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原图链接

共产主义(英语:communism ),是一种政治信仰或社会状态。现今的共产主义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共产主义设想未来的所有阶级社会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1920年10月4日,北京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为负责人。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共产主义

外文名称:Communism

创派祖师:卡尔·马克思、弗里得里希·恩格斯

发源地点:德国

创始时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教义:《共产党宣言[1]

教徒:共产党员[2]

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基本简介

根据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关于共产主义的解释是“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征表现为三点。一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是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曾有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实现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但它的最终实现仍是一个遥远而漫长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整体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它一定会实现。党的十八大已为我们描绘了蓝图和路径,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我们离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实现就不那么远了。只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总有那么一天,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定会变成真真现实。

共产主义是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马克思充分研究了人类的历史、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发现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现有生产力所决定的分工造成的不同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不同人的社会地位,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形态,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只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的反映。

主要内容

主张

提到共产主义,就不得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是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的,他们的劳动产物被资产阶级所占有,而且只支付比这劳动生产少许多的固定工资,资产阶级通过这种行为来谋取利润。而这种行为,被马克思所发现,并称之为剩余价值。无产阶级被大工业生产所集中,所以他们是最具组织性的、最集中的,所以社会的前进的推动力将由无产阶级所推动。并且,无产阶级是全世界最受剥削的,最受压迫的,等级在社会当中是最低的。所以他们的要求也是最多的。因此,满足了无产阶级的要求,也就等于满足了全社会的要求,解放了无产阶级,就等于解放了全人类。所以换句话说,共产主义事实上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在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之后。马克思第一次对自己的理论体系进行了修改。他认为巴黎公社的经验说明,无产阶级不能单纯的掌握政权,而是通过暴力摧毁全部现存制度。并且第一次阐述了后来被列宁主义者和托洛茨基主义者奉为根本立场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跟以往空想社会主义的差别。

实现共产主义要通过社会政治运动,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参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只能在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并认为其他社会形态不可能进入共产主义。

恩格斯在晚年改变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暴力革命的想法,认为那是旧的策略,在当时已经不能成为主要手段,他期待的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取得政权,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根据《共产党宣言》,要达到共产主义必须经历长期的发展,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步是通过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就是占人口少数的处于统治和剥削地位的资产阶级将会被占人口多数且长期处于被剥削、被统治地位的广大无产阶级取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这个政权称为是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者相信,资本主义必会灭亡,社会必将发展到社会主义并最终到达共产主义。

宗旨

  • 实现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
  • 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3]
  • 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

政治主张

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征表现为三点。一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是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曾有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实现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但它的最终实现仍是一个遥远而漫长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整体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它一定会实现。党的十八大已为我们描绘了蓝图和路径,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我们离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实现就不那么远了。只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总有那么一天,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定会变成现实。

基本宗旨

很多情况下,多国共产党曲解了这三个宗旨,是最终导致其他国家共产党失败的原因。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这三个宗旨?

 
共产主义原图链接

第一,实现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这个实际上就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要有富裕阶层,就对他们课以重税,从而把得到的收益反馈到广大的低收入群众就是实现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而以前各国共产党理解的财产共有其实是不符合这个利益的。其结果就是经济倒退,民众生活倒退。这也是大锅饭的必然结果,原先的社会主义国家实力和民众生活大大不如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明证。我们国家一搞这套大锅饭,吃饭都吃不饱,最终党调整政策,最终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第二,宣传的宗旨:是主要为了人类的文明而奋斗的。而不只是仅为了取得那些什么的资本主义性的极其渺小的经济成就,而则是为了更大的共产主义的经济的成就和政治的民主成绩而奋斗的。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这一条的正确理解就是,掌握重大资源(财产)来实现前面的无产者的根本利益。这个掌握可以理解为国家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不能让私人掌握,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全面消灭私有制。各国共产党也因为理解错误,而盲目实施了一切公有的政策。我国以前大锅饭,割资本主义尾巴就是深受其害,但邓小平同志及其领导的党中央后面改正过来了。

第三,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这里的关键是暴力的和民主的。其实这一条本身很简单,直白地说是就是用强大的军队来实现前现两条目的(真正的目的就是第一条实现无产者的利益)。暴力也就是说对资产阶级实行武力斗争,如果有其他国家干涉甚至侵犯本国也需要武力斗争。民主也就是对国家内的国民实行民主,通过税收等手段进行资产再分配。

综上所述,共产主义实际是人类政治发展史的里程碑,是实现人类和平共处最大保障,但是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不能发展成共产主义,只有资本主义被消灭,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高度解放了生产力,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基本本质

事实上,在以前人们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一种错误理解,导致了典型的大锅饭,干好干坏一样吃饭的错误理念。认为似乎只要人的需求足够小,则物质生产就成为极大丰富,无论什么饭菜,只要求能填饱肚子;只要求有地方睡觉;吃多少饭,随便盛,就是各取所需;由于是共产主义,劳动成果是大家的,所以大锅饭就是共产主义。但是,这种限制个人发展的方式不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应该是每个人高度自由的。

实现的条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要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成熟后才能实现。

发展历程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实现共产主义是会经过数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并阻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在这段时期,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仍然存在。

当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后,政府、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会完全消失。最后,人类的社会就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这个时候,社会公共机构非常发达,城乡差异,人与人待遇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人人都能得到科学完善的教育与医疗,人人为共同的理想目标奋斗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岗位上,科学的工作休息着。人们每天自发的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五天,工作 生活 娱乐 安排的科学合理,适合人的长寿需要。没有人被管制,都在自觉的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服务!科技非常发达,人民就能够以低工作量去满足优质的生活所需,所有的财产归全人民所有,生活资料各取所需,人民的工作产出和生活索取,都有记载,作为其所从事工作结束到来的共产主义对其作公正审判的依据,获得好评价的人,就能更容易在社会活动中得到他人的拥护,也作为其个体末日到来共产主义对其生命价值审判的依据。人人都拥有包容心,能忍耐来自外界的疼苦和宽恕别人对自己的冒犯!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民为了延长自己的自然寿命而自立 自强,劳动创造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人不会被分工所局限着,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人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人人都自觉 自警 自控 自制 自尊 自爱 !人人都在工作学习着,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自身素质,弥补自身缺陷和过失,改正自身错误,追求至善至美!每个人都在自发为一个共同的理想奋斗!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可以在任何部门工作,社会公共机构调节着整个生产,能力强的人进入社会公共机构参与社会工作的分配但以个体意愿为主,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马克思

因此在这种高度丰富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能力强大的社会中,人民为了追求共产主义在自己的末日审判有个好的总评价而努力。如何发展自我,发展精神文明以实现人生的价值便会成为人的追求。人们会去争着劳动,从事更广泛的工作,没有人会想在这个社会中当一具行尸走肉。

起源

人类经历了原始群和血缘家庭等发展阶段后,进入了第一种社会形态——氏族社会,氏族社会是以氏族为单位生活的,氏族是由具有同一母系血缘的人构成的组织,氏族内部禁止婚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构成一个部落。氏族社会实行群婚制,每个氏族的全体男子都是另一个氏族全体女子的配偶,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工具落后,社会生产力极低,单个人类无法生存,所以只能共同合作,主要以狩猎和采集等方式获取生活资料。由于生活资料极少,饿死任何一个成员都会给整个部落带来灾难,所以只能按照每个人的最低生存需要进行分配,采用氏族内部直接生产、直接分配的形式,所以并不存在商品交换(无考古证据)。男性一般从事狩猎和制造打猎工具,女性一般从事采集和家务劳动,但总的来说并没有固定的分工。由于狩猎的来源并不稳定,所以采集是主要的食物来源。

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氏族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人类由迁徙生活改为季节性定居。婚姻的形式也由群婚制变为对偶制家庭。对偶制家庭由一男一女构成,但这种家庭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同居关系,可以由任何一方随时提出分手。(因为当时农业技术落后,土地肥力很快耗尽,所以不存在土地私有制)

氏族首领由氏族大会定期选举产生,受全体氏族成员监督,可以随时撤换。氏族首领担任一般的协调和领导工作,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力。大家对于氏族首领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靠任何强制力维持的。部落的领导机关则是由每个氏族的首领共同组成的部落议事会。但是最重要的决策都是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参与决定的。

氏族社会的人类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没有善恶荣辱的虚伪道德,只有朴素的平等互利的处事原则,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基本一致,一切纷争,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不会有贫穷困苦的人,因为共产制的经济和氏族都知道他们对于老年人、病人和残疾人所负的责任。大家都是平等、自由的,包括妇女在内。对他人的歧视、奴役和压迫是从来不曾发生过的。

这种没有压迫和奴役,没有固定的分工和阶级分化,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形态称之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但是这种社会并不完美,氏族制度是以生产力极不发达为前提的,广大区域内人口极度稀少,所有氏族成员都受到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的支配。最终这种社会制度被一种内在产生的强大的物质力量所打破,揭开了充满掠夺性的战争、残酷的杀戮、令人难以忍受的奴役、最卑鄙无耻的欺骗的——新的、文明的阶级社会的序幕。

转化

原始社会末期发明了金属工具,生产力发生飞跃,从农业中分离出了手工业,而且还出现了商品交换,土地等生产资料逐渐分给个人使用,产生了个体家庭经济。

部落战争中的俘虏开始时都会被杀掉或作为平等成员加入胜利者的部落,现在由于他们能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还能产生显著的剩余产品,于是成了最初的奴隶来源。

由于定居的农业社会生活使女性能够生育较多的子女,再加上金属犁耕农业和畜牧业需要较大的体力,所以男性就把女性从社会生产中排挤出去了,女性只限于从事抚育儿童和缝制衣服、制作食物等家务劳动,她们的劳动和男子能直接带来经济收入的农业和畜牧业劳动相比,成为了一种依附性的私人劳动。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被贬低,成为了男性的奴隶。

父权制家长为了保证财产和权力继承给自己真正的子嗣,所以禁止女性的一切非婚性行为。而男性不仅是他的妻子的主人,而且还往往占有多个女奴隶,这就是个体家庭制度的起源。这种个体家庭与对偶制家庭的最大区别是女方没有离婚的权利,她完全沦为了男性的私有财产和被买卖的商品。个体家庭的出现代表了男性对女性歧视、迫害和奴役的历史时代的开始。女性被男性奴役是和最初的奴隶制同时产生的。

只有资本主义大工业将越来越多的私人劳动融入社会劳动,让家务劳动只占有女性极少的时间,使女性走出家庭,大规模的从事社会生产,这样才能使女性拥有和男性同样的自由和地位。共产主义社会将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生产力,彻底改变社会分工,使男女平等真正成为现实。在一切阶级社会中,女性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由于个体家庭经济的出现,内部的贫富分化,氏族议会逐渐由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组织变成了维护富人利益的工具。原始社会末期某些部落通过掠夺性的战争征服了其它的部落,将他们的成员大批变成了奴隶,在战争中氏族贵族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权力,将受人民监督的公共职务变成了世袭的爵位。由氏族中的全体青壮年组成的全民武装变成了脱离实际的生产劳动,只听从于少数贵族的职业军队。

当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需要花费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少数特权分子专门从事科学、艺术、生产管理等工作时,社会必然存在两个彼此对立的“阶级”。从事脑力劳动的特权阶层占有生产资料,通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专制机关奴役不占有生产资料的阶层,这种专制机器被称之为“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表明社会陷入了无法解决的自我矛盾中,只能通过暴力手段迫使他人服从奴隶般的分工。

国家机器是一个表面上凌驾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上的职业权力机构,它通过代表全体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来行使它的权力,这与由全体社会成员直接参与决策、没有成文法的氏族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只要一个社会内部分裂为不同阶级,那么必然存在这样一个不受监督和控制的“公共权力”,通过强制手段使整个社会保持相对的稳定,而不会因为无止尽的阶级斗争而使各阶级一同灭亡。

统治阶级一方面通过暴力手段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又通过“道德”这种精神手段愚弄被统治者。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服从他们的统治。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把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称之为所谓的“正义”和“荣誉”,把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说成是“邪恶”和“耻辱”。

这种虚伪的道德往往采用最卑鄙的双重标准,要求被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虚幻的集体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甚至达到了牺牲个人生命的地步。

代替这种充满着阶级对立、暴力和欺骗的阶级社会的,只能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自由世界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尽管人类已经历了几千年的阶级社会,但从整个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来看,这个时代毕竟只是一个非常短暂的过渡阶段。只有当人类彻底摆脱了自然界对人的奴役和人对人的奴役之后,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脱离了动物界,从“野兽”的生存条件真正进入“人”的生存条件。

使命

17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崭新时代,打破了人类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神所注定的宿命。

资产阶级第一次宣告一切人生来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资产阶级用人权否定神权,用人性反对神性,用科学破除迷信,用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取代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尾声,它负有为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伟大使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是这样论述从19世纪开始直到现在的这个历史时期的:

“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但与此同时,它的文明产物给全人类社会体制进化提供了一个超高速的平台。

资本主义就是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它具有改变一切封建、宗教和民族实体的力量,它将产生一个在市场力量支配下的全球文明。当无产阶级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趋向,摆脱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干扰后,全世界劳动者将自发的去思考自身的存在理由,选择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

诞生

普遍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原始社会就有原始的共产主义,氏族内部平均分配生产产品;宗教中世纪社会有宗教平均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从来就有的。其实不然。共产主义是十八世纪未到十九世纪中,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人们的一种新思想。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的面貌,蒸汽火车革命了人的速度观,在火车上看到飞奔的马车向后奔驰的前所未有的新体验;蒸汽机生产线上机器零件魔鬼般的自动化节奏,使人们感到恐惧。机器的使用使人们的思想发生的大变革,千古不变的真理被新事实无情的打破,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汽车的发明也是孕育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汽车刚开始是供少数富人使用的,穷人和大多数平民是没法体验的。后来发明家们发现汽车每辆的生产成本并不高,可以让更多的人使用这种发明,于是让数十人共同使用一辆的汽车诞生了——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特点就是多人共同拥有,是一种共有产品,解决了穷人和大多数平民不能使用这种新发明成果的问题。公共汽车的发明,给人类启示了一种新的想法,就是让多人共同使用一种新产品,让大多数人共同分享新产品;这种新想法就是:公共产品,共同拥有,多数人共享。这就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科学的伟大实践,比如现在很普遍共享上网,就是多人数共同拥有一个上网专线,就是一种共产主义。比如城市的管道天然气,就是多数人共同拥有宠大的供气系统,也是一种共产主义。

其他资料

分布

多数共产党国家都是集权国家,因为多党制表现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竞争思维,而一党专政则打上了苏联式计划经济的烙印,影响了后来众多共产党国家。当前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这些国家现在大部分都处于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国家部分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般"西方国家阵营"认为其本质接近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是,如果从唯物史观划分资本主义前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后的共产主义完全不对。而有的国家依然持续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如朝鲜。

现在存在的所谓的共产主义国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首先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把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占有,全社会组织生产,而这种形式是无产阶级民主的,不是官僚命令。

 
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原图链接

条件

共产主义原理

恩格斯曾经专门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原理和实现条件,即《共产主义原理》,现摘录如下:

“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英国可以直接建立,因为那里的无产者现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数。在法国和德国可以间接建立,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民不仅是无产者,而且还有小农和小资产者,小农和小资产者正处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一切政治利益的实现都越来越依赖无产阶级,因而他们很快就会同意无产阶级的要求。这也许还需要第二次斗争,但是,这次斗争只能以无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终。

如果不立即利用民主作为手段实行进一步、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障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那么,这种民主对于无产阶级就毫无用处。这些作为现存关系的必然结果现在已经产生出来的最主要的措施如下:

  • (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
  • (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
  • (3)没收一切反对大多数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 (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
  • (5)对社会全体成员实行同样的劳动义务制,直到完全废除私有制为止。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 (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
  • (7)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
  • (8)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
  • (9)在国有土地上建筑大厦,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
  • (10)拆毁掉一切不合卫生条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
  • (11)反对资产阶级婚姻和继承权制度(由于资产阶级剥夺无产者的婚姻权,故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非婚生子女应有同等继承权;而当无产者夺取政权后,已经建立人人平等的婚姻制度,则不存在非婚生子女问题)。
  • (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 (13)有着高度完善的法律机制。

实现条件

自然,所有这一切措施不能一下子都实行起来,但是它们将一个跟着一个实行,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的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全部交换都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国家手里。上述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无产阶级的劳动将使国家的生产力大大增长,随着这种增长,这些措施实现的可能性和由此而来的集中化程度也将相应地增长。最后,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将自行灭亡,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生产将大大增加,人将大大改变,以致连旧社会最后的各种交往形式也能够消失。

共产主义革命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家发生的事情的影响。此外,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成了社会上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当前的主要斗争。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的快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因此,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大大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古代氏族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在更高物质基础上的回归。人类将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从必然世界走向自由世界。共产主义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技极度发达,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2.一切私人劳动和小规模生产都被社会化大生产取代,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商品和货币消亡。

3.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4.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旧的社会分工的消亡,每个社会成员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5.整个社会有计划的按照不同人的需要进行大规模定制生产。

6.实行各尽其能、按需分配原则。(这里指的是“以人的需要作为劳动产品分配的唯一根据”而不是能够随意满足所有人的任何欲望)

7.阶级差别消失,“对人的奴役”被“对物的管理”取代,国家机器将自行消亡。

8.随着经济上的一切压迫和奴役制度消亡,阶级社会的一切不平等的道德观念和宗教鸦片也随之消亡。

9.个体家庭消亡,两性关系将变成纯粹的私事而社会无需干涉,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教育将完全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家庭本质上就是一种个体经济单位,在农业社会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负担着教育、养老等多种职能,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其职能逐步被各种社会机构和公共服务取代,因而现代家庭规模变小、并且越来越不稳定,最终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彻底消亡)

共产主义者同盟

共产主义同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第一次呼出了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进行了准备。1847年 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成立的以德国工人为主体,吸收英、法、比利时等国工人参加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1848年 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

1848年欧洲许多国家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阶级斗争特别尖锐的法国,无产阶级充当推翻金融贵族专政的七月王朝的主力军,武装反抗资产阶级,谋求自身的解放。1848年巴黎工人 6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抗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盟员积极参加了欧洲1848年革命。在普鲁士反动政府策划的1852年10~11月科隆共产党人审判案之后,根据马克思的提议,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852年11月解散。

第一国际

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联合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于1864年 9月28日在伦敦成立。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和它的实际领袖。各国无产阶级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联合,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从西欧扩展到东欧、美洲的十几个国家。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潮和派别。在同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两个主要机会主义派别的斗争中,以及在对英国工联派、法国布朗基派、德国拉萨尔派的错误观点和倾向的批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赢得越来越多的工人群众和社会主义者的拥护,逐步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主导地位。它的精神产儿1871年巴黎公社(1792~1794)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创立新型民主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英勇尝试。1865年第一国际总部迁往美国纽约。第一国际共召开过 5次代表大会和两次代表会议。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国际工人运动面临着各国反动势力的迫害和内部 М.А.巴枯宁分子的破坏,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第一国际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根据马克思的建议,于1876年7月在美国费城代表会议期间宣告解散。

巴黎公社

巴黎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最终被资产阶级政府绞杀。失败后,政府军对巴黎人民实行血腥大屠杀,据统计共有29804人遭残杀,72941人在作战中牺牲,60971人被投入监狱或流放。

巴黎公社表明了这样的主张,即“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高踞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表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即——分权、自治、人民监督、思想自由。

公社实行普选权和委员会制度、设立公社议会、改造专政机关、废除官僚制度;公社在所有制、分配、管理和劳动立法方面实施某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成立工人合作社、实行劳动保障、减免债务;宣布政教分离、开展教育改革、发动女权运动;大量建立起非政府组织,实行公民自治。

第二国际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工人运动发生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和平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国无产阶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是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积聚和训练本阶级的力量,准备迎接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

1889年7月14日,在恩格斯倡导下,有22个国家的393 名代表参加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创立无产阶级新的国际组织第二国际。第二国际,特别是它的前期(1889~1900)在组织、积聚革命力量,团结教育工人阶级;积累议会斗争经验,开展反对资本主义和军国主义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清除无政府主义影响;加强国际主义团结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三国际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莫斯科

第三国际成立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的,那时俄国无产阶级已经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府。第三国际本名“共产国际”,以别于第二国际底本名“工人国际”。第三国际初成立时各国支部差不多都是从第二国际原有的支部分裂出来的,即是说第二国际中的革命派发展为第三国际,正式抛弃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

1925年与1926年中国国民党两次申请加入共产国际,但都被拒绝。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误区

由于受到历史上各种唯心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多错误和歪曲的认识,很多地方必须加以说明和澄清。

1.共产主义理论不是道德,更不是宗教,它绝不靠任何精神手段来实现理想社会,只有唯心主义哲学家才会幻想以“道德和精神”取代现实的物质利益。 恰好相反,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阶级社会的一切奴隶道德和宗教鸦片。

2.共产主义社会是由于消灭了旧的社会分工,从而消灭同一社会内部的分裂和对立,使少数人奴役多数人的社会制度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继续维持。

3.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冲突而没有合作互利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绝不会以集体利益为借口否定个人利益,更不可能消灭人的欲望。只有阶级社会才会把一部分人的财富和自由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痛苦、压抑和无条件的牺牲之上。

4.共产主义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它绝不是要消灭人的个性,而是使每个人的自由和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5.共产主义并不尝试说明人的本性的问题,而是研究每种社会形态下的人,诠释社会赋予人的属性,共产主义社会通过改变生产方式,从而彻底变革社会中的人的社会属性。

6.共产主义理论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它的实现与人们的信仰无关。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只是生产力及相应的生产方式进步的必然结果。

7.科学的共产主义并不试图描绘未来社会的美好图景,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说明现代社会中基本矛盾的对抗性运动必然导致新的社会形态。

8.共产主义的“共产”并不剥夺小农或小生产者凭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财富,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这种个体生产早已被社会化生产取代,生产资料已集中在极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是少数人掠夺多数人的财富,而共产主义是绝大多数无产者剥夺极少数掠夺者的财富。但是,私有制的灭亡只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只有在生产方式本身已经高度社会化的前提下才可能消灭私有制,实现真正的全民所有的共产主义制度。

9.按需分配指的是以人的实际需要和需求作为分配根据,不是随意满足人的任何欲望。(参考百科词条“按需分配”,需求可以满足,在理想社会也必须满足。但欲望不是。)

前景

目前不能预测未来之制度 策略

道德

即无产阶级的道德,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反映,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同一切剥削阶级相对立。他的本质特征是集体注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他要求人们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意志,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利益,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使别人同享幸福的基础上,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斗争,并在斗争中解救自己,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私有制度。他要求人们在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具有彻底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全人民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过度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

劳动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的为社会而劳动。以不计报酬、不讲条件等为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教育下,劳动人民的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集体劳动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某些先进者的身上开始出现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随着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和全体人民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过度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时,劳动将成为生活第一需要,这种劳动态度将具有普遍性。

 
共产国际主义成立原图链接

共产主义人生观

共产主义人生观即无产阶级人生观。是无产阶级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人生观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不同。它是由无产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条件决定的,是在现代化大工业所造成的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世界观的指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共产主义人生观,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最崇高、最伟大的人生观。它的基本特点是:(1)以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并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2)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其本质是大公无私。(3)以革命乐观主义为人生态度。以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一旦形成,就必须按自己的面貌改造现实,造福人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所谓共产主义人生观,就是用共产主义世界观来观察、分析和处理人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人生问题的体现。

同盟

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在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根本改造的基础上建立。正义者同盟是19世纪30年代成立的德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秘密革命组织,1847年初,正义者同盟派J.莫尔邀请K.马克思、F.恩格斯加入并决定按他们的主张改组同盟。1847年6月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拟定章程,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同年11月29日~12月8日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审查并批准章程,明确规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无阶级、无私有制的新社会。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同盟纲领,产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宣言》刚发表,1848年革命风暴席卷欧洲。为适应斗争需要,1848年3月初在巴黎建立以马克思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制定了德国革命的政治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并组织盟员回德参加革命。马克思、恩格斯于4月回到德国。6月在科伦创办《新莱茵报》,该报成为当时条件下革命活动的指导中心。1849年秋同盟领导人在伦敦重新聚集,逐渐恢复活动。1850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提出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的任务。同年夏,马克思、恩格斯重新分析形势,主张长期积蓄力量为新的革命高潮作准备。以A.von维利希和K.沙佩尔为首的少数派则主张立即发动革命。9月,终于导致同盟分裂。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同盟的中央职权移交科伦区部委员会。1851年5月以后科隆共产党人审判案发生,同盟组织被破坏。1852年11月17日同盟宣告解散。

按需分配

在列宁所著的《国家与革命》中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一节,引用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 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之后,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的时候;当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时候;当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 力也随着增长起来,而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本主义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 所能,按需分配。”

这是一段经典的论述,可是无论是这里还是在马列的其它论著中都没有明确指出生产力应当增长到什么程度,才能实现其论述中所描述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的消失;才能实现阶级与国家的消亡;才能实现社会中的所有的人自己来管理社会生产。

马列没有论述是因为在当时可能消灭社会分工、消灭阶级关系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还在隐藏着,还没有发展到可以让他们看出来的程度,但是如今它已明显出来了, 这就是电脑技术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技术与机械自动化技术。这种软件控制硬件技术的发展将会把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消灭在物质生产中所存在的社 会分工,消灭人与人之间因为在物质生产中的社会分工的不同而产生的社会矛盾。从而消灭阶级这一社会现象,消灭商品所具有的价值这一社会属性,实现人与人的 平等以及物质财富的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的社会制度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按需分配社会制度的实现,不是一步登天,不是说需要什么,就给什么。说要天,就给天,说需要地,就把地分配给他。按需分配这种社会制度与其它一切社会制度 一样,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逐步实现的过程,由基本的生活资料按需分配逐步到高级生活资料按需分配,再到更高级生活资料也按需分配。直到生产方式发生质的 变化,使得人类社会所可以生产的各种物质资料都能按需取用。

在现实世界中各国所实施的形式多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说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的物质生活资料按需分配的最 初萌芽。这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会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得到扩大和发展,最终这种保障将扩大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由生到死,无论他有无工作,都能无差别地给供 一定量的货币,让其在市场上自由选择所需。以期实现满足社会中每个个人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医疗的需要。那时,中国就可以说自己初步进入了按需分配 社会,实现自己社会制度的一个大变革。实现无差别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无差别的对每一个人都同样的保障制度与其它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将会有一个长期共存的过程,这个共存的过程也是各种社 会保障制度逐步统一的过程。其中的无差别保障制度将逐步由社会生活中凸显出来,由社会生活中的次要因素转化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现象。

无差别社会保障制度的实现,有个量到质的变化过程,从人的意义上说,是由社会人口中的少数逐步扩展到社会全体过程;从实现物质需求的能力的角度上说,则是由低级到高级,由少量到充足,由限制供给种类到逐步可以自由选取的过程。

这种无差别的生活保障与有无工作无关。相对失业救济,这种无差别的提供保障,扩大了社会发展的收益面,无论老人还是儿童,妇女还是男子,有工作还是无工作 都可以有保障,将会极大缓和当今世界日益强烈的社会矛盾,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家庭矛盾,减轻人们心理上的压力、生存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有极大好处。它扩大 了社会的物质需求,为人们放心消费提供了保障,增大社会需求拉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动力,将更加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无差别的生活保障会对资本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产生影响,使得人可以逐步摆脱资本的束缚,摆脱资本奴隶的角色,可以平等的站在资本的面前,有选择不工作 的自由,并使财富的分配更加有利于生产者。资本的价值逐步降低,财富的分配将更加公平合理,直到有一天物质财富上的分配矛盾完全解决。

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这种无差别的利益分配将会不断发展,直至最终与其它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统一,实现所有可以生产的物质资料都可以按照 每个人的需要提供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我相信中国可以在二十年内,在目前的正在不断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初步按需分配。

在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或者可以说是按需分配的初级阶段,物质分配还不能真正无差别地提供给每一个人。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中仍然需要人,仍然存在着社会分 工,存在着商品交换,存在着因为物质生产中社会分工不同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分配上的差异。生产力水平还不能达到无差别地满足每一个人的物质需求。生产方式 与分配方式要发生真正的革命性变革--消灭社会分工,消灭经济、阶级现象,以及国家机器,真正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只有通过电脑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 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质生产完全自动化,使得科学的进步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唯一要素,把人从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

未来社会的人将只有两种工作--科学与艺术。届时,兴趣、爱好是工作的唯一原因,没有人被迫为了生计而劳作,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自我的兴趣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对他人的最大帮助。那时,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将会得到真正的统一。

实现按需分配制度的生产力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到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电脑和机器人这类自动化技术,把人不断地从物质生产劳动中解放出 来,使更少的人在更少的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更多人的物质需要。它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体力劳动减少了,而脑力劳动增加了;并且在脑力劳动 中也表现为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的比重不断增大的趋势。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对物质财富生产的影响日益扩大,将来会有一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实现农业工业 化,工业生产自动化;软件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会使得完全由机器人代替人从事生产劳动,由电脑控制物质的交流与运输,信息网络会把地球上一切生产活动都 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总而言之,一切可重复的非探索性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将有机器人或电脑代劳。在物质的生产上,表现为产品生产与运输中的每个环节都完 全实现自动化,由最初的原始资料加工到最后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完全不再需要人的参与,既不需要人生产,也不需要人来管理,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提出自己的需 要。

软件控制硬件,知识决定生产,通过软件技术控制生产机器,告诉生产系统如何进行生产、运输,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把未来的人们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解放出来, 并且那些可重复的脑力劳动也将由电脑完成。人的工作只是进行探索性的科学研究并把已经证明了的科学研究成果交给生产系统去实现。生产系统中不再有人,没有 人再从事物质生产,当然也就不需要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进行社会分工,不再有商品交换,不再有为了规范买与卖等经济行为而产生的法规制度,因社会分工不同 而产生的物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也必消失。人类社会将不再有阶级的存在,不再有为商品交换及为解决经济利益中的问题而存在的服务部门。

现代社会产生的所有制问题,如:生产资料公有制、私有制、国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都是因为在社会生产中存在分工而产生的现象,只有在物质具有可交换的意义, 所有制才具有意义,才存在所有制问题,物质才会具有价值的属性。当生产力的发展消灭了社会分工,从而消灭了经济这一社会现象时,物质的分配只与需求发生关 系,是一个是否需要的问题,与所有权无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物质所有制的问题当然也就不再存在了。

在按需分配社会里,物质财富的所有权或者说所有制的问题不再具有意义。或者也可以说旧的概念不再适用于解释新的物质与人之间的关系。分配方式与所有制无关,只与需求有联系。

一切社会现象都有产生发展直到消亡的过程。所有制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样也会有消亡的时候。

在按需分配的社会里,要按照不同的个性化的需要进行生产,满足人们的需要。生产自动化只是为这种需要的满足提供一个新的更好的实现的平台。在那时,社会生 活中的物质利益上的矛盾,将由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化次要方面。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始物质资料的限制(这点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比如星际旅 行、地球钻探能力的提高以及替代物质的发现而得到解决),另一个则是能否生产出来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科学技术水平是否达到的问题(而这点将随着人类社会 的存在而永远存在下去)。在此基础上,进行物质资料的按需生产,按需取用。

在按需分配的社会里,物质生产中的社会分工与劳动交换的消失,使得整个经济这一社会现象消失,同时一切因经济行为而产生的社会现象也将消失,因为社会物质 分配上的差异而产生的社会矛盾也将随着分配上的差异的消失而消失。阶级关系将不复存在,不再有阶级差异。因追求物质利益而产生的社会犯罪以及其它一些社会 现象也必然会随着消失,社会矛盾主要存在于精神生活领域。

那时物质产品只有使用价值,不再有交换价值属性。或者也可以说物质产品将完全回归它的自然属性--既只具有使用价值,不包含再有社会劳动这一社会属性。人 们对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就好像人们与所需要的空气和阳光一样,再不需要花钱去买了。一切都是免费的,物质的分配与所有权无关,它按照需要进行生产和分配。

科学技术的进步消灭了物质资料生产中的社会分工,但是精神生活中的分工,比如科学研究中的或者说知识的创新中的分工仍然会存在,电脑技术可以帮助人从事科学活动,用已知的方法去研究新事物,但是它不可能由事物中发现认识事物的新方法。未知领域的科学研究仍然需要人去完成。

知识交流以物质为媒介,当物质不再使用商品交换的方式时,精神生活资料的交流也将变得完全自由,人类社会将以另一种方式运行。人们的主要追求会转向自由、 幸福、快乐、健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转向知识的增长,生命时间的延长,情感上的满足,荣誉的获得。届时,每个人都是学生,每个人都是知识的探索者、 普及者;同时每个人也都是艺术的实践者。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加速度的,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观察这些社会的发展变革,可以发现在新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总是超越 了旧的制度。能准确知道社会变革的方向,适时制订相关政策,即使在同一个社会制度下也会使得社会的发展加速。信息化技术(它最初产生主要是为了军事服务) 带动了美国在九十年代的一次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率先使用以及普及的国家很可能同样是美国(军事自动化技术将是一个突破口,在无人驾驶飞机,无 人坦克,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等尖端军事武器里自动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但是所有这些武器装备还没有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将来会有一天,技术的进步会把所有这 些武器整合成为一个武器,成为人的无限延伸的手臂。同样,我们也将把生产工具整合成一个整体,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它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速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危机和风险。在当今时代,我们的破坏能力是如此之大,同时,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 之间矛盾是又如此严重,以至于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就会有被矛盾所毁灭的风险。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它会带来更大的挑战和 机遇。

要不了多久,这一切就会实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将要见证并且参与这一伟大并且也是充满了挑战的变革。

国家机器的消亡

马恩论证了国家机器的消亡,他们认为国家政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施行无产阶级专政,把一切生产资料收归国 有,消灭私有制。最后在“国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它就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了”;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会“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 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恩格斯《反杜林论》转引自列宁《国家与革命》15-16页)。

这种认识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认为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通过生产资料国有化,并最终实现“国家政权成为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恩格斯《反 杜林论》转引自列宁《国家与革命》15页)。就是说必须使得国家政权控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切,在经济上消灭私有制,政治上消灭私有权力,把社会上 一切权力统归国家所有。这种扩大国家行政权力,全面扩大“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的做法,与实现共产主义消灭国家权力是完全背道而驰互不相容的。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调和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 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 内”,这种力量,就是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就意味着国家政治权力的扩大意味着这个社 会的内部矛盾冲突加大了,所以才需要扩大国家政权的控制领域,强化的国家机器,用以控制社会矛盾。国家的政治权力只能是表现在掌握国家机器的人的身上,从 政府机关来说,就是拥有了更大的社会权力,在政治上只能是更加专制,在经济上则是国有化,由此实现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但是共产主义并非是要完成和巩 固国家的权力,而是要消灭国家权力,如果目的是国家制度的消亡,手段却是国家权力的加强;想的是要实现社会的大融合,手段却是暴力;目标与方法是南辕北 辙,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走向事物的反面。

恩格斯在其《反杜林论》中曾说过“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国家是自行消亡的,但是这种消亡是与掌握国家政权的人的利益相矛盾的,它绝不可 能由掌握国家权力人的手中实现。一个无限的对社会的有着严密控制的政治权力决不会是自己“自行停止下来”“自行消亡”的。

马恩在认为必须在经济领域里实行国有化的同时,也谈到了民主制度,应当“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务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提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 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实际上真正的彻底的普选制从来没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过,正如经济上权力的分化必然会产生政治权力上的分化一样,在政治上具有独立 权力的个人必然会在经济上要求自主的权力,而这点是社会主义所不可能允许的。当个人的经济要求与政府的经济权力发生矛盾时,为了维护经济权力上的统一,政 治上压制民主实行专制就成为必然。

 
共产党宣言原图链接

相对旧的社会,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它的国家社会管理职能是存在扩大的迹象,这种扩大是因为工业化的加快,新产业、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得国家的社会职 能扩大到了新的领域。如果抛开这一因素,则政府的权力的控制面在不断收缩而控制力度不断减弱,向着“小政府,大社会”的趋势发展。在经济领域里,政府的控 制由起初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可买卖;到封建社会的土地可有限自由流通,存在着国家对工业商业行为的严密控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矿业、商业甚至 军工业都有私人参与。同时,要求政府尊重尊重人权的呼声在增加,社会的发展使得个人逐步在国家政权机关面前享有更大的自由,国家机关随意处置个人的自由逐 步受到控制,法律上的量刑也在逐步减弱。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对经济活动控制的范围逐步减少,对个人的控制强度不断减弱的过程,而其中,个人的自 由则在不断发展,这是一个政治权力向个人手中不断转移的过程。或者说是由公众手中异化出去的权力回归的过程。

马恩认为必须施行国有制的另一个理由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矛盾”,其实这并不不矛盾,这点不仅不应当是产生资料国有化的理由,相反,它表明 社会化的活动、社会化的服务、社会化的职能可以也应当通过拥有私有财产的个人去完成。通过“小政府,大社会”,在经济上扩大私有财产(在社会各个阶层扩大 物质财富的拥有量),在政治上扩大个人的权力,实施民主制度,以此实现国家权力的逐步社会化,实现国家政权的逐步消亡,逐步由私有企业来完成以前由政府承 担的社会服务。质变因量变的一步步积累而爆发,国家机器、国家机关的消亡权力转移到人民大众手中这一过程不可能违背普遍的物质运动规律。生产力的发展导致 社会分工的产生与消亡、按需分配的实现、国家机器的消亡都有一个量到质的变化过程,研究社会科学是不能抛开辩证法的。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分工不断细化,这样社会生活中的个人永远不能直接参与所有社会活动管理所有的社会财富,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么多精力,这就 需要某些人在不同领域代表公众利益进行社会管理。就是说在社会生产中存在着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永远不会产生人民对社会公共财产直接的权力,永远实现不了那个 代表人民权力的国家机器的消亡。旧的社会形式或者说旧的国家形式的打破只可能建立在物质生产分工消亡的基础之上。

通过私有化的方法市场化的方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唯一方法,大私之后才有大公。出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激烈的市场竟争要求经营者必须改进生产方式,进行减员 增效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自然资源的配置,通过生产方式的改进,不断减少生产、运输环节中的人的参与,最终实现物质产品从最初的生产到最后产品送 到消费者手中完全无需人的参与。

而且这里,关于国家政权的认识在理论上也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产物,它怎么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在国家政权有可能成为“整个社会 的代表”之前,阶级和作为阶级矛盾的产物“国家”都应该已经不复存在了,它怎么有机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的?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生产资料上的私有权曾 经被消灭过,但是国家机器仍然存在着。决定着社会制度上层社会建筑变迁的是生产方式,而不是所有制关系。 共产党人在认识自身时往往会忘记这一点,在讨论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时他们是生产力决定论者,但是谈到如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就只知道道德标准了。根子我认为在 马克思那里。在认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时马克思他显然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尺度。考察阶级社会时,马克思主义者使用的是生产力标准,分析它的生 产工具,研究它的生产方式。但是一说到如何实现共产主义,道德观之类的东西就占了上风。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道德应当达到“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 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时候”,共产主义才有可能实现。列宁极大地赞扬义务劳动,称之为“共产主义星期六”。似乎不是生产方式的改进,而是道 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肯定不会有恩格斯所说的“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因为在社会中存在着这一现象就意味着--人还必然从事直接的物质资料的生 产,在物质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分工,存在着脑力与体力的差异,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存在着因为社会分工不同而产生的分配上的差异。

说到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无产阶级可以掌握国家政权,他们也就不再是无产阶级了。奴隶制不是由奴隶消灭的,封建社会也不是农奴消灭的,同样的道理资本主义制度的消灭也不可能由工人来完成。

在所谓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国家里,如果存在着无产阶级对政权的参与的话,也是通过代理的手,只能认为是一种对国家政治的间接参与,对政治的影响力是极其有限 的,工人阶级的统治地位只是在意思形态领域里被承认,从没有被完全实践过。这种参与甚至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那种民主水平都达不到。社会主义国家在其本质 上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在早期可能会有助社会的发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它只有在后发展国家,在其它国家为它的发展方向摸索出正确的方 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式之后才有可能是有益的。

要想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必须进一步私有化,实现每个个人的需要。就是说,国家的权力将进一步转移给个人,人们把自己交出的权力逐步收回。政治改革上就 是通过政府各部门逐步企业化,政治家成了职业经理人,政府的社会职能通过逐步市场化,来达到人民自由选择所需要的服务以及由谁来提供社会服务(政府由管理 走向服务,由垄断性服务走向人民自由选择服务的提供者)。人民也不再需要一个管理者,他们将有完全的权力决定由谁来为自己提供服务,直到有一天这种服务也 不再需要人来提供。

行政上权力的转移是通过市场化的方法。经济间接的权力转化为直接的权力的表现就是国有制的消失。在国有制下,财产虽说是由大家共同拥有,但必有一个代理, 无论这个代理是谁,实际上普通公民是很少有对自己的财产的发言权的,甚至由谁来代表自己的权力都没有,怎么能谈得上是拥有了呢?私有化以后,个人才真正直 接地掌握了拥有了自己的财产,才能真正控制自己的财产,才可以说真正拥有了。社会服务市场化后人民才有了选择服务的自由。股份制就是一种扩大私有化的手 段,让更多的人直接掌握自己的生产资料,拥有自己的财产。

一切间接的权力都将转化为直接的权力,人民把权力收回,共同制订公共规则,大家平等参与,自己决定自己的利益所在。不再需要由谁来代表自己。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权力回归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目标上是正确的(实现国家的消亡,把国家这种社会形式作为一个过程认识),但是在实现的方法上是完全错误的。认为可以通过工人来消亡资产阶级 这与认为通过奴隶可以消灭奴隶主则是同样滑稽的。消灭奴隶社会的是封建社会,消亡封建社会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总是用新的关系来替代旧的关系,而不 是由旧的关系中的一方来消灭另一方(而这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

所有这些错误的发生就在于没有认识到要实现共产主义消灭国家机器,要实现人民在权力上的自主,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政治权力 和经济权力上都应当是一个由少数人向多数人,由政府机关到社会个人,由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逐步过度的过程。是一个各阶级间界限逐步模糊逐步消失的过程, 是一个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逐步统一的过程,是一个从社会中异化出去的政治权力回归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在政治、文化、经济甚至家庭里的特权逐步走消亡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史也是矛盾的变革史,矛盾有其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也有逐步消亡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社会矛盾又会产生,只不过是要用新的方法去解决,人类社会将以另一种方式运行,新的现象和规律性将会显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共 产 党 宣 言共产主义旗帜网 作者:雪树银花 发布时间:2013-12-28
  2.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搜狐网 2019-06-20 16:07
  3. 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求实网 2018年06月30日 11:59:51 来源: 《中华魂》作者:周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