由於一種叫「夸克禁閉」的現象,夸克不能夠直接被觀測到,或是被分離出來;只能夠在強子裏面找到夸克。因為這個原因,人類對夸克的所知大都是來自對強子的觀測。
夸克有六種「味」,分別是上、下、魅/粲、奇、底及頂。上及下夸克的質量是所有夸克中最低的。較重的夸克會通過一個叫粒子衰變的過程,來迅速地變成上或下夸克。粒子衰變是一個從高質量態變成低質量態的過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上及下夸克一般來說很穩定,所以它們在宇宙中很常見,而奇、魅粲、頂及底則只能經由高能粒子的碰撞產生(例如宇宙射線及粒子加速器)。
夸克有着多種不同的內在特性,包括電荷、色荷、自旋及質量等。在標準模型中,夸克是唯一一種能經受全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基本相互作用有時會被稱為「基本力」(電磁相互作用力、萬有引力、強相互作用力及弱相互作用力)。夸克同時是現時已知唯一一種基本電荷非整數的粒子。夸克每一種味都有一種對應的反粒子,叫反夸克,它跟夸克的不同之處,只在於它的一些特性跟夸克大小一樣但正負不同。
夸克模型分別由默里·蓋爾曼與喬治·茨威格於1964年獨立地提出。引入夸克這一概念,是為了能更好地整理各種強子,而當時並沒有甚麼能證實夸克存在的物理證據,直到1968年SLAC開發出深度非彈性散射|Deep inelastic scattering實驗為止。夸克的六種味已經全部被加速器實驗所觀測到;而於1995年在費米實驗室被觀測到的頂夸克,是最後發現的一種。
目錄
分類
標準模型是描述所有已知基本粒子的理論框架。此模型包含六種味的夸克(SubatomicParticle|quark):上(SubatomicParticle|up quark)、下(SubatomicParticle|down quark)、奇(SubatomicParticle|strange quark)、zh-tw:魅;zh-cn:粲(SubatomicParticle|charm quark)、底(SubatomicParticle|bottom quark)及頂(SubatomicParticle|top quark)。夸克的反粒子叫反夸克,在對應的夸克符號上加一橫作為標記,例如SubatomicParticle|Up antiquark代表反上夸克。跟一般反物質一樣,反夸克跟對應的夸克有着相同的質量、平均壽命及自旋,但兩者的電荷及其他荷的正負則相反。
夸克的自旋為Frac|1|2,因此根據自旋統計定理,它們是費米子。它們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即兩個相同的費米子,不能同時擁有相同的量子態。這點跟玻色子相反(擁有整數自旋的粒子),在相同的量子態上,相同的玻色子沒有數量限制。跟輕子不同的是,夸克擁有色荷,因此它們會參與強相互作用。因為這種夸克間吸引力的關係,而形成的複合粒子,叫做「強子」(見下文強相互作用與色荷部份)。
在強子中決定量子數的夸克叫「價夸克」;除了這些夸克,任何強子都可以含有無限量的虛(或「海」)夸克、反夸克,及不影響其量子數的膠子。強子分兩種:帶三個價夸克的重子,及帶一個價夸克和一個反價夸克的介子。最常見的重子是質子和中子,它們是構成原子核的基礎材料。我們已經知道有很多不同的強子(見重子列表及介子列表),它們的不同點在於其所含的夸克,及這些內含物所賦予的性質。而含有更多價夸克的「奇異」強子,如四夸克粒子(SubatomicParticle|quark SubatomicParticle|quark SubatomicParticle|antiquark SubatomicParticle|antiquark)及五夸克粒子(SubatomicParticle|quark SubatomicParticle|quark SubatomicParticle|quark SubatomicParticle|quark SubatomicParticle|antiquark),目前仍在理論階段<,它們的存在仍未被證實2000年代初,有幾個研究小組聲稱,已證實了四夸克粒子與五夸克粒子的存在。儘管四夸克粒子的情況目前仍在爭論中,但是所有五夸克候選粒子都已被證實不存在。
基本費米子被分成三代,每一代由兩個輕子和兩個夸克組成。第一代有上及下夸克,第二代有奇及魅夸克,而第三代則有頂及底夸克。過去所有搜尋第四代基本粒子的研究均以失敗告終,又有有力的間接證據支持不會有超過三代主要證據是基於SubatomicParticle|Z boson0玻色子的共振寬度,它限制了第四代中微子的質量,此時質量需要大於~45|u}。與其他三代的中微子相比,它們的質量不高於2,可見兩者形成非常大的對比。 。代數較高的粒子,一般會有較大的質量及較低的穩定性,於是它們會通過弱相互作用,衰變成代數較低的粒子。在自然中,只有第一代夸克(上及下)是常見的。較重的夸克只能通過高能碰撞來生成(例如宇宙射線),而且它們很快就會衰變;然而,科學家們相信大霹靂後,第一秒的最早部份會存有重夸克,那時宇宙處於溫度及密度極高的狀態(夸克時期)。重夸克的實驗研究都在人工的環境下進行,例如粒子加速器。
同時擁有電荷、質量、色荷及味,夸克是唯一一種能經受現代物理全部四種相互作用的已知粒子,這四種作用為:電磁、重力、強相互作用及弱相互作用。對於個別粒子的相互作用而言,除非是在極端的能量(普朗克能量)及距離尺度(普朗克距離)下,重力實在是小得微不足道。然而,由於現時仍沒有成功的量子重力理論,所以標準模型並不描述重力。
關於六種夸克味更完整的概述,可見於下文中的列表。
歷史
夸克模型於1964年由物理學家默里·蓋爾曼和喬治·茨威格(George Zweig)。在這個提案前不久的1961年,蓋爾曼提出了一種粒子分類系統,叫「八重道」——或技術上應叫特殊么正群味對稱。以色列物理學家尤瓦勒·內埃曼|Yuval Ne'eman,在同年亦獨立地開發出一套跟八重道相近的理論。
在夸克理論的初期,當時的「粒子園|Particle zoo」除了其他各種粒子,還包括了許多強子。蓋爾曼和茨威格假定它們不是基本粒子,而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組成的。在他們的模型中,夸克有三種味,分別是上、下及奇,他們把電荷及自旋等性質都歸因於這些味。初時物理學界對於這份提案的意見不一。當時學界對於夸克的本質有所爭論,一方認為夸克是物理實體,另一方則認為,它只是用來解釋當時未明物理的抽象概念而已。
在一年之內,就有人提出了蓋爾曼-茨威格模型的延伸方案。謝爾登·李·格拉肖和詹姆斯·布約肯|James Bjorken預測有第四種夸克存在,他們把它叫做「zh-tw:魅;zh-cn:粲」。加上第四種夸克的原因有三:一、能更好地描述弱相互作用(導致夸克衰變的機制);二、夸克的數量會變得與當時已知的輕子數量一樣;三、能產生一條質量方程|Mass formula,可以計算出已知介子的質量。
深度非彈性散射|Deep inelastic scattering實驗在1968年指出,質子含有比自己小得多的點狀物,因此質子並非基本粒子。物理學家當時並不願意把這些物體視為夸克,反而叫它們做「成子 」(parton)——一個由理查德·費曼所創造的新詞。不過,「成子」一詞到現在還在使用,是重子構成物(夸克、反夸克和膠子)的總稱。
奇夸克的存在由SLAC的散射實驗間接證實:奇夸克不但是蓋爾曼和茨威格三夸克模型的必要部份,而且還解釋到1947年從宇宙射線中發現的K介子和π介子強子。
在1971年的一份論文中,格拉肖、約翰·李爾普羅斯和盧奇亞諾·馬伊阿尼(Luciano Maiani)一起對當時尚未發現的魅夸克,提出更多它存在的理據。到1973年,小林誠和益川敏英指出再加一對夸克,就能解釋實驗中觀測到的CP破壞<ref group="註">在弱相互作用下的一個反應中,當左右被逆轉(P對稱),且粒子被換成反粒子(C對稱)後,CP破壞會使這個反應的前後不一樣,於是夸克應有的味被提昇到現時的六種。
魅夸克在1974年被兩個研究小組幾乎同時發現(見十一月革命)——一組在SLAC,由伯頓·里克特領導;而另一組則在布魯克哈芬國家實驗室,由丁肇中領導。觀測到的魅夸克在介子裏面,與一個反魅夸克束縛(Bound state)在一起。兩組分別為這種介子起了不同的名子:J及ψ;因此這種粒子的正式名子叫J/ψ介子。這個發現終於使物理學界相信夸克模型是正確的。
在之後的幾年,有一些把夸克數量增至六個的提案。其中,以色列物理學家哈伊姆·哈拉里|Haim Harari在1975年的論文中,最早把加上的夸克命名為「頂」及「底」。
底夸克在1977年被利昂·萊德曼領導的費米實驗室研究小組觀測到。這是一個代表頂夸克存在的有力徵兆:沒有頂夸克的話,底夸克就沒有伴侶。然而一直都沒有觀測到頂夸克,直至1995年,終於被費米實驗室的=費米實驗室對撞機探測器|Collider Detector at Fermilab|CDF。它的質量比之前預料的要大得多。
命名
蓋爾曼原本想用鴨的叫聲來命名夸克。開始時他並不太確定自己這個新詞的實際拼法,直到他在詹姆斯·喬伊斯小說《芬尼根的守靈夜》裏面找到「夸克」這個詞: cquote|給馬斯特·馬克來三個夸克!|《芬尼根的守靈夜》|詹姆斯·喬伊斯
蓋爾曼在其著作《夸克與美洲豹|The Quark and the Jaguar》中,更詳細地述說了夸克這個詞的由來: cquote|在1963年,我把核子的基本構成部份命名為「夸克」(quark),我先有的是聲音,而沒有拼法,所以當時也可以寫成「郭克」(kwork)。不久之後,在我偶爾翻閱詹姆斯·喬伊斯所著的《芬尼根的守靈夜》時,我在「向麥克老大三呼夸克」這句中看到夸克這個詞。由於「夸克」(字面上意為海鷗的叫聲)很明顯是要跟「麥克」及其他這樣的詞押韻,所以我要找個藉口讓它讀起來像「郭克」。但是書中代表的是酒館老闆伊厄威克的夢,詞源多是同時有好幾種。書中的詞很多時候是酒館點酒用的詞。所以我認為或許「向麥克老大三呼夸克」源頭可能是「敬麥克老大三個夸脫」,那麼我要它讀「郭克」也不是完全沒根據。再怎麼樣,字句裏的三跟自然中夸克的性質完全不謀而合。
茨威格則用「埃斯」(Ace)來稱呼他所理論化的粒子,但是在夸克模型被廣泛接納時,蓋爾曼的用詞就變得很有名。很多中國物理學家則稱夸克為「層子」,在台灣亦曾翻譯「虧子」,但並不普遍使用。
夸克味的命名都是有原因的。上及下夸克被這樣叫,是源於同位旋的上及下分量,而它們確實各自帶有這樣一個量。
奇夸克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們是在宇宙射線的奇異粒子中被發現的,發現奇異粒子的時候還沒有夸克理論;它們被視為「奇異」,是因為它們的壽命不尋常地長。跟布約肯一起提出魅夸克的格拉肖說過:「我們把它叫魅夸克,是因為在構建它的過程中,見到它為亞原子世界所帶來的對稱,我們被這種美迷住了,對成果感到很滿意。」至於「頂」和「底」這兩個名字,哈拉里決定這樣做,是因為「它們是上及下夸克邏輯上的夥伴」。在過往,底及頂夸克有時會分別被叫作「美」及「真」夸克,但這兩個名字現在已經很少人會用。
性質
電荷
夸克的電荷值為分數——基本電荷的−Frac|1|3倍或+Frac|2|3倍,隨味而定。上、zh-tw:魅;zh-cn:粲及頂夸克(這三種叫「上型夸克」)的電荷為+Frac|2|3,而下、奇及底夸克(這三種叫「下型夸克」)的則為−Frac|1|3。反夸克與其所對應的夸克電荷相反;上型反夸克的電荷為−Frac|2|3,而下型反夸克的電荷則為+Frac|1|3。由於強子的電荷,為組成它的夸克的電荷總和,所以所有強子的電荷均為整數:三個夸克的組合(重子)、三個反夸克(反重子),或一個夸克配一個反夸克(介子),加起來電荷值都是整數。例如,組成原子核的強子,中子和質子,其電荷分別為0及+1;中子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而質子則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
自旋
自旋是基本粒子的一種內在特性,它的方向是一項重要的自由度。在視像化時,有時它會被視為一沿着自己中軸轉動的物體(所以名叫「自旋」)。
自旋可以用向量來代表,其長度可用約化普朗克常數ħ來量度。量度夸克時,在任何軸上量度自旋的向量分量,結果皆為+ħ/2或−ħ/2;因此夸克是一種自旋Frac|1|2粒子。
弱相互作用
時間箭頭向上。CKM矩陣(詳見下文)包含了β及其他夸克衰變的發生概率。 夸克只能通過弱相互作用,由一種味轉變成另一種味,弱相互作用是粒子物理學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任何上型的夸克(上、zh-tw:魅;zh-cn:粲及頂夸克),都可以通過吸收或釋放一W玻色子,而變成下型的夸克(下、奇及底夸克),反之亦然。這種變味機制正是導致β衰變這種放射過程的原因,在β衰變中,一中子(SubatomicParticle|neutron)「分裂」成一質子(SubatomicParticle|proton)、一電子(SubatomicParticle|electron)及一反電中微子(SubatomicParticle|electron antineutrino)(見右圖)。在β衰變發生時,中子(SubatomicParticle|up quark SubatomicParticle|down quark SubatomicParticle|down quark}})內的一下夸克在釋放一虛SubatomicParticle|W boson-玻色子後,隨即衰變成一上夸克,於是中子就變成了質子(SubatomicParticle|up quark SubatomicParticle|up quark SubatomicParticle|down quark)。隨後SubatomicParticle|W boson-玻色子衰變成一電子及一反電中微子。
β衰變及其逆過程「逆β過程」在醫學上都有常規性的應用,例如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這兩個過程在高能實驗中也有應用,例如中微子探測。 線的「深淺」由CKM矩陣的元決定。]]
儘管所有夸克的變味過程都一樣,每一種夸克都偏向於變成跟自己同一代的另一夸克。所有味變的這種相對趨勢,都是由一個數學表來描述,叫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陣(CKM矩陣)。CKM矩陣內所有數值的大約大小如下:
- alt="|V_ud| ≅ 0.974; |V_us| ≅ 0.225; |V_ub| ≅ 0.003; |V_cd| ≅ 0.225; |V_cs| ≅ 0.973; |V_cb| ≅ 0.041; |V_td| ≅ 0.009; |V_ts| ≅ 0.040; |V_tb| ≅ 0.999.">
\begin{bmatrix} |V_\mathrm {ud}| & |V_\mathrm {us}| & |V_\mathrm {ub}| \\ |V_\mathrm {cd}| & |V_\mathrm {cs}| & |V_\mathrm {cb}| \\ |V_\mathrm {td}| & |V_\mathrm {ts}| & |V_\mathrm {tb}| \end{bmatrix} \approx \begin{bmatrix} 0.974 & 0.225 & 0.003 \\ 0.225 & 0.973 & 0.041 \\ 0.009 & 0.040 & 0.999 \end{bmatrix}, 其中Vij 代表一夸克味i 變成夸克味j(反之亦然)的可能性。
輕子(上圖β衰變中在W玻色子右邊的粒子)也有一個等效的弱相互作用矩陣,叫龐蒂科夫-牧-中川-坂田矩陣(PMNS矩陣)。PMNS矩陣及CKM矩陣合起來能夠描述所有味變,但兩者間的關係並不明朗。
強相互作用與色荷
夸克有一種叫「色荷」的性質。色荷共分三種,可任意標示為「藍」、「綠」及「紅」儘管名字中有顏色,色荷跟可見光的色譜並沒有關係。
掌管夸克間吸引及排斥的系統,是由三種色的各種不同組合所負責,叫強相互作用,它是由一種叫膠子的規範玻色子所傳遞的;下文中有關於膠子更詳細的討論。描述強相互作用的理論叫量子色動力學(QCD)。一個帶某色荷的夸克,可以和一個帶對應反色荷的反夸克,一起生成一束縛系統;三個(反)色荷各異的(反)夸克,也就是三種色每種一個,同樣也可以束縛在一起。兩個互相吸引的夸克會達至色中性:一夸克帶色荷ξ,加上一個帶色荷−ξ的反夸克,結合後色荷為零(或「白」色),成為一個介子。跟基本光學的顏色疊加一樣,把三個色荷互不相同的夸克或三個這樣的反夸克組合在一起,就會同樣地得到「白」的色荷,成為一個重子或反重子。
在現代粒子物理學中,聯繫粒子相互作用的,是一種叫規範對稱的空間對稱群(見規範場論)。色荷SU(3)(一般簡寫成SU(3)c)是夸克色荷的規範對稱,也是量子色動力學的定義對稱。物理學定律不受空間的方向(如x、y及z)所限,即使座標軸旋轉到一個新方向,定律依然不變,量子色動力學的物理也一樣,不受三維色空間的方向影響,色空間的三個方向分別為藍、紅和綠。SU(3)c的色變與色空間的「旋轉」相對應(數學上,色空間是複數空間|Complex space)。每一種夸克味,f,下面都有三種小分類fB、fG和fR,對應三種夸克色藍、綠和紅,形成一個三重態:一股有三個分量的量子場,並且在變換時遵從SU(3)c的基本表示。這個時候SU(3)c應是局部的,這個要求換句話說,就是容許變換隨空間及時間而定,所以說這個局部表示決定了強相互作用的性質,尤其是有八種載力用膠子這一點。
質量
在提及夸克質量時,需要用到兩個詞:一個是「淨夸克|Current quark質量」,也就是夸克本身的質量;另一個是「組夸克|Constituent quark質量」,也就是淨夸克質量加上其周圍膠子場的質量。這兩個質量的數值一般相差甚遠。一個強子中的大部份的質量,都屬於把夸克束縛起來的膠子,而不是夸克本身。儘管膠子的內在質量為零,它們擁有能量——更準確地,應為量子色動力學束縛能(QCBE)——就是它為強子提供了這麼多的質量(見狹義相對論中的質量)。例如,一個質子的質量約為938 MeV/c2,其中三個價夸克大概只有11 MeV/c2;其餘大部份質量都可以歸咎於膠子的QCBE。
標準模型假定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都是來自希格斯機制,而這個機制跟希格斯玻色子有關係。頂夸克有着很大的質量,一個頂夸克大約跟一個金原子核一樣重(~171 GeV/c2),而透過研究為甚麼頂夸克的質量那麼大,物理學家希望能找到更多有關於夸克,及其他基本粒子的質量來源。
性質列表
下表總結了六種夸克的關鍵性質。每種夸克味都有自己的一組味量子數(同位旋(I3)、魅數(C)、奇異數(S)、頂數(T)及底數(B′)),它們代表着夸克系統及強子的一些特性。因為重子由三個夸克組成,所以所有夸克的重子數(B)均為+Frac|1|3。反夸克的話,電荷(Q)及其他味量子數(B、I3、C、S、T及B′)都跟夸克的差一個正負號。質量和總角動量(J;相等於點粒子的自旋)不會因為反粒子而變號。
相互作用中的夸克
就像量子色動力學所描述的,夸克間的強相互作用由膠子傳遞,膠子是無質量的向量玻色子|Vector boson|向量規範玻色子。每一個膠子帶有一種色及一種反色。在粒子相互作用的標準框架下(它是通用表述微擾理論的一部份),膠子通過發射與吸收虛粒子,不斷在夸克間進行交換。當膠子在夸克間轉換時,兩者的色荷都會改變;例如一紅夸克在發射出一紅-反綠膠子後,它就會變成綠夸克,又例如一綠夸克在吸收了一紅-反綠膠子,它就會變成紅夸克。因此,儘管夸克的色不斷在變,但是它們間的強相互作用是維持着的。
由於膠子帶色荷,所以它們自己能發射及吸收其他膠子。因此導致「漸近自由」:當兩個夸克間的距離愈來愈近時,它們之間的色動束縛力就愈來愈弱。相反地,當夸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時,束縛力就愈來愈強。色場開始受到「應力」影響而不穩定,就像橡皮筋拉長時受應力影響而快斷開一樣,於是色場就會自發地生成許多合適色荷的膠子,來強化色場。當能量過了一個底限時,就會開始生成夸克和反夸克對。這些對與分離中的夸克束縛在一起,形成新的強子。這個現象叫「夸克禁閉」:夸克不能單獨存在。夸克在高能碰撞中生成後,在能與其他夸克作出任何相互作用之前,就會發生強子化|Hadronization這個過程。唯一的例外是頂夸克,因為它會在強子化前先衰變。
海夸克
除影響量子數的價夸克((SubatomicParticle|valence quark)之外,強子也含有虛夸克-反夸克對(SubatomicParticle|quark SubatomicParticle|antiquark),這些對粒子叫「海夸克」(SubatomicParticle|sea quark)。當強子色場的膠子分裂時,就會產生海夸克;以上過程的逆過程也會發生,當兩個海夸克湮滅時,會產生一個膠子。於是膠子就會持續地分裂與生成,形成所謂的「海」。海夸克比價夸克不穩定得多,它們一般會在強子內部互相湮滅。儘管如此,海夸克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會強子化,形成重子或介子類的粒子。
夸克物質的其他相
在足夠極端的條件下,夸克可能會脫離禁閉,成為自由粒子。在漸近自由的演變下,高溫時的強相互作用變得較弱。最後,色禁閉會失效,形成一股超熱電漿體,由自由移動的夸克與膠子組成。這種物質的理論相叫夸克-膠子漿。雖然夸克及膠子的完全自由態從未被實現(儘管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在1980年代至90年代間嘗試過許多次),但是在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的近期實驗中,有證據指出像液體的夸克物質,能展示出「近乎完美」的流體運動。
夸克-膠子漿的特點是,相對於上及下夸克對的數量,重夸克對的數量大幅提昇。宇宙學家們相信,在大霹靂後10−6秒之前(夸克時期),宇宙裏充滿着這種夸克-膠子漿,因為當時的溫度實在太高,重子會不穩定。
當重子密度足夠高時,且溫度相對地低——大概可以跟中子星相比的條件——根據理論預測,夸克物質會退化成一弱作用夸克的費米液體。這種液體的特點是,它是由帶色夸克的庫珀對凝聚而成的,因此會對局部SU(3)c對稱性造成破缺。由於庫珀對含有色荷,所以這樣的一種夸克物質相,叫色超導性|Color superconductivity,此時色荷能夠在無色阻的情況下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