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
匠人(學名:Homo ergaster,意為「工作」)是屬於人科的已經滅絕的物種,生存於180-130萬年前的東非及南部非洲,處於上新世末期到更新世初期。[1]目前對於匠人的分類、祖先以及後裔尚存爭論,但很多人認為,他很可能是晚期人科物種(諸如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直接祖先。
他與直立人間的關係也有許多爭議。直立人被認為是匠人在亞洲的後裔。也有觀點認為他與直立人可以歸為同一物種。匠人是人屬的早期物種之一,可能是能人的後裔,或者和能人享有共同的祖先。
目錄
歷史
發現
南非古生物學家約翰·魯賓遜(John T. Robinson)於1949年在南非斯瓦特克朗(Swartkrans)發現了一新的人科動物的下頜骨,並將其命名為開普遠人(Telanthropus capensis),但目前已證實該化石屬於匠人。1975年在肯尼亞魯道夫湖(Lake Rudolf,現已改名為圖爾卡納湖Lake Turkana),柯林·葛洛福斯(Colin Groves)和弗羅茨瓦夫·馬扎克(Vratislav Mazak)發現了一具下頜骨,並將其命名為匠人。此化石代號為KNM ER 992,也是匠人的模式標本。最完整的匠人骨骼是於1984年在肯雅的圖爾卡納湖發現的,這也是迄今為止發掘出的最完整的已滅絕人科物種化石。古人類學家理查·李基、卡莫亞·基穆(Kamoya Kimeu)及阿蘭·沃克發掘出這個160萬年前的標本,編號為KNM-WT 15000,並為它起了個昵稱「圖爾卡納少年」(Turkana Boy)。
分類
在古生物學界,對於直立人與匠人的關係仍舊存有許多爭論。有些人相信匠人是直立人在非洲的直接祖先,認為匠人從非洲遷移到亞洲,形成了一個不同的物種。[2]也有很多人想要捨棄匠人這一名稱,因為北京猿人(直立人)化石和「圖爾卡納少年」化石几乎沒有分別。但另外也有很多人認為匠人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分類單元。當然有時,匠人也會被歸為直立人的亞種。
有人提出可以通過恩斯特·麥爾的生物學物種定義來測試上述假說,即檢驗匠人和直立人的頭蓋骨標本在形態學上的區別的程度,再將其與地理分布類似或有進化親緣關係的其他現存靈長類物種的群體進行比較。這樣,如果直立人與匠人的區別比起一個物種(譬如說獼猴)間的區別更大,則可以說明他們是兩個不同的物種。但很多人堅持這種方法在這裡並不適用。這是因為如何選取現存物種來比較非常關鍵,但合適樣本的選取卻又相當困難。舉例來說,由粒線體夏娃假說證實,所有現代人類的形態學差異相當地小,因而現代人類就不適合被選做對照物種。
匠人與直立人的分別在於他較薄的頭顱骨骨頭,且沒有明顯的溝。而與海德堡人的分別在於更薄的骨頭、更突出的面部以及更低的前額。衍生的特徵包括有減少了的兩性異形[3]、較細小及正頜的面部、較細小的齒弓及較大的腦容量(早期標本約有700-900立方厘米,而晚期標本有900-1100立方厘米)。估計匠人站立時高1.9米。遺骸在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肯雅及南非都有發現。
分歧
能人通常被認為是人屬的祖先,也是匠人的直接祖先,但在這點上目前也有分歧。能人與匠人一同存在了20萬到30萬年,這或許意味着他們來自一個共同的祖先。匠人對於後期人族的遺傳學影響也無法確定。現今的遺傳學研究基本證實了人類單地起源說,這也許意味着匠人是所有後期人族物種的祖先。
起源與滅絕
匠人在190萬到180萬年前從能人的後裔中分離出來,這一支遷移出非洲後,直立人幾乎立即又從匠人的後裔中分開。匠人的早期後裔可能包括在格魯吉亞被發現的格魯及亞人。匠人在非洲保持了50萬年的穩定,之後化石記錄顯示他於140萬年前消失,關於他的消失現在還未找到明顯的原因。
使用工具
相比直立人,匠人使用更為多樣的和先進的石器。匠人很可能最先製造出奧杜威文化的工具,改進之後,又發展出了阿舍利文化的雙面斧。[4]由於直立人在阿舍利文化的技術創新之前20萬年就從匠人中分離出來,因此他們沒有機會使用阿舍利工具。
社會
匠人的兩性異形比起人他的祖先南方古猿來說減少了大約20%,但與現代人類相比還大不少。據此推測,男性匠人間為爭奪配偶而產生的競爭也隨之減少,這使男性的身型減小,也使其社會更趨現代。不僅在身體上,在社會組織方面匠人也比前輩更接近現代人,他們的社會也已經和處於狩獵社會的現代人類很相似了。還有研究表示匠人是最先學會利用火的人科,但這點尚有爭議。
語言使用
匠人很可能是最早發出人類聲音的人科,儘管程度非常有限。根據對「圖爾卡納少年」的研究,他的頸椎遠比之後的人類更窄,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推測,或許是身體的限制使他們無法發生更複雜的聲音。但在對30萬年之前的格魯及亞人進行研究後發現,他的頸椎與正常人類幾乎沒有區別。[5]一種可能是「圖爾卡納少年」的脊柱曾生過某種疾病從而導致了頸椎的變窄。[6]另外,也沒有考古學證據表明匠人會進行象徵性思維(如寫作、藝術等)。但以進化得很好的大腦來猜測,他們有可能進行某種形式的語言或符號式交流。
參考文獻
- ↑ Hazarika, Manjil. Homo Erectus/Ergaster and Out of Africa: Recent Developments in Paleoanthropology and Prehistoric Archaeology. eaa.elte.hu. [2020-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英語).
- ↑ Tattersall, Head of the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Ian; Tattersall, Ian; Schwartz, Jeffrey. Extinct Humans. Basic Books. 2000-06-15 [2020-03-31]. ISBN 978-0-8133-34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英語).
- ↑ Template:Cite article
- ↑ Beck, Roger B.; Schuster, Edgar. World History: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McDougal Littell. 1999 [2020-03-31]. ISBN 978-0-395-8727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0) (英語).
- ↑ Bruce Bower. Evolutionary Back Story: Thoroughly Modern Spine Supported Human Ancestor. Science News Online. 6 May 2006, 169 (15): 275.
- ↑ Template:Cite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