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爆肚是一種中國北方小吃,其中在北京特別流行。爆肚根據材料不同,分為牛肚和羊肚兩大類,製作方法分為水爆、油爆、湯爆、芫爆等等。北京、天津和河北以水爆為主。
歷史沿革
現在一般認為爆肚出現於清朝Template:請求來源。但也有專家Template:誰說在漢代的文獻記錄里就有了「瀹腹」這一稱謂,這是後來爆肚的雛形。
製作方法
爆肚使用新鮮的牛、羊的胃,不經冷凍。將鮮肚仔細洗淨後,根據部位不同進行分割,切成條狀,片狀或圈。
部位分類
羊肚
- 食信:食道,口感較硬,不易嚼爛。
- 肚板:瘤胃,一般僅有這個部位切方片。口感較脆,味厚,不易嚼爛。
- 肚領:瘤胃上的一條隆起,肉厚,口感脆嫩,在食客中人氣很高。
- 肚仁:將肚領的皮去掉,留下的白嫩部位。口感最為細嫩,是爆肚中最名貴的部分,價格也是一般爆肚的2-3倍。
- 葫蘆:蜂巢胃,一般切短條。口感硬且有特殊味道,最難嚼爛。如果火候稍過便完全無法嚼動。
- 散丹:重瓣胃,相當於牛百葉。口感較平均,口感脆嫩。
- 蘑菇:皺胃,一般切圈,嫩白色,口感較韌。由於靠近消化道的下端,蘑菇有其特殊的味道。
- 蘑菇頭:蘑菇的末端部分,比蘑菇味道更濃,口感更韌。由於出產量小,要6-7隻羊才能湊齊一盤,在各家店裡最難見到。規模小的爆肚店基本沒有。
牛肚因為肉質較老,牛肚可用來爆的部位只有4種:
- 肚仁:口感脆嫩,價格較高。
- 百葉:最常見的爆肚,口感脆嫩。
- 百葉尖:也叫百葉頭。口感比百葉厚實,只有較短或根本沒有絮狀突起。
- 厚頭:牛肚中肉質最老最厚。
北京各爆肚店的分類方法各有差異。有甚者分類達到10幾類,但是一些部位因為缺貨或者食客不多,店家無法提供,可能僅有2、3種,甚至只有水爆百葉的情況。
食信,肚板,蘑菇,葫蘆這四樣爆肚由於味道濃郁,口感耐嚼甚至完全無法嚼爛,被一些嗜好爆肚的食客稱為「羊四樣」,反而被愛好者們所推崇。
爆肚店
爆肚店的傳承不甚嚴格,一些老店甚至出現了亂立門戶的現象。由於受眾有限,大多數的爆肚店基本還維持着家庭作坊的規模。
典型的爆肚店會提供清真食物,例如燒餅、雜碎湯、燒羊肉、羊蹄等。通常也會供應本地的烈性酒,如二鍋頭等等Template:請求來源。
名人軼事
據說當年梁實秋先生留學美國,心中最念念不忘的就是爆肚。待他學成回國,居然連家也顧不上回,把行李寄存在車站,先跑到館子裡要了三個爆肚,鹽爆、油爆、湯爆各一份,酒足飯飽之後,這才起駕回家。梁先生認為這頓飯是「平生快意之餐,隔五十年猶不能忘」。[1]
參考文獻
- ↑ 聽梁實秋侃京味兒美食,北京飲食文化網,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