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疊盤出苗育秧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水稻疊盤出苗育秧技術水稻疊盤出苗育秧技術是針對現有水稻機插育秧方法存在的問題,根據水稻規模化生產及社會化服務的技術需求,經多年模式、裝備和技術創新的一種現代化水稻[1]機插二段育供秧新模式。
一、技術名稱
水稻疊盤出苗育秧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該技術採用一個疊盤暗出苗為核心的育秧中心,由育秧中心集中完成育秧床土或基質準備、種子浸種消毒、催芽處理、流水線播種、溫室或大棚內疊盤、保溫保濕出苗等過程,而後將針狀出苗秧連盤提供給用秧戶,由不同育秧戶在煉苗大棚或秧田等不同育秧場所完成後續育秧過程的一種「1個育秧中心+N個育秧點」的育供秧模式。在暗室疊盤,通過控溫控濕,創造利於種子出苗的環境,解決出苗難題,提早出苗2-4天,提高成秧率15-20%; 種子出苗後分散育秧,便於運秧和管理,方便機插作業,有利於擴大育供秧能力,降低運輸成本,推動機插育秧模式轉型,育秧社會化服務。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品種選擇。考慮當地生態條件、種植制度、種植季節、生產模式等因素,根據前後作茬口選擇確保能安全齊期水稻品種,雙季稻區應注意早稻與連作晚稻品種生育期合理搭配,爭取雙季機插高產。
2、種子處理。種子發芽率常規稻要求90%,雜交稻種子85%以上。種子處理包括選種、浸種消毒、催芽。先曬種1-2個太陽,以提高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然後用鹽水或清水選種,為防止惡苗病、干尖線蟲等病蟲害發生,用使百克+吡蟲啉、勁護、適樂時等浸種消毒48小時,清水洗淨後催芽,採用適溫催芽,催芽要求「快、齊、勻、壯」,溫度控制在35度左右。當種子露白,攤晾後即可播種。
3、育秧土或基質準備。可選擇培肥調酸的旱地土或育秧基質育秧,旱地土育秧應選擇PH值為中性偏酸、疏鬆通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無草籽、無病蟲源的肥沃土壤。為防止立枯病等,需要做好土壤[2]調酸、消毒;建議採用水稻機插專用育秧基質育秧,確保育秧安全,培育壯苗。
4、適期播種。適時播種,南方早稻在3月氣溫變暖播種,秧齡25-30天,南方單季稻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播種,秧齡15-20天,連作晚稻根據早稻收穫合理安排播種期,一般秧齡在15-20天。
5、流水線精量播種。根據品種類型、季節和秧盤規格合理確定播種量,實現精量播種,南方雙季常規稻播種量,9寸秧盤一般1090-120克/盤,每畝30盤左右;雜交稻可根據品種生長特性適當減少播種量;單季雜交稻9寸秧盤播種量760-1090克/盤。7寸秧盤按面積作相應的減量調整。選擇疊盤暗出苗的專用秧盤,採用播種均勻、播量控制準確、澆水到位的機插秧播種流水線播種,一次性完成放盤、鋪土、鎮壓、澆水、播種、覆土等作業。流水線末端可加裝疊盤機構,及配裝自動上料等裝備。播種前做好機械調試,調節好播種量、床土鋪放量、覆土量和灑水量。
6、疊盤暗出苗。將流水線播種後的秧盤,疊盤堆放,每25盤左右一疊,最上面放置一張裝土而不播種的秧盤,每個托盤放6疊秧盤,約150盤,用叉車運送托盤至控溫控濕的暗出苗室,溫度控制在32℃左右,濕度控制在90%以上。放置48-72小時,待種芽立針(芽長0.5-1.0cm左右)時用叉車移出,供給各育秧點育秧。
7、擺盤育秧。早稻擺放在塑料大棚內,或秧板上搭拱棚保溫保濕育秧,單季稻和連作晚稻可直接擺秧田秧板育秧,有條件可放入防蟲網大棚內育秧。
8、秧苗管理。南方稻區早稻播種後即覆膜保溫育秧,棚溫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過30℃,最低不低於10℃,注意及時通風煉苗,以防爛秧和燒苗。注意控水,採用旱育秧方法,注意做好苗期病蟲害防治,尤其是立枯病和惡苗病的防治。
9、壯秧要求。秧苗應根系發達、苗高適宜、莖部粗壯、葉挺色綠、均勻整齊。南方早稻3.1-3.5葉,苗高12-18厘米,秧齡25-30天;單季稻和晚稻3.5-4.5葉,苗高12-20厘米,秧齡15-20天。
10、病蟲害防治。秧田期間重點防治立枯病、惡苗病、稻薊馬等。立枯病防治首先做好床土配製及調酸工作,中性或微鹼性土壤,需施用壯秧劑或調酸劑進行土壤調酸處理,把pH值調至6.0以下,同時做好土壤消毒;惡苗病防治首先選栽抗病品種,避免種植易感病品種,並做好種子消毒處理,建議用氰烯菌酯、咪鮮胺等藥劑按量浸種。提倡帶藥機插。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水稻疊盤出苗育秧技術的創新及應用,提升了我國水稻機插秧技術技術水平,近幾年分別在浙江、湖南、江西、雲南、江蘇、山東等省建立了一批水稻機插工廠化疊盤育秧中心,大面積推廣應用該技術模式,與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合作,制定了該模式的農業行業標準,為水稻規模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提供技術,推進生產機械化發展。水稻疊盤出苗技術入選2018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十大科技進展及浙江省十大農業科技成果,及入選2019年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
水稻疊盤出苗育秧技術目前已在我國長江中下游稻區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大面積推廣應用,增產效果顯著,與傳統育秧及機插技術相比,具有出苗率高,秧苗素質好,機插傷秧傷根率和漏秧率低,插後返青快和促進早發等優點,據初步統計,近幾年在浙江省不同地方、季節、品種試驗示範,增產幅度為3-15%,平均增產37.11公斤/畝,通過節約育秧成本,節省機插漏秧補秧用工、節種和節肥,實現節本增效。
以該技術為核心的科技成果「糧油產業技術團隊協作推廣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獲2019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合作獎。
三、適宜區域
適合在長江中下游稻區、華南稻區、西南稻區等水稻生產中推廣應用。
四、注意事項
(一)通風降溫。早稻水稻種子疊盤出苗,秧盤從暗室轉運出來,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注意轉運前先讓暗室通風降溫1-2小時,再將出苗秧盤移出暗室。
(二)煉苗。目前南方生產上水稻秧苗較多在大棚育秧,機插前需做好煉苗,增強秧苗抗逆性。
參考文獻
- ↑ 水稻之於中華文明 ,搜狐,2022-12-05
- ↑ 史上最全土壤知識!(絕版),搜狐,2022-08-25