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夏侯婴 (?-前172年),泗水郡沛县(今日江蘇沛县)人。汉朝開國功臣,封太仆,人稱「滕公」。

夏侯婴
太仆
時代 西汉
主君 汉高祖、漢惠帝、呂后、漢文帝
夏侯姓
姓名 夏侯婴
封爵 昭平侯
族裔 漢族
本籍 泗水郡沛县
出身地 泗水郡沛县
出生 不详
逝世 前172年
諡號 文侯

目录

生平

夏侯嬰早年在沛县县里赶车,每次送使者客人,路过沛县泗上亭,和刘邦聊天,非常谈的来。不久,夏侯婴被试用为县里的小吏,与刘邦成了好友。刘邦有一次惡作劇伤了夏侯婴,被有人告到官府去。因为劉邦是亭長故意傷人會被加重其刑,所以劉邦就說謊,說他沒有弄傷夏侯婴,夏侯嬰也出庭作證,說劉邦沒傷害他,於是此案了結。結果又被人告發夏侯嬰說謊,反而夏侯嬰自己因為偽証監禁了一年多,还被鞭笞了好几百下[1],不過,終於使劉邦脫身。

起事阶段

刘邦当初率部众准备攻打沛县时,夏侯嬰時以縣令史的身份受刘邦调遣。刘邦降服沛县的那天,刘邦為沛公,賜夏侯嬰七大夫的爵位,以為太仆。從攻胡陵,嬰與蕭何招降了泗水監,平献出胡陵投降,賜嬰五大夫的爵位。從擊秦軍碭東,攻濟陽,拿下戶牖,破李由軍雍丘下,以兵車趣攻戰疾,賜爵執帛。曾经以太仆身份驾車從擊章邯軍東阿、濮陽下,以兵車趣攻戰疾,破之,賜爵執珪。又曾经驾車從擊趙賁軍開封,楊熊軍曲遇。嬰跟随刘邦捕虜六十八人,降卒八百五十人,得印一箱。因復常奉車從擊秦軍雒陽東,以兵車趣攻戰疾,賜爵封轉為滕公。因又驾車從攻南陽,戰於藍田、芷陽,以兵車趣攻戰疾,至霸上接受秦王子婴出降。項羽至,滅秦,项羽分封诸侯,立刘邦為漢王。漢王賜夏侯嬰列侯的爵位,號昭平侯,又以太仆之职,跟随刘邦入蜀、漢。

韓信犯漢營軍法被判斬首之刑,韓信卻對著夏侯嬰說:「君上不是想要取得天下的嗎?為何要斬壯士呢?」夏侯嬰感到驚奇,釋放韓信并向劉邦举荐。于是,刘邦命韓信为治粟校尉,但不受重用。

刘邦平定三秦后,夏侯婴随从进军彭城,后来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夏侯婴駕馬車載著劉邦逃跑,路上遇到了劉邦兒子劉盈(後稱漢惠帝)和女兒鲁元公主,夏侯婴就拉他们上馬車,但是因为后面追兵紧随其后,刘邦眼見馬非常疲憊,車速非常慢,楚軍快要追上了,打算拋棄親生子女,好几次把两个孩子踹下车,但夏侯婴就下车把他们再拉上馬車,一連好幾次,硬要把他们载在车上。刘邦为此非常生气,有十多次想杀夏侯婴,但最终劉邦與夏侯婴还是逃過了楚兵,把劉盈、鲁元送到了丰邑

高祖时期

刘邦称帝后,他跟随刘邦偽裝去雲夢大澤巡遊,拿下楚王韩信,將韩信貶為淮陰侯。夏侯嬰被封为汝阴侯,并剖符節為信物,世世不絕。此后,一直随汉高祖刘邦到处平叛。“白登之圍”又使刘邦成功脱险。

惠帝至文帝时期

刘邦駕崩,夏侯嬰又作为太僕,侍奉汉惠帝吕后。吕后去世,呂氏外戚當政,陳平周勃等大臣們誅滅諸呂,夏侯嬰和大臣们一起立代王刘恒。他親自拘捕漢少帝,以天子的法驾迎接代王刘恒,是为汉文帝,因功仍任太僕,直至去世,谥号为「文侯」。

踢子相关争议

王立群:历史它有四张面孔,你弄清楚了就不会再纠结了。第一个是真实的历史,它一去不复返;第二是记录的历史,是通过史学家记录的。你说司马迁写的历史,他和真实的历史差距太大了。他写的时候他是有选择的,有自己的好恶的。第三,是传播的历史,这里面文艺作品占了大部分,电视剧,小说,加入了很多想象。甚至可能完全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了。此外,一些对历史的解读、分析,推理也属于这一类。最后一张面孔叫接受的历史,观众看电视剧、读书、听评书……最后在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这个形象和真实的历史可能完全不一样。 按王立群教授说的:“司马迁写的历史,他和真实的历史差距太大了。他写的时候他是有选择的,有自己的好恶的。”而王教授在百家讲坛之《大风歌》是对《史记》的解读、分析,推理,“是传播的历史,”“甚至可能完全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了。”难怪他把司马迁记载有争议的刘邦推堕儿女“如是者三”再次理解为踹了十几次。用王教授的话来说:“这个形象和真实的历史可能完全不一样。 刘邦没有兵败回沛县,根本不存在刘邦弃子的情节。我看了萧然写的《大汉帝国》,他认为刘邦在彭城兵败时先遇到丁公追赶并为刘邦解围,然后刘邦回到沛县路遇儿女同车逃跑时是季布率骑兵追赶。由王立群、程步、萧然等人的分析推断,可以看出司马迁所记载的的确有待探讨。 :夏侯婴三次去捡被踢下车的孩子,那他就必须三次停车(因为不可能俩孩子在被踢下去后还保持移动,并和车同样的速度。)而三次停车,楚骑居然都没追上刘邦?骑兵要比车快,这是常识吧?如果夏侯婴有三次停车的时间,那楚骑追的就不是很急,反之,如果楚骑追的很急,那夏侯婴就没有三次停车的时间。

后续

東漢末年曹操幕下的知名將領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婴的後裔。傳說曹操也可能出自夏侯婴的血脈。

影視形象


参考资料

  1. 高祖時為亭長,重坐「傷人」。告:「故不傷嬰」,嬰證之。後獄覆,嬰坐高祖繫,歲餘,掠笞數百,終以是脫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