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卡-31,北約代號 「蝸牛」,「Helix」是為前蘇聯海軍研製的軍用直升機,目前在俄羅斯印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擔任預警機

卡-31由卡-27機型發展而來。繼承了卡莫夫家族之前的設計風格,採用共軸螺旋槳的旋翼設計。一個直觀的外觀設計是機身下安裝有一部預警雷達,這是一個可以摺疊收放或者旋轉工作的大型雷達。另外,為了避免影響到雷達的工作,採用了可收放的起落架。駕駛艙內笨重的飛行指示系統也得到了更換[1]

目錄

設計與開發

卡莫夫設計局聯合股份公司(當時的卡莫夫DB),於1980年開始對Ka-31中型海軍直升機的開發,並在1987年舉行了首飛。該項目的成功直接導致了開發中的安-71型艦載預警飛機的研發計劃被取消。安-71是為在蘇聯海軍第一艘真正的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當時稱為第比利斯號)部署而研製的。安-71被取消也間接導致後來雅克-44項目計劃的裁減。(雖然在當時雅克-44項目依然在發展中,並沒有馬上被取消。)這是因為蘇聯海軍採用了一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行為。他們需要一個可以在艦上使用的預警機平台,並開始研究多個可行的搭載平台。

由於使用艦載直升機而積累的豐富經驗,蘇聯海軍最終選擇了經過考驗並且更加可靠的卡莫夫- 27直升機。卡莫夫設計局此時已經在卡-27的基礎上發展出卡-29。下諾夫哥羅德無線電技術研究所(Nizhny Novgorod Radio Engineering Institute)負責安-71的雷達設計工作,同樣設計的雷達(適當變化)也被用於預警直升機的研發。因此,這兩款機型均計劃在1980年安裝改型雷達,因此開發出了卡-29RLD。但由於雷達研發的延誤,但直到1987年首飛時,雷達的研發還沒有完成。生產版本的卡-29RLD/-31版本與其原型的卡-29有很大的不同。

卡-31的特點:

  • 取消了笨重的傳統飛行儀表,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光電顯示屏。
  • 座艙比KA-27/29更寬,並安裝有2個額外的新型多功能顯示器
  • 沒有反潛能力。
  • 發動機是採用2台更強大的克里莫夫TV3 -117VMAR。 (卡-27使用的TV3 -117BK)
  • 添加TA- 8KA APU為雷達和C4ISR系統提供電源。
  • 16通道數字通信系統(Link 16,戰術數位資訊鏈路)可以覆蓋250英里(400公里)的範圍[2]

改進

卡-31相對於卡-29也做了很多改進。比如更換了發動機,增加了額外的APU,最重要的是輔助液壓系統的變化。雷達採用下諾夫哥羅德無線電技術研究所設計的E -801M OKO(「眼睛」)。

在發動機排氣口間安裝了一部由聖彼得堡/列寧格勒電工學院設計的飛行信息記錄儀。在雅克-44項目被取消的時候,KA-29RLD/Ka-31具備了指揮與控制能力。

雖然正式編制中該機只配備了一名雷達操作員,但是通過不斷地系統升級,使該機具備了空中預警管制機的功能。

服役歷史

該機型於1987年早期開始試飛和改進,但受到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政治動盪和削減國防預算的困擾。最後只有非常有限的數量,於1995年進入俄羅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和現代級驅逐艦服役。

印度海軍在1999年訂購了4架卡-31,並在2001年追加了5架訂單。該批次飛機於2002年開始大規模批量生產。首批四架訂貨於2003年4月進入印度海軍服役。第二批在2005年交付。

隨着印度海軍航母數量減少至一艘,該機型不僅運作於航空母艦和驅逐艦,有時也部署在岸基海軍航空兵基地。在印度海軍的使用中發現該型飛機的主要缺點,包括巡航範圍較小,需要一個額外的戰場管理人員。因此,HAL(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希望能開發出一款的直升機對直升機的空中加油系統。此外,在印度服役的飛機安裝有一個12通道ABRIS GPS系統接收器,該設備由Kronstad開發,採用差分GPS的設計 。

在後一批次的飛機上裝備了數字地形圖,地面接近警系統,障礙警告系統,預編航線的自動導航系統,飛行自動穩定系統,航母/基地自動着陸系統和與直升機相關的機身狀態信息。

視頻

卡-31 相關視頻

中國艦載預警直升機卡31
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雷達天線的布局夠怪,中國和印度曾採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