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的前身永豐艦原圖鏈接

中山艦事件也叫"三二〇事件"。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調動軍隊宣布戒嚴,斷絕廣州內外交通;逮捕李之龍,扣留中山艦及其他艦隻;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收繳其衛隊槍械;包圍廣州東山的蘇聯顧問所;驅逐了黃埔軍校中及國民革命軍中以周恩來為首的共產黨員

中山艦事件是蔣介石為破壞國共合作,奪取革命領導權,蓄意打擊和排斥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事件。對於這次事件有兩種猜測。有人認為是蔣中正故意將中山艦調動又矢口否認以製造藉口打擊中國共產黨。也有人認為這是和"西山會議"派關係密切的"孫文主義學會"成員歐陽格(歐陽鐘的叔父)等故意向李之龍假傳蔣中正的指令,兩邊離間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

目錄

背景

孫中山逝世後,汪精衛成了中國國民黨中政會主席、國民政府主席,並堅決地支持聯俄容共政策。1925年11月,中國國民黨部分資深黨員召開西山會議,反對容共。蘇聯顧問季山嘉蔣中正的合作關係因蘇聯企圖使中國共產黨化而急速惡化,也因此季山嘉竭力拉攏親共的汪精衛企圖聯手推翻掌握軍權的蔣中正。

蔣中正作為黃埔軍校第一任的校長雖然掌握了實權和軍權,也實在不願意看到國民政府可能共產黨化、但在中國共產黨逐漸坐大、日本蘇聯中華民國的覬覦之種種不利的情況下,仍勉予支持親共的汪精衛,反對西山派的主張。

經過

版本一

1926年3月18日,黃埔軍校管理科交通股股長兼駐省辦事處主任歐陽鍾向海軍局代局長、中山艦艦長共產黨員李之龍傳達指令,派中山、寶璧兩艦出海到黃埔救援被匪徒攻擊的一艘外輪。軍艦到了黃埔後向黃埔軍校教育長鄧演達請示任務。鄧演達回答不知。

1926年3月19日下午,由於蘇聯使團欲參觀中山艦,李之龍電話請示蔣中正調中山艦回廣州。蔣表示:"我沒有要你開去,你要開回來,就開回來好了,問我做什麼呢?"按照共產黨的說法李之龍事先得到汪的指示要將一些水兵調離以防蔣重新奪回海軍,而蔣則聽到了一些謠言說李之龍要將他綁架到海參崴。

1926年3月20日,蔣中正前往汕頭的半路返回廣州,下令全城戒嚴,這是防止中共和蘇聯顧問季山嘉要兵變。歐陽格、陳肇英奉蔣中正命令占領中山艦並在家中逮捕李之龍,包圍蘇聯顧問和共產黨機關,扣留了第一軍和黃埔軍校中周恩來等中共黨員,嚴密監視鄧演達。中山艦艦長換成歐陽格。

蔣中正表示這只是針對個別人,聯俄容共政策並未動搖。"西山會議派"給蔣中正發電報"以迅速手段,勘定叛亂,忠勇明敏,功在黨國。"但蔣中正立刻回電錶示自己"唯革命是從",繼續反對"西山會議派"。不過這顯然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投下陰影,為一年後的四一二政變打下伏筆。[1]

版本二

1926年3月20日,開始執行反共政策的蔣介石,設計將中山艦調出廣州,隨後又以該艦未接命令擅自移動為名誣其陰謀暴動,隨即下令逮捕該艦長、中共黨員李之龍,並展開一系列的清共行動。史稱此為"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可以說是中國最為有名的軍艦之一,有"濃縮的中國現代史"之喻。它原名"永豐艦",是清政府在1910年以68萬銀元向日本三菱造船廠訂製的鋼木結構炮艦。戰艦於1913年建成,艦長65.837米,寬8.8米,型深4.5米,設主副炮8門,最快航速每小時25公里。

武備平常的中山艦卻與諸多歷史事件有關聯。1922年,軍閥陳炯明在廣州發動武裝叛亂,炮擊總統府,圖謀加害"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孫中山在深夜突圍後即登上"永豐艦"指揮平叛,歷時55天,使此艦成了他的流動總部。1924年11月,孫中山最後一次搭乘"永豐艦",轉赴北京共商國事,次年3月在京病逝。孫中山逝世後,1925年3月30日廣州國民政府將"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並於同年4月13日舉行更名儀式。一年後,中山艦又因蔣介石製造的"中山艦事件"而再度聞名天下。

1926年3月18日晚,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指使親信,以軍校駐省辦事處的名義,到中山艦艦長(代理海軍局局長)李之龍家中傳達命令,聲稱奉校長命令,要海軍局速派得力兵艦二艘開赴黃埔。其實,這是蔣介石精心設計的第一步,即製造假命令將把中山艦調出廣州,以便為其羅織罪名埋下伏線。

李之龍接令後,隨即通知中山、寶璧兩艦於1926年3月19日晨開往黃埔,向軍校教育長鄧演達請示任務。鄧卻回答:不知道有什麼任務(鄧反對蔣介石獨裁,是國民黨中比較堅定的左派。李之龍接到的命令是以鄧的"電話"為名為轉達的,此實為蔣等人玩的一箭雙鵰之計)。因此,中山艦等當天下午返回廣州。

這時,蔣介石和屬於右派的孫文主義學會分子開始放出謠言,稱"共產黨要暴動"、"李之龍要造反"和"共產派謀倒蔣、翻國民政府,建立工農政府"等。同時,蔣介石開始大舉逮捕共產黨人。1926年3月19日深夜, 蔣秘令逮捕李之龍、解除中山艦武裝,派兵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以及蘇聯顧問和共產黨人的住宅以及全市共產黨機關,還扣押了軍內國民黨左派黨代表和政治工作人員40多人,嚴密監視鄧演達。當廣州市內一切布置妥當後,蔣介石電令駐紮潮汕的第一軍,將全軍黨代表撤銷並驅逐,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全體共產黨員退出該軍。[2]

 
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1]

事件實質

蔣介石等人製造"中山艦事件",目的是奪取在粵海軍實力(蔣介石完全清除了國民黨第一軍的共產黨員,完全掌握了第一軍的軍權,使其成為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清除軍隊中的共產黨力量。此舉背叛了孫中山制定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是國民黨右派勢力分裂國共合作、企圖奪權的信號。

 
李之龍原圖鏈接

中山艦的命運

歷經磨難的中山艦則在抗日戰爭中的1938年,於長江武漢附近江面被日軍擊沉。59年後即1997年,這艘名艦被打撈出水。

2008年5月15日,一代名艦中山艦在武昌下水,計劃5月底回歸其殉難地湖北武漢金口,落戶武漢市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艦博物館。修復後的中山艦不能自航,但已恢復自浮能力,艦體在水上基本能保持平衡,將藉助大型漂浮設備"航行"。

評價

關於三二〇事件陳獨秀說:"三二〇事變發生的原因雖然很多,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則是階級矛盾。""在這個時期,黨的策略並不是一致的。首先,我們黨在廣東工作的同志和鮑羅廷同志的意見是,我們當時應採取進攻的策略。""然而,黨的意見是,當時不僅有戴季陶主義思想,不僅有蔣介石的武裝力量,而且在他們後面還有整個資產階級。我們的力量不足以鎮壓蔣介石。因此,黨中央堅決主張採取退守--讓步的策略。"對此,陳獨秀表示,支持黨中央採取的妥協退讓政策,並為此進行了辯解。他說:"我的意見是,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的力量,當時的確不能夠鎮壓蔣介石;況且蔣介石也還沒有公開地暴露出自己的反革命面目,社會輿論也不會同意對他進行鎮壓。因此,我認為黨中央的策略是正確的。"

相關視頻

中山艦事件——1929年3月20日 廣州市音像資料館 訂閱 5 2019年05月20日發布

第一次國共內戰(1927年-1936年)

參考資料

  1. 「中山艦事件」真相揭秘騰訊網 來源 南方都市報 [微博] 梅宇亭2014-12-13 09:59
  2. 「中山艦事件」真相揭秘騰訊網 來源 南方都市報 [微博] 梅宇亭2014-12-13 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