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南澳古道

南澳步道位在南澳相金洋村,来回时间约需3-3.5小时,此步道仅是“大南澳古道系统”的前段三公里,以旋檀驻在所遗址为起点,循南澳南溪上溯至古道终点,山高水峻,生态资源丰富,沿途有吊桥遗址、警备道路基等遗迹。

目录

聆听溪流孕育的活力

道傍著南澳南溪而行,南澳南溪的源头为铜兰山,上游因激流冲刷形成鬼斧神工般的峡谷;下游趋缓,流经南澳乡金洋村、武塔村至南澳村,汇合北溪注入太平洋。沿岸青山翠谷、绿水旖旎,景色秀丽,清澈的溪水中鱼虾悠游,更是南澳毛蟹的栖地。

环境资源

这里能欣赏到台湾东北部中低海拔的森林样貌:乌心石、杜英、榕楠等大乔木构成树冠层,台湾龙眼、江某、颔垂豆等小乔木形成森林的第二层;下层的地被植物及灌木,如鱼藤、棕叶狗尾草、乌毛蕨、 淡竹叶、半边羽裂凤尾等;潮湿的环境也孕育许多著生植物,包括如珠串般的伏石蕨、流苏般的垂叶书带蕨、及华丽的山苏花。

南澳南溪发源于雅音山东麓,流经台湾最古老的岩层,切割出壮丽的河道;茂盛的森林及溪流是动、植物栖息的优良环境。山羌、白鼻心、长鬃山羊,常在黎明及黄昏活动觅食,而台湾野猪、麝香猫白面鼯鼠则在夜间活动。

古道两侧有许多原住民的民俗植物,苎麻的茎皮纤维可制成麻线以纺布织衣、姑婆芋叶子可以包食物;山棕的叶柄可以做钓竿、叶片铺屋顶;月桃的茎可以编成装猎物的网子、九芎可以搭桥、盖屋寮,还能削制成刀柄和陀螺[1]

开山抚番政策

南澳古道,又称“比亚毫古道”、“旧武塔古道”。

比亚毫、武塔,都是这条古道途中的泰雅族部落名称。 这条古道原是南澳山区泰雅族社路,道路沿途共有十几个部落

数百年前,部份泰雅族人从台湾中部向北迁徙,分散定居于北台湾山区,其中一群翻越南湖大山, 进入宜兰定居。如今宜兰的大同乡与南澳乡成为泰雅族部落最密集的区域。

虽然不知泰雅族在南澳的历史,确切起于何时,而其跃上历史的舞台,则是在清朝同治13年(1874)。 这一年,清廷开始执行“开山抚番”政策,开辟通往台湾后山。

其中的北路,闯入南澳泰雅族的生活领域,冲突难以避免。清军以优势的火力,暂时获得成功,半年之间, 即打通了苏澳通往奇莱(花莲)的北路。 后来却时常遭到泰雅族的袭击,清兵时有伤亡,苏澳的郊外,竖立了无数清军殉职的官兵墓碑。 北路道路难以维系,也就渐渐荒废了。

日治初期,日本人的山地政策,威赫与怀柔并用。明治39年(1906),佐久间佐马太总督上任,采取强硬政策。 明治41年(1908),日本人以武力迫使大南澳地区的泰雅族部落归顺,此后, 日本人将南澳山区泰雅族的社路修筑为警备道路,并设置警官驻在所,以强化对台湾原住民的控制。

日本人对南澳地区的泰雅族部落,统称为“南澳蕃”。南澳古道即是日治时代修筑的警备道路, 起自今日南澳的金洋村,迄至大同乡的四季村,全长约27.5公里。 历经日治及民国时期,南澳山区的泰雅族各部落陆续迁往山下定居,旧路少人行走,或年久失修, 或毁于天灾,或随岁月而渐渐掩没蔓草之中。

后来林务局罗东林管处进行古道整修计画,完成其中三公里的路段,并正式命名为“南澳古道”。 民国一百年(2011)四月正式启用,为宜兰地区继苏花古道大南澳越岭段之后, 又新添的一条国家步道。

南澳古道的路况良好,林务局采用生态工法整建,尽量维持原有的古貌,小溪涧铺设了木板桥, 大溪涧则架设吊桥,而狭窄的岩壁路则设有绳索以保障游客安全。沿途设有不少导览解说, 让游客能认识古道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

登山口起登,一路为平缓的上坡路,约二十分钟,抵达一号吊桥, 桥头立有一根“昭和五年七月”(1930)的石柱,是古道第一处历史遗迹。

莎韵之钟

从南澳市区(火车站)至武塔,大约5至6分钟的车程,过苏花公路133K里程指标后, 不久就看到“武塔”的标志,接著看见武塔派出所,然后抵达“叶家香”休息站,是一处位于公路旁的产品展售中心, 门前有广阔的停车场,以供大型游览车及小轿车停放。

莎韵之钟就位于“叶家香”右侧的“莎韵纪念公园”内。这座公园并不大,入口有一座类似鸟居的牌坊, 进入后随即抵达莎韵之钟所在的钟亭。钟亭旁环绕著一片草坪,草坪的一侧有五个绘有原住民图像的帐篷式小亭, 大概是假日时做为贩售纪念品或商品的小摊子。

莎韵之钟挂在钟亭的中央高处,亭下有一块大理石碑,正面写著“莎韵之钟”,背面有莎韵事迹的简介:

西元一九三八年秋,本乡泰雅族发生一起可歌可泣的事迹,利有亨社少女莎韵‧哈勇,为送老师出征, 遭遇暴风雨,不幸失足掉落南澳南溪殉难,当时台湾总督为表彰莎韵的事迹,颁赠了一只钟给利有亨社, 以资纪念,这只钟就称为“莎韵之钟”。

莎韵故事

昭和13年(1938)9月,泰雅族少女莎韵协助日本老师搬运行李下山,不料途中遇到暴风雨,她在经过南澳南溪的独木桥时不幸坠溪失踪。 两天后,新闻报导此事,标题写著“蕃妇跌落溪中,行方不明”。原本只是一件单纯的意外坠溪事件,却因当时的时代气氛及政治操作, 最后竟演变成为一个传奇的故事与时代象征。

当时中日之间已经爆发全面战争一年多,日军陆续占领中国的北平(北京)、上海南京等大都市,随著战事的扩大, 在台湾日本青年亦陆续接到入伍的出征令。台湾总督府积极推动“皇民化运动”,台湾逐渐进入战时体制。

台湾总督府获悉莎韵坠溪失踪的事迹,为配合当时战时动员的需求,于是以此做为政治宣传,将莎韵塑造成一位爱国少女, 因协助老师顺利出征而不幸遇难。为了宣扬莎韵的“爱国行为”,总督府发动艺文界宣传莎韵的英勇事迹。 昭和16年(1941),台湾总督长谷川清亲自颁赠一只纪念钟给莎韵的家属,并在莎韵遭难的地点立碑纪念。 《莎韵之钟》的流行歌曲、绘画、戏剧及小说纷纷问世,风靡一时。昭和17年(1942年),莎韵的故事更被改编成为电影, 也被编入小学教科书,而成为当时台湾家喻户晓的爱国故事[2]

使用步道12条责任

  1. 衡量体力,了解步行时程。
  2. 遵循步道指示方向,勿抄捷径。
  3. 自然步道属生态区不设公厕,行前请先行方便。
  4. 自然生态区,若需处理生理问题,请远离水源,事后覆土,回归土壤养分。
  5. 自然步道不设垃圾桶,垃圾物品请自行携回,避免野生动物误食及污秽环境。
  6. 勿携带宠物及放生,避免病菌感染,干扰影生动物栖息及影响他人游憩品质。
  7. 勿挖掘植物及攀折花木,让大家共享自然生态。
  8. 勿猎捕野生动物及鱼类,因为它是自然界的原住民,尊重他们的生命。
  9. 勿进入瀑布及溪流,避免污染水源及自身安全。
  10. 勿露营、野炊、烤肉,任何野外引火行为都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11. 勿在解说牌、树干、岩石、设施上刻画书写,而影响视觉美感。
  12. 勿移动或破坏休憩设施,让资源永在,分享无限。

[3]

视频

健行映象 - 南澳古道莎韵之路20191011

东澳 粉鸟林 南澳古道 莎韵之路 19 07 17

回家!南澳古道修复 追寻百年迁徙史 2019-11-27 Sakizaya IPCF-TITV 原文会 原视族语新闻

南澳古道&神秘湖

【MIT台湾志 #486】重现 原民山水之路 九寮溪.南澳古道(宜兰县大同乡.南澳乡) _1080p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1]台湾山林悠游网
  2. [2]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897)
  3. [3]台湾山林悠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