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神经麻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神经麻痹是指由于神经外伤或其他免疫因素而导致短暂性神经传导阻滞,仅出现髓鞘损伤,而神经轴突和鞘膜仍然保持完整,从而出现肢体瘫痪、感觉减退等症状。一般由外伤或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复合物攻击神经系统,神经麻痹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可出现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等上肢麻痹;或腓总神经、胫神经等下肢麻痹症状。神经麻痹可由局部病因所导致,常见的有创伤、局部缺血、浸润、物理性损伤等。也可由全身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或中毒性疾病,如铅中毒引起。神经麻痹需要根据其神经受损程度以及受损性质进行相应治疗。若是损伤较轻患者经过锻炼可恢复,若是神经压迫较重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神经麻痹一般预后较为良好,日常需要保证饮食营养,积极进行恢复锻炼。若有糖尿病等原发疾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神经麻痹一般可由各种局部病因所导致,也可见于全身代谢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导致神经传导出现短暂性阻滞。

桡神经由颈5~8的神经根组成,支配前臂伸肌(肱三头肌、肘肌)、腕部伸肌(桡侧伸腕肌)、手指的伸肌(伸指总肌)、前臂旋后肌、展拇长肌和肱桡肌等,其主要功能为伸肘、伸腕、伸指。因桡神经位置表浅且与肱骨贴近,因此在上肢外伤,肱骨、桡骨骨折或脱位,铅中毒,酒精中毒,炎症,肿瘤,全身麻醉,腋部或上肢受压时,很容易引起桡神经损伤,导致桡神经麻痹。本病以感觉障碍为主时,属中医“麻木”的范畴,如果除感觉障碍外,还有明显的运动障碍,则属中医“痿症”的范畴。通称垂腕症,古称腕瘫风。

病因病理:现代医学认为,桡神经麻痹主要由于肱骨干骨折、损伤、神经纤维瘤、铅中毒、酒精中毒、炎症、腋窝拐杖压迫或睡眠时姿势不当,压迫桡神经等原因所致。中医学认为,由于外伤所致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或因受压使气血运行受阻、筋脉肌肤失养,而出现肌肤麻木不仁,甚者可出现前臂无力、腕下垂等运动障碍,或外感风寒(热)之邪侵袭络脉受阻所致。

诊断要点:

一、辩病:腕下垂为最明显的症状,腕及指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外展。如受伤部位较高(如腋部),则可产生完全性桡神经麻痹,上肢诸伸肌皆瘫痪,腕、肘及掌指关节等皆不能伸直,因肱桡肌瘫痪致前臂在旋前位不能屈曲肘关节。如在肱骨中1/3处受伤时,肱三头肌功能完好,余诸伸肌瘫痪。病损在肱骨下端或前臂上1/3处时,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后肌和伸腕肌功能保存。若前臂中1/3以下出现病损,仅有伸指功能丧失,而无腕下垂。如病损位于腕关节,因桡神经的各运动支均已发出,则不产生桡神经麻痹的运动障碍。此外手背桡侧及拇指背侧可有感觉障碍,肱三头肌及肱桡肌反射可消失。肌电图检查可见桡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二、辨证:(一)气血两虚肘腕、掌指关节均不能伸直,或只表现腕下垂,第一指节不能伸直,有些病例仅限于拇指与食指运动障碍。可出现麻木不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本症多为素体气血两虚,再感受外感风邪(寒、热、湿)而发病。

(二)瘀血阻络,肘、腕、掌指关节不能伸直,部分病人只表现为腕下垂 ,拇指不能伸直。亦可出现麻木不仁。舌质紫暗或正常,苔薄白,脉涩或缓。本症多为外伤、病久,或药物中毒而发病。

治疗方法

体针取穴:太阳攒竹风池大椎,陶道,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合谷,大陵,劳宫等。随证选穴:病久致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气血两虚者加关元(灸),脾俞,气海,掌指关节不能伸直者加八邪。方法:首先针太阳,攒竹,后针风池,曲池,合谷等。神经麻痹也称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征,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是以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眼、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多数病人往往在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为患侧的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1]

症状

神经麻痹是单神经病常见症状,可见受累的周围神经相应解剖部位的运动、感觉出现障碍。根据原发病不同还伴有其他症状。神经仅出现短暂性缺血,而且解剖无明显改变。可出现轻度传导阻滞,呈短暂性。神经解剖可出现髓鞘阶段性损伤,而轴索、鞘膜仍然保持完整。可出现传导阻滞症状,2~3周可恢复。患者可感觉上肢或下肢运动障碍,出现足不能背屈或外展,或前臂不能旋前,或腕下垂等,甚至短暂性瘫痪,或感觉障碍。根据原发病不同,会伴有不同伴随症状。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自限性疼痛,伴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铅中毒患者可出现肢体抽搐等症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若神经受到严重压迫,没有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导致缺血坏死,从而永久性瘫痪。若神经麻痹较轻患者经过运动恢复后可恢复,若压迫较重出现瘫痪等症状,需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诊断标准

患者若出现瘫痪、感觉减退等表现,可诊断为神经麻痹。结合病史、通过CT、X线、神经超声等检查,可初步判断有无外伤病变或占位性病变。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查,明确有无糖尿病病史,或铅中毒。面部神经麻痹需要与面瘫进行鉴别,二者都可见面部运动障碍,而面瘫一般表现为口眼歪斜,而神经麻痹还可表现为其他上肢、下肢等其他部位运动障碍,可通过临床表现进行鉴别。神经麻痹较轻患者无需就医治疗,在家中进行锻炼即可,若压迫受损严重,需要及时前往院进行相应对症治疗。神经麻痹较轻患者可在家进行相应部位的运动锻炼,以促进相应功能恢复,注意劳逸结合即可。若是神经受损较重,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压迫严重患者要及时进行解压治疗,神经断伤患者需要进行缝合。铅中毒患者应该立即带其离开有毒环境,清理毒物,一般使用硫酸镁或硫酸钠洗胃溶液。使用喷替酸钙钠、依地酸钙钠等药物以驱铅治疗。糖尿病患者应口服或静注胰岛素,控制血糖,防止病情加重。患者可应用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予以治疗。

饮食调理护理

神经麻痹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保证营养均衡,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饮食热量,预防病情加重。多食用麦片、玉米等粗纤维低热量食物,有助于消化吸收。食用苹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蔬菜,以保证营养、控制体重。戒烟、戒酒,防止病情加重。

神经麻痹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上护理,及时进行功能锻炼。患者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以降低血脂、体脂。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过度刺激。

病情监测:糖尿病患者密切关注患者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铅中毒患者定期复诊,复查患者血铅、尿铅检查。神经麻痹患者可因感觉减退或肢体瘫痪出现焦虑、紧张,此时家属应耐心陪伴,向其解释症状原因,消除顾虑。 预防:神经麻痹可通过控制原发疾病、避免局部损伤等预防症状出现。及时治疗有助于缓解病情,预防并发症。

预防措施:避免过量服用含铅药物,避免铅烟和铅尘环境。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遵医嘱服药,做好疾病控制。高空作业、外出要注意防护,避免外伤。[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