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贛州市科學技術協會(GANZHOU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贛州市科協,是贛州市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中共贛州市委領導下接受政府管理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是推動全市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發展歷史
贛州市科協的前身是1956年4月創建的贛南區自然科學[1]專門學會聯合會和贛南區科學技術普及協會。
1960年2月,「兩會」合併為贛南區科學技術協會;1978年8月,改稱贛州地區科學技術協會;1999年7月,改稱贛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贛州市科協由市屬學會、協會、研究會和縣(市、區)科協組成;組織體系經歷了創建發展(1956年至1965年)、被迫停止活動(1966年至1976年)、恢復大發展(1976年底以後)3個歷史階段。伴隨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逐步走上了規範化建設、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
目前,全市科協系統擁有市屬學會30個,會員17866人;廠礦(企業)科協19個,會員2427人;縣級科協18個,縣級學會816個,鄉鎮科協298個,街道科協3個,鄉村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2056個。
形成了上下貫通、左右相聯、覆蓋全市的組織網絡體系。
主要職能
1、開展學術交流和科技論壇徵文活動,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展,推動自主創新。
2、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開展「廠會協作行動」,為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作貢獻。
3、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辦好「贛州科協科普苑「網站和」《贛南科協通訊》,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扞衛科學尊嚴,開展「四季科普月」活動、推廣先進技術,舉辦青少年科學技術教育活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4、承辦《贛南科技工作者建議》呈報,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學術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
5、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參與政府科學技術政策、法規制定和國家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民主監督工作。
6、表彰獎勵優秀科學技術工作者,舉薦人才。
7、開展科學論證、諮詢服務,提出政策建議,促進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接受委託承擔項目評估、成果鑑定,參與技術標準制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和認證等任務。
8、開展民間國際科學技術交流活動,促進國際(地區)科學技術合作,發展同國外(區外)的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友好交往。
9、開展繼續教育和「公民職業化、農民知識化」培訓工作,編印《贛南農科普叢書》。
11、完成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領導交辦的招商引資、新農村建設、科技扶貧等其它工作。
組織結構
領導機構
贛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劉洪梅
主持科協負責全面工作。
贛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傅培文
贛州市科協一屆委員會常委、副主席,市科協黨組成員。分管市科協科學普及部工作,中國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贛州分校校長。
贛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黃曉東
贛州市科協一屆委員會常委,市科協黨組成員、黨支部書記,贛州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分管市科協學會工作。
贛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副調研員 胡海平
市科協一屆委員會常委、一屆委員會組織宣調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分管市科協《贛南科協通訊》編輯部(宣傳調研部)工作。
下設機構
贛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內設秘書科、學會學術部(國際工作部)、科學技術普及部(青少年工作部)3個職能科(部),下屬中國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贛州分校、《贛南科協通訊》編輯部(宣傳調研部)、科技諮詢服務中心3個事業單位,職工總數20人。
工作業績
「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以來,市科協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科協組織的關心指導下,團結帶領全市科協系統幹部職工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書記處關於科協工作的幾點意見,中國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精神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三服務一加強」的工作定位,和「打基礎、抓重點、顯亮點」的工作思路,求真務實,奮力趕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科協獲省科協2011年度設區市科協先進單位稱號,贛縣、南康市、瑞金市獲縣級科協先進單位稱號。
視頻
贛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 ,搜狐,2020-05-26
- ↑ 什麼是公益性事業單位?,搜狐,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