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31
東風-31(DF-31,北約代號:CSS-1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的一種公路機動型三級固體推進劑洲際彈道導彈;包括東風-31、東風-31A(甲)、東風-31AG(甲改)[1]增強型三種型號。
目錄
性能
東風-31基本型導彈射程為8000公里(2017年3月披露的信息為10000公里),可攜帶一枚700公斤單彈頭(1百萬噸TNT炸藥當量),是中國第一款公路機動型三級固體燃料遠程/洲際導彈;因為其射程偏低,從中國東北發射僅能有效覆蓋美國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地區,威懾效能偏低;且彈頭有效負荷偏小,僅被當作過渡性型號研究使用,為將來威力更大的洲際彈道導彈積累使用經驗和技術基礎。
改進後的東風-31A(中國軍方稱號為「東風-31甲型」),彈頭載荷900-1350公斤,可攜帶三枚彈頭或誘導彈頭以及多彈頭重返大氣層載具甚至是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其射程為11270公里[2],可有效覆蓋美國全境目標。最新增強型東風-31B型導彈,在東風-31A型的基礎上,改用最新八軸16輪越野車作為運載工具,機動能力和越野能力大為提高。
2016年4月18日,新浪軍事推出專題文章《深度:中國用高鐵運東風31導彈 可牽制美上千顆衛星》。
2017年3月,媒體報道:「美國發現自己低估了東風-31基本型的射程,其射程實際上可達到10000公里,但是只能攜帶一個當量為50~100萬噸TNT的單彈頭,目前共部署數量可能為2個火箭旅。而這種導彈的部署速度並不快,主要是因為其可打擊目標單一,再加上老舊的拖掛式運載車限制了其機動能力,所以出現了改進型號。」
歷史
東風31起源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80年代中期,ARMT(當時稱為航天四院)作為主要委任承包商,第二炮兵的研究機構提供支持,研製了接替東風4的第二代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原本作為巨浪-2以陸基為基礎的變體,東風31最初叫東風23,但後來由於不明原因的改名為東風31。
有報道稱,在東風-31開發過程中,其固體燃料發動機有技術問題。據稱,東風31在1992年4月29日進行了第一次測試發射,發射升空後由於存在部分質量問題爆炸。據報導,第二次試驗也由於類似的組件問題失敗。1999年,該導彈首次在國慶閱兵中公開展示。1999年8月2日中國國家新聞媒體報道了東風-31測試成功的消息。導彈的作戰部署據信於2002至2003年之間開始,但據美國國防部向國會報告稱,其初步部署實際在2006年的晚些時候。據美國空軍情報報告稱,到2009年為止東風-31型導彈已經部署至少15枚。
2016年1月18日,《環球網》轉載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報道稱:「目前在役的東風-31約有12枚,另外還有約12枚東風-31A導彈。」
2016年1月,國內軍事媒體公布了火箭軍(原二炮部隊)駐北方某部在寒冷天氣下,在野外訓練的照片。根據照片中導彈外形判斷,為東風-31基本型遠程/洲際導彈。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6年5月刊報道:中國正在同時研製東風-31和東風-41兩款洲際彈道導彈的火車運載發射型號,文章稱:「類似SS-24這種鐵路機動發射車還在研究之中,尚未部署到東風-41上,諸多的問題尚待解決。而東風-31的鐵路機動發射已試驗多次。」2019年建國70周年國慶閱兵上東風-31甲改型正式亮相,象徵已經量產列裝。
視頻
東風-31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東風-31AG相比東風-31A有何改進? ,搜狐,2017-08-06
- ↑ 國土防禦重器,中國東風系列導彈合集賞析 ,搜狐,20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