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贤(?―566年),字道因,赵兴阳周人,凉州司马郭云之子[1] ,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

  • 郭贤初仕北魏,历任统军、都督等。西魏建立后,郭贤历任伏波将军、使持节、辅国将军、南荆州刺史、车骑大将军等。曾先后击败反叛西魏的蛮族、击退东魏将领彭乐的进犯、擒获东魏义州刺史韦默儿、跟从尉迟迥讨伐蜀地。
  • 北周建立后,历任骠骑大将军、勋州刺史、陕州刺史等。天和元年(566年),郭贤卒于任上,追赠少保、宁蔚朔三州刺史,谥号节。

基本信息

姓名    郭贤  
字号    字道因      
民族    汉族      
官职    陕州刺史  
爵位    乐昌县公  
追赠    少保、宁蔚朔三州刺史    
谥号    节    
出生地   赵兴阳周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566年 
所处时代   南北朝   
主要成就   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 郭贤记忆力很强,学习过经书史籍。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叛军首领宿勤明达围攻豳州,豳州刺史毕晖补任郭贤为统军,与自己一起守城。后来,郭贤担任豳州主簿,掌管北地郡事务。由于征讨叛军有功,授任都督。

料事如神

  • 大统元年(535年),夏州刺史宇文泰拥立西魏文帝元宝炬登基称帝,建立西魏政权。元宝炬虽然名为皇帝,但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宇文泰的手中。
  • 大统二年(536年),东魏权臣高欢袭击攻陷夏州。宇文泰忧虑高欢会南下,便与朝中大臣商议此事。郭贤进言说:“高欢兵士虽然众多,但智谋勇气都已竭尽,预料他的举动措施,一定不敢远道前来。当初贺拔公刚死,关中震惊,而高欢不能抓住有利时机,进占雍州,这说明他没有智谋。等到北魏孝武帝西迁,六军兵少势弱,毛鸿宾兵败,函谷关失守,高欢亦不能乘此危机,逼迫我军决战,这说明他没有勇气。如今我们上下同心,军民协力,高欢灰心失望,怎敢前来送死呢?况且豳州、夏州一带荒凉险阻,千里不见人烟,即便他打算南侵,物资粮食也供应不上。由此说来,高欢不来是一定的。”后来高欢果然退兵,正如郭贤所预料的那样。[2]

思政器重

  • 不久,郭贤加任伏波将军,跟从王思政镇守弘农。授任使持节,掌管义州事务,担任州都督。转而执掌弘农郡政事。郭贤质朴正直,有谋略,王思政很器重他,防御边境的计谋,多与郭贤商议决定。
  • 大统十二年(546年),郭贤担任辅国将军、南荆州刺史。
  • 大统十三年(547年),东魏将领侯景归附西魏,王思政派郭贤预先从三鸦出兵,镇守鲁阳(今河南鲁山西南)。朝廷加任郭贤为大都督,封爵安武县子,食邑四百户。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任散骑常侍。 [3]

败魏伐蜀

  • 大统十五年(549年),东魏大军包围颍川(今河南许昌),东魏派蛮族首领鲁和煽动群蛮反叛西魏,企图截断通往三鸦的道路。鲁和派其堂弟鲁与和担任汉广郡守,率领手下部众,侵扰州境。郭贤悄悄选派兵马,轻装前往偷袭,把他们打得大败,活捉鲁和。不久,颖川沦陷,权景宣等人全都撤军西归,从鲁阳以东的地区,全部归附东魏。东魏将领彭乐趁机前来进攻。郭贤安抚将士,将士们全都为他尽力作战,彭乐无法取胜,只得领军撤退。东魏任命当地百姓韦默儿担任义州刺史,镇守父城,威逼郭贤。郭贤率军进攻韦默儿,并将韦默儿擒获。改任广州刺史。后来郭贤跟从尉迟迥讨伐蜀地,执掌安州事务。
  •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郭贤执掌宁蜀郡事务,兼任盆州长史。凭着平定蜀地的功勋,进封爵位为安武县伯,增加食邑五百户。转而执掌始州事务。

入仕北周

  •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受禅登基,建立北周政权,是为孝闵帝。孝闵帝登基后,升任郭贤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安武县侯,食邑增至一千四百户。
  • 北周明帝初年(557年),担任匠师中大夫。不久出任勋州刺史,镇守玉壁。
  • 武成二年(560年),升任安应等十二州诸军事、安州刺史,进封乐昌县公。郭贤任职期间,虽然没有察见细微的美名,但却以清廉公平对待事物,离任后也很受百姓怀念。 [4]

卒于任上

  • 保定三年(563年),调任陕州刺史。
  • 天和元年(566年),郭贤在任内病逝,朝廷追赠他为少保、宁蔚朔三州刺史,谥号节。郭贤衣食虽然以朴素节约来自我约束,但家中住宅富丽,颇有富余财物。当时人讽刺他善于伪装。郭贤死后,由其子郭正继承爵位。 [5]

人物评价

  • 令狐德棻《周书》:①“贤性强记,学涉经史。”;②“贤质直有算略。”;③“贤在官虽无明察之誉,以廉平待物,去后颇亦见思。”;④“贤衣服饮食虽以俭约自处,而居家丰丽,室有余赀。时论讥其诈云。”[6]

史籍记载

  • 《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6] 

参考资料

  1. 《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景宣之去乐口,南荆州刺史郭贤据鲁阳以拒东魏。贤字道因,赵兴阳周人也。父云,凉州司马。
  2. 《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大统二年,齐神武袭陷夏州。太祖虑其南下,与朝臣议之。贤进曰:“高欢兵士虽众,智勇已竭,策其举措,必不敢远来。昔贺拔公初薨,关中振骇,而欢不能因利乘便,进取雍州,是其无智。及銮驾西迁,六军寡弱,毛鸿宾丧败,关门不守,又不能乘此危机,以要一战,是其无勇。今上下同心,士民戮力,欢志沮丧,宁敢送死?且豳、夏荒阻,千里无烟,纵欲南侵,资粮莫继。以此而言,不来必矣。”齐神武后果退,如贤所策。
  3. 《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及侯景来附,思政遣贤先出三鸦,镇于鲁阳。加大都督,封安武县子,邑四百户。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4. 《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武成二年,迁安应等十二州诸军事、安州刺史,进爵乐昌县公。贤在官虽无明察之誉,以廉平待物,去后颇亦见思。
  5. 《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天和元年,卒于位,赠少保、宁蔚朔三州刺史,谥曰节。贤衣服饮食虽以俭约自处,而居家丰丽,室有余赀。时论讥其诈云。子正嗣。
  6. 6.0 6.1  《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 .国学导航.201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