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导演)
刘艺(1930年2月24日-1990年3月6日),原名刘嘉禄,别号博慧,又名鲁风。男,山东诸城人。台湾电影导演、编导、影评人和作家。
刘艺 | |
---|---|
导演 | |
本名 | 刘嘉禄、刘嘉祥 |
国籍 | 22x20px 中华民国 |
出生 |
1930年2月24日 22x20px 中华民国山东诛城 |
逝世 |
1990年3月6日 22x20px 台湾 | (60岁)
职业 | 导演、作家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
目录
简介
1950年移居台湾。政治作战学校影剧系毕业。后投身官办影视事业,历任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海外部协理、导演,并执教政治作战学校、艺专、“世界新专”、中国文化大学。另兼任“国家文化基金会”、军方新文艺运动委员会、实验电影金穗奖评审委员会、“中国影评人协会”秘书长,总干事等职。
1966年亚洲影展以《哑女情深》获最佳编剧奖。1975年第12届金马奖获最佳导演奖。1976年第13届金马奖获最佳纪录片策画奖。[1][2]
生平
出生于1930年2月24日山东诸城,原名刘嘉禄,初中三年级时改名刘嘉祥。1945年报名参加“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志愿从军运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继续接受军事教育,并随同流亡学生离开大陆,于1950年元月抵达台湾,改名为刘艺。
因为参加国防部干训班之故,接受了电影放映技术的训练,结训后考入政公干部学校(后改为政治作战学校)戏剧组就读。1953年毕业之后,进入当时农业教育电影公司(后改组为中央电影公司)台中制片厂工作,参与的工作范围极广,包括场记、场务、剧务、配乐、宣传、剪辑等工作,也参与过多部中外合作的影片,更在1963年结识美国导演劳勃怀斯(Robert Wise),后来在劳勃怀斯的作品《圣保罗号炮艇》中担任导演助手。
1958年他出版个人第一本著作,自此展开他的电影文字创作生涯。1960年经由当时正在编辑联合报影剧版的黄仁引荐,开始为联合报及其他报纸撰写电影评论,三年后与黄仁、老沙、鲁稚子、白景瑞、哈公、骆仁逸等人一起成立“中国影评人协会”。自1964年起,开始接受各大专院校之邀担任教席,也广受各国与众多国际性影展的邀约,前往访问之国家遍布亚洲、欧洲、北美洲。1990年因肝病过世。
经历
1944 转学考入国立第二十二中学初中三年级,不久随校西迁,徒步自安徽、经河南、湖北、陕西等地,最后抵达汉阴复课。
1945 从军入伍,并于同年二战胜利后奉调到陕西省驻防,继续接受军事教育。
1948 高中毕业后投考北大、清华、中央大学均落选。奉令到浙江嘉兴参加国防部预备干部训练团。
1949 随团抵达广州,再转海路到厦门,于同年7月30日随同山东流亡学生离开厦门,次日抵达澎湖马公。
1950 自澎湖到台湾,改名为刘艺。
1953 自政工干校毕业,隔月进入农业教育电影公司工作。
1957 五月底与谢玉梅女士结婚;于同年11月底参加中义合作片《万里长城》La Grande Muraglia的拍摄工作。
1958 奉调中影台北总公司工作。
1962 担任中日合作片《秦始皇》副导,随片赴日本工作。并于年底再赴香港为该片国语拷贝配音。
1963 开始为中央日报撰写影评长达两年之久。
1964 开始兼任政公干校与国立艺专的教职工作。
1966 除了编写电影剧本《李娃》、《花语》、《流亡曲》之外,为远东纺织公司编导纪录片;同时与平鑫涛、高山岚、张国雄合作为皇冠杂志社编导国内第一部纸上电影《幸运草》。
1967 为台湾电力公司编导记录片《水力发电在台湾》;当年获选为由青年商会主办之第五届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1968 开始在中国文化学院日间部与夜间部兼课。
1969 经由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主任舒辅徳博士推荐,接受西德政府新闻部邀请前往访问,并借此观摩欧洲电影事业。
1970 应巴黎联合国科学文教会(UNESCO)之邀请,撰写英文特稿The Film Statu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三月,接受日本制片人协会邀请,前往大阪出席第一届日本国际影展,并参观万国博览会。
1972 为中国电视公司编写连续剧“万古流芳”,共编写十集;接受世界新闻专科学校聘请,于该校电影科担任教职一年;为行政院新闻局导演纪录片《庄敬自强》。
1973 分别接受苏格兰爱丁堡国际影展、西班牙圣巴斯坦国际影展、爱尔兰考克国际影展、瑞士卢卡诺国际影展、法国坎城国际电视节、德国柏林广播器材展览会等邀约,此行除了参加欧洲地区的国际影展,并参观多处制片厂与电影学校。
1975 以《长情万缕》获第十二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76 创办附属于中国影评人协会的大专学生电影欣赏会,以提高欣赏水准为宗旨;八月时为新闻局筹画纪录片《中国古典绘画》;十月以《清明上河图》获得金马奖。
1977 为中影公司编导《出警入跸图》;完成《法网追踪》的拍摄工作,并于同年该片获选为教育部优良教育电影,并获司法行政部嘉奖。
1978 担任国内实验电影第一届评审委员,并与王晓祥、鲁稚子等人举办实验电影演讲会与欣赏会;年底,为台湾电影事业基金会编辑“认识实验电影”手册。
1984 担任第二十一届金马奖评审,和汪莹、赖声川三人组成之小组针对本届金马奖评审过程及方法的缺失,提出七点改进建议。
1986 担任第九届金穗奖评审,和其他十位评审共同建议主办单位来年将甄选范围扩大,容纳新兴的录影带和MTV等项目。
1987 应美国影艺学院主席劳勃怀丝邀请,与导演杨德昌等人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
1988 获邀参加澳洲雪梨影展。
1989 获邀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及东京影展。担任新加坡“第二届台湾电影节”台湾影人代表团团长。
1989 获邀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及东京影展。担任新加坡“第二届台湾电影节”台湾影人代表团团长。
1990 三月六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静脉瘤破裂病逝于林口长庚医院,享年六十二岁。电影资料馆于六月举办“刘艺、但汉章纪念展”,放映多部两位资深影人所执导的影片。
获奖纪录
曾获亚洲影展最佳编剧奖,“中国文艺协会”杰出电影编导奖,“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优秀国语片最佳策划奖,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佳作剧本奖等。
1966 以《哑女情深》获第十三届亚洲影展最佳编剧奖。
1967年列名台湾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
1968 以《月满西楼》获台湾文艺协会颁发“杰出电影编导奖章”。
1970 以《还君明珠双泪垂》获选为教育部优良教育电影,并于亚洲影展获“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奖”。
1975 以《长情万缕》获第十二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76 以《清明上河图》获第十三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策划奖。
导演
- 1963 《薇薇的周记》
- 1965 《农机花木兰》
- 1967 《月满西楼》
- 1967 《水力发电在台湾》(纪录片)
- 1969 《中影简介》(纪录片)
- 1970 《葡萄成熟时》
- 1971 《琴韵心声》
- 1971 《还君明珠双泪垂》
- 1972 《庄敬自强》(纪录片)
- 1973 《中国国民党简介》(纪录片)
- 1974 《长情万缕》
- 1975 《战地英豪》
- 1976 《清明上河图》 (纪录片)
- 1977 《法网追踪》
- 1978 《中国古典绘画》 (纪录片)
- 1979 《出警入跸图》 (纪录片)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